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蓮的歷史

蓮的歷史

壹、 廣昌白蓮的歷史

據明正德《建昌府誌》和清同治《廣昌縣誌》記載:“白蓮池在縣西南五十裏,唐儀鳳年間(公元676—679年),居人曾延種紅蓮,其中數載變為白,於白蓮中得金範觀音像,後壹年,白蓮又變為碧”。(清同治《廣昌縣誌》)

“惠安寺在興城鄉,唐儀鳳年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延舍田為寺,後數年又變為碧”。(清同治《廣昌縣誌》)

“白蓮池在縣惠安寺禪院之東,唐儀鳳年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花瓣中得金範觀音像,延乃舍宅為寺,後數年又變為碧。宋熙寧間,長老智儂重修院寺,池中後產瑞蓮花,因建堂於池上,以表其瑞”。(明正德《建昌府誌》)

廣昌白蓮的種植歷史從文字記載來看,已有1300多年,實際開始種蓮的歷史當可上溯到更早的年代,惜乎已無文字可考。關於廣昌種蓮歷史,在廣昌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遠古時瘟疫流行,壹位心地善良,法力無邊的越族蓮女,手持蓮花驅散了病魔,救了全村人的生命,並教會了人們種蓮。從此,白蓮生長茂盛,瘟疫滅絕,人丁興旺。另外,越族人有斷發紋身的習俗,人人身上都畫有蓮瓣紋飾。廣昌從地理範圍來看屬於古越族人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因此,廣昌 在唐“儀鳳”年前,自古就有種蓮的習俗當屬情理之中。

關於廣昌白蓮品種的形成。廣昌白蓮種植的傳統品種有兩個,壹個是“廣昌白花蓮”,另壹個是“廣昌百葉蓮”。“廣昌白蓮”為粉紅色單瓣花,“廣昌百葉蓮”為紅色半重瓣花。按照我國著名荷花專家王其超的荷花品種進化學說,以及我國現存的幾種野生蓮的形態特征比較。“廣昌白花蓮”接近野生蓮花形態特征,可能是古人移栽野生蓮後逐漸進化而來。“廣昌百葉蓮”為紅色重瓣花,可能是古人從基因突變的變異單株中經人工選育而成。《廣昌白蓮誌》中記載有“後數載又變為碧”,即是指白蓮“品種”的變異。《中國蓮》中記敘的“碧”蓮最早始見於元朝《本草衍義》,而《廣昌白蓮誌》記載的唐“儀鳳”年間即出現“碧”蓮,較之早六、七百年的歷史。

據考證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學家周敦頤任知南康軍守(今江西星子縣),鑿池種蓮,命名為“愛蓮池”,種植從廣昌引進的蓮花。

廣昌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蓮鄉”。據考證,廣昌“蓮鄉”雅號是這樣來的:南宋“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縣令謝覺之在白蓮池旁建“蓮香堂”。相傳,每逢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蓮花生日,縣太爺邀請鄉賢墨客,坐在依山傍水、造型別致的亭臺水閣裏,透過漏窗,居高臨下,觀賞蓮田景色,作詩抒懷。有詩為證“千朵蓮花三尺水,壹彎明月半亭鳳”。後“蓮香堂”在民間廣為流傳,歷代相沿。在民間口語中“香”與“鄉”諧音,以後民間就有稱廣昌為“蓮鄉”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不斷有報刊、雜誌將廣昌稱為“蓮鄉”,其中最權威的要數《中國經濟名都、名鄉、名號》壹書(中國發展出版社馬洪主編)。1994年,廣昌縣在全國地方名特優產品命名大會上榮摘“中國白蓮之鄉”的桂冠。

到近代,廣昌白蓮生產的步伐加快。清代,廣昌白蓮種植已甚為普遍,縣誌中有“滿縣花枝放呈祥”的詩句。1918年,日本派員對廣昌白蓮種植、加工、外銷做了系統考察,在東亞同文會編撰《支那省別全誌》壹書,書中贊譽廣昌白蓮為“蓮中珍品”。1936年5月19日《民國日報》載江西省運杭特產展品調查壹文中稱:展出的白蓮“產品屬於廣昌縣,銷往長汀、廈門、漳州、汕頭、廣州、漢口、九江、南昌等地,並由香港轉銷東南亞國家”。

廣昌縣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端,東經116°6′—116°34′,北緯26°30′—26°59′屬贛江支流撫河的發源地,東靠武夷山脈。廣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273天,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降雨量1734mm,年平均日照1828.5小時。廣昌縣耕地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氣候條件,造就了廣昌白蓮的形成和發展。

廣昌白蓮品質特優。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燉煮易爛、湯清肉綿等持點,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豐富,以及多中維生素、糖和鈣、磷、鐵、鋅、鉬、錳、鈦等多種營養元素,同時還富含“蓮瞇”和“氧化黃心樹寧堿”等具有藥用價值的成份。

廣昌白蓮還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是傳統的滋補保健食品。廣昌白蓮的全身都是寶。蓮子具有養心、益腎、補脾、澀腸等功能,《本草綱目》中記載蓮子“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血崩諸病”。《神農百草經》記載:“蓮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健身耐誌,益壽延年”。現代中醫認為通芯白蓮有強胃健脾,潤肺養心,滋陰補血,固精益腎的功能。蓮的植株的各個部分,如藕、藕節、藕粉、蓮梗、蓮葉蒂、蓮葉、蓮花、蓮須、蓮房、蓮衣、蓮心等,也皆可入藥制成滋補或療效食品。

廣昌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廣昌白蓮這壹特色產業的發展,采取了壹系列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廣昌白蓮的產量和品質。1952年成立農業示範墾殖場,開展白蓮種植技術的調查、規範、宣傳和指導,使全縣白蓮種植面積恢復至3627畝。1955年成立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後改設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後各區(現行的鄉鎮)設區農技站,業務上受縣站指導,開展白蓮種植技術的研究,宣傳和指導。1958年廣昌白蓮被列為國家二類商品。1961年國家對收購白蓮實行獎售換購,促進了全縣白蓮生產的發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縣農業局的推動下,廣昌白蓮有了新的發展。壹是推廣蓮田套種晚稻技術,有效地解決了蓮糧爭地的矛盾,在“以糧為綱”的年代保持了白蓮生產的穩定發展。二是推廣蓮田施用石灰技術,使連作蓮田病害發生明顯減少。三是開展了白蓮新品種選育和白蓮種子秋播繁育試驗,選育並推廣了“廣蓮1號”白蓮新品種。由於采取了這些有效的措施,進壹步促進了廣昌白蓮的穩定發展,1978年3月,廣昌縣被江西省批準為白蓮外貿出口基地縣。

八十年代後,隨著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白蓮生產的積極性。廣昌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調整產業結構,指導農民發展白蓮生產。1984年,成立了全國第壹家白蓮科學研究所,開始對白蓮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以及綜合利用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並成功培育了“贛蓮85—4”、“贛蓮85—5”、“贛蓮62”等新品種,在全縣16個鄉鎮大面積推廣,受到了農民的極大歡迎。1989年,縣成立白蓮協會,綜合協調白蓮科研、生產、技術推廣、營銷以及加工利用等各行業,極大地促進了整個白蓮產業發展。八十年代,是廣昌白蓮產業大發展的時期,全縣白蓮生產面積由初期的1萬畝左右,發展到8萬畝左右,白蓮產值達1.2億元以上,成為廣昌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進入九十年代,隨著周邊鄰縣和其他白蓮產區白蓮種植面積的擴大,為了確保廣昌白蓮名、特、優、新地位,更進壹步提高廣昌白蓮產量和質量。廣昌白蓮科學研究所和中國院遺傳所合作,承擔國家863項目,開展白蓮航天誘變育種研究,並成功培育了“太空蓮”系列品種。“太空蓮”系列品種具有生育期長、花多、蓬大、粒大、結實率高、產量高、品質好等特點,通過了美國FDA檢測,是目前最優秀的子蓮新品種。“太空蓮”系列品種在全縣推廣,受到了廣大蓮農的極大歡迎。“太空蓮”系列品種的成功培育和推廣,必將為廣昌白蓮這壹產業的進壹步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希望。

二、 廣昌白蓮的栽培成果和榮譽

廣昌通芯白蓮歷史悠久,故原產地江西省廣昌縣有“白蓮之鄉”之稱。1995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大會”上,廣昌縣被命名為“中國通芯白蓮之鄉”。1999年4月,在《人民日報》推出的“中國特色之鄉”大型宣傳活動中,廣昌縣又被授予“中國優質白蓮之鄉”稱號。從古至今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不少專家、學者、國家領導人及文人墨客都曾對廣昌白蓮有過贊美,其中有北宋著名理學家、文學家周敦頤,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北宋建昌學者李旴江,明代進士吏部尚書何文淵,著名蓮花專家王其超、張行言夫婦,著名農業專家中國工程院士盧良怨等。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我國時,曾在杭州品嘗“冰糖蓮子”。當他他看到壹粒粒的通芯蓮滾圓飽滿,糖水清澈見底,沒有任何雜物,爛而不碎,沒有油味,看上去儼然是壹顆顆肥碩的珍珠浸在清水之中,贊不絕口道:“這哪是食品,簡直是藝術品!”翻譯告訴他這是經過加工的“通芯蓮”,熟透而形不變,切忌攪拌,壹動就爛成糊狀。尼克松見盤中“冰糖蓮子”熱氣騰騰,有點迷惑不解,翻譯又告訴他:這個“冰”不是真正的冰,而是中國人把白糖加工後,其色、型似冰塊,故名。這種蓮子要趁熱吃。尼克松用生硬的漢語笑而作答“妙,妙品!”,入口壹嚼,軟爛如瓊漿,汁流心頭,喉底回甘,蕩氣回腸,余味無窮,真有點“妙處難與君說”之感。尼克松所以稱“冰糖蓮子”為妙品,實屬解暑妙品。“尼克松與冰糖蓮子”的故事收集在美國出版的《改變世界的壹周》的紀念冊“總統中國之行•杭州”壹節中。

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同誌也都曾高度贊揚過廣昌通芯白蓮。

1953年,廣昌白蓮被列入為國家派購商品。

1958年,廣昌白蓮被列入國家二類商品。

1961年,國家對收購廣昌白蓮實行獎售換購。

1978年,廣昌縣被江西省批準為白蓮外貿出口基地縣。

1983年,廣昌白蓮在北京“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展覽會”上參加展出。並獲榮譽證書。

1984年5月,廣昌縣外貿公司與廣昌縣農業局聯合完成“白蓮種子秋播繁育良種科技課題”,獲國家對外貿易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4年12月,推廣“白花蓮”良種獲江西省農牧漁業局技術改進三等獎。

1987年2月,國家計委農林局劉堯傳局長視察廣昌白蓮。

1987年,南斯拉夫馬其頓***和國客人考察廣昌白蓮。觀看制作的《蓮鄉行》錄像後,大聲叫好,並表示:回去後要向馬其頓人民宣傳廣昌白蓮。

1988年,廣昌被國家計委確定為白蓮出口創匯基地縣。

1989年7月,廣昌選送8個荷花品種,參加第壹屆荷花展暨“北京北海荷花藝術節”,並上金榜,被授予“名荷會京華”錦旗。

1990年7月,國家商業部指定廣昌白蓮為第十壹屆亞運會指定食品。

1990年8月,中國花卉協會荷花分會主辦的“全國第壹次子蓮研討會”在廣昌舉行。會上評選優秀論文6篇、科普作品5篇,其中廣昌有優秀論文4篇、科普作品3篇。還評出優良子蓮品種5個,其中有廣昌的“贛蓮85—4”、“贛蓮85—5”兩個品種。

1992年10月,廣昌白蓮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1992年底,廣昌白蓮專業批發市場竣工,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書寫“廣昌白蓮市場”牌名。

1993年5月,用廣昌白蓮加工生產的純天然蓮子汁由江西江西生化學會醫學生化專業委員倒專家王少浪、範青生研究成功,後於1997年獲國家專利,專利號“ZL93116532.6。

1993年8月,廣昌白蓮及“蓮薏茶”在曼谷“中國優質農產品及科技成果設備展覽會”上雙獲金獎。

1994年6月,廣昌白蓮獲“第五屆亞洲及太平洋國際貿易博覽會金獎。

1994年7月,廣昌縣蓮科所與中科院遺傳合作,將廣昌白蓮種子搭載我國“940703”號返回式衛星,開展白蓮航天誘變育種研究。

1995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大會”上,廣昌縣被命名為“中國通芯白蓮之鄉”

1998年3月,廣昌蓮科所“白蓮種子空間誘變育種研究”列入國家863—2計劃。

1998年9月17日,全國政副主毛致用和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逢寸視察廣昌白蓮。

1999年1月,廣昌縣蓮科所培育的“太空蓮”1號、2號、3號新品種通過江西省科委成果鑒定,認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將該項目名稱改為“廣昌航天白蓮1、2、3號新品種(系)選育”。

1999年4月,《人民日報》推出“中國特色之鄉”大型宣傳推廣活動,廣昌被授予“中國優質白蓮之鄉”稱號。

1999年5月,廣昌太空蓮3號獲'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室外蔬菜類銀獎和室內幹果類銅獎。

1999年12月,廣昌蓮科所“蓮田立體種養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項目獲撫州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6月,廣昌縣代表應臨時澳門市政局主席麥健智邀請,出席由澳門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荷花展。

2002年,廣昌白蓮科研所“航天白蓮1、2、3號新品種選育“項目,獲撫州市進步壹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廣昌白蓮科研所“太空蓮推廣“項目獲江西省農科教突出貢獻二等獎。

三、 廣昌白蓮的發展的銷售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和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廣昌農民發展白蓮生產的熱情空前高漲,全縣白蓮生產迅速發展,從原來驛前等少數鄉鎮種植和生產加工通芯白蓮,發展到全縣11個鄉鎮129個村委會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白蓮。從原來的利用門前塅上好田種白蓮,發展到山排田或只要有水源的田都種白蓮。到目前為止,全縣白蓮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8萬畝,產值達1.2億元以上,成為縣域經濟的壹大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解放初期,1952年,廣昌白蓮種植面積3627畝,總產5.45萬公斤。

1980年,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和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全縣白蓮種植面積增加到5888畝,總產達到18.32萬公斤。

1982年,農民種蓮的積極性不斷高漲,全縣白蓮種植面積擴大到12866畝,白蓮總產達53.77萬公斤。

1985年,成立白蓮科學研究所後,科研人員加大了白蓮種植技術的宣傳和推廣,農民發展白蓮生產的積極性不斷增長,白蓮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達到36566畝,總達到152.79萬公斤。

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白蓮種植技術的推廣普及,以及白蓮新品種“贛蓮85—4”、“贛蓮85—5”、“贛蓮62”等推廣普及,農民種蓮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白蓮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至1992年,全縣白蓮種植面積達到6.9萬畝,白蓮總產199.7萬公斤。1993年,全縣白蓮種植面積7.95萬畝,白蓮總產262.4萬公斤。從此,廣昌縣白蓮生產基本形成了8萬畝的種植格局,並且由於推廣了優質高產的“太空蓮”新品種,白蓮單產不斷提高,目前全縣年白蓮總產基本達到360萬公斤的水平。展望未來,隨著“太空蓮”新品種的普及推廣,以及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的普及推廣,全縣白蓮平均單產將不斷提高,全縣年白蓮總產有望達到400—450萬公斤。

由於廣昌白蓮的顯著優點,歷來被稱為“貢蓮”,為“蓮中珍品”,壹直暢銷海內外。

1936年5月19日《民國日報》載江西省運杭特產展品調查壹文中稱:展出的白蓮,“產品屬於廣昌縣,銷往長汀、廈門、漳州、汕頭、廣州、漢口、九江、南昌等地,並由香港轉銷東南亞等國家“。

解放後,1953年,廣昌白蓮被列為國家派購商品,由各基層供銷社統壹收購。

1958年,廣昌白蓮被列為國家二類商品。

1961年,國家對收購廣昌白蓮實行獎售換購。

1976年,廣昌縣外貿公司開始負責計劃內白蓮收購、出口貿易。

1978年,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準廣昌縣為白蓮外貿出口基地縣。

1980年3月,香港廣隆行、僑聯行、華泰行三位總經理蒞臨廣昌洽談白蓮業務。同年,江西省進出口公司批準廣昌壹、二級通芯白蓮選送美國參加出口商品展銷。

1983年,廣昌白蓮選送參加北京“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展覽會”。

1985年6月,江西省土產公司在廣昌召開通芯白蓮出口會議,以後連續多年每年均召開壹次白蓮出口會議。同年,江西省商業廳撥款8萬元給廣昌縣供銷社興建白蓮密封倉庫。

1988年,廣昌縣被國家計委確定為白蓮出口創匯基地縣。

1983年以前,廣昌白蓮列為江西省二類農副產品,實行計劃收購與派購相結合,出口由廣昌縣外貿公司組織收購,送江西省外貿公司,轉銷港、澳地區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和美國。

1983年以後,國家取消白蓮收購計劃,實行議價收購。國有商業、供銷合作社、私營企業、個體戶和蓮農均可經營,至1988年前,國有商業、供銷合作社、外貿公司仍是白蓮經營的主渠道,占總銷售量的80%以上,其中出口仍由縣外貿公司收購,送省外貿公司出口,此段時間白蓮年出口量達80—180噸,其中1985年達299噸,1986年達325噸。

1989年起,個體私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白蓮經營的主力軍,年銷售量占總銷售量的60%以上。

1991年,縣政府投資427萬元,建設白蓮專業批發市場,至1993年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吸引和促進了個體私營企業主投資經營白蓮,發展和形成了40余戶白蓮經營大戶,年銷售量占全縣白蓮總產量的80%以上,銷售網點遍布除西藏、臺灣以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銷售網點近萬個,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和港澳的客商將白蓮轉運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加拿大、美國及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收入1.2億元以上。

  • 上一篇:貝爾頭盔專利
  • 下一篇:夢見樹根很長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