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過境河流,是臨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來源。黃河總徑流量年際變化不大,年平均總徑流量為367.2億立方米,流量為847.3立方米/秒。年內月季變化大,最大流量在8月,最小流量在11~12月。最大月份的流量為最小月份流量的5~24倍。黃河是臨河灌溉的主要水源。已形成以永濟、黃濟兩大幹渠為主體的引黃灌溉網。年引水量為11.02億立方米,總灌溉面積190.99萬畝,溝渠占地20.51萬畝。
地表水除黃河灌溉網以外,還有總面積3.1萬畝的大小湖泊,水深1~7米,PH值8~9。
地下水儲量豐富。埋深平均在1.6~2.2米,3月份最深在2.5米以下,11月份最淺在0.5~1米。地下水走向與地形壹致由向北。北部埋深<1米,含水層厚度180米,單位湧水量5~10立方米/小時;中部埋深<1.5米,含水層厚度150米,單位湧水量10~20立方米/小時;南部埋深<2米,單位湧水量10~20立方米/小時。地下水淺部為淡水,礦化度<3g/l的總面積的71.65%,礦化度3~5g/l的占20.61%,礦化度5~10g/l的占7.74%。深部以淡水為主,有鹹水、半鹹水,主要分布在古城、份子地、白腦包壹帶。地下水補給主要靠引黃灌溉,年滲漏5億多立方米。 2013年臨河區授權專利61件,其中發明專利23件,實用新型專利20件,外觀設計專利18件,有10個單位登記科技成果11項,其中有6項通過了科技廳鑒定,成果專利登記與授權數走在全市前列。推薦申報巴彥淖爾市科技進步2項,獲巴彥淖爾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星火農技12396科技服務範圍覆蓋了臨河區9個鄉鎮,全年***接聽咨詢電話346個,現場處理81次,解決生產技術問題252個。組織承辦各類科技科普宣傳活動12次,發放各類資料120種,***16.5萬多份(冊),展出科普展板215塊。2013年有1個項目獲得國家創新基金,2個項目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持,1家民營企業獲自治區第五批科技名牌企業稱號,有2項科技成果獲巴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臨河區獲巴彥淖爾市科技工作先進旗縣區稱號。臨河區擁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2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家;地震觀測臺站2個。
臨河轄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59所,在校學生90055人。擁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在校學生8041人,專任教師571人;中等職業學校7所,在校生11869人,專任教師571人;普通中學19所,在校生26504人,專任教師2177人;小學29所,在校學生28637人,專任教師2249人。擁有幼兒園38所,在園幼兒14868人,教師433人。擁有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136人,專任教師60人。 2013年末臨河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5.1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4.4萬人,領取人數3.5萬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1萬人,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17.9萬人,其中,未成年人參加醫療保險9.8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達3.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達3.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7萬人;全年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24.2萬人,參合率99.6%。全年累計報銷醫療費10254.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