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信心明顯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施,改革開放繼續有力推進,壹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於預期,開局良好。”隨著最近壹周各項經濟數據悉數出爐,4月19日,中***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
壹季度GDP增長6.4%、股市突破3200點、外商投資法正式出爐……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會議指出,要清醒看到,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
對此,會議強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通過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新進展鞏固經濟社會穩定大局。要細化“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落實舉措,註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堅持結構性去杠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
再提去杠桿: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
堅持結構性去杠桿。
本次政治局會議並未出現前兩次會議中強調的“六穩”,而是明確提出“註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堅持結構性去杠桿”,有機構對此分析稱這意味著供給側改革仍是今年主線,需求側政策將逐漸退出。
目前我國實體經濟供給側改革及金融供給側改革均已實現了“由破到立”的切換,實體供給側改革未來將更加註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解決經濟潛在增速下行問題;金融供給側改革核心也是支持實體經濟,但並非旨在創造新的需求,而是通過有效供給解決當前實體經濟、產業升級和優質民營企業融資沒有得到有效滿足的問題。
貨幣政策未轉向: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在財政政策方面,壹季度全國壹般公***預算支出達到5.86萬億元,增長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支出進度為24.9%,比去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介紹,較高的財政支出強度為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同時,地方政府債發行同比大增,進度大幅提前。1-3月累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4萬億元,其中新增債券11846.93億元,占今年提前下達部分的85.2%。根據各地上報數據初步統計,新增債券資金超過6成用於在建項目,重點投向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鐵路、公路、城鎮公***基礎設施、“三區三州”等重點地區脫貧攻堅、汙染防治、鄉村振興、水利等領域重大公益性項目,對當前穩投資、促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最新數據顯示,壹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和社融增量分別為5.81萬億元和8.18萬億元,均超出市場預期。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也體現了前期逆周期政策的調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所改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有所增強。
對於下步政策走向,4月15日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壹季度例會認為,將“進壹步加強貨幣、財政與其他政策之間的協調,適時預調微調,註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
廈門國際銀行宏觀金融及政策研究員任濤表示,此前的刺激政策雖然有壹定同步但主要以貨幣政策為主,有點“單打獨鬥”的意思,在達到短期穩增長效果的同時使得債務風險不斷增大,現在貨幣政策可能要退居其次,以配合其他政策為主。
小微企業融資難?
要有效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
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引導優勢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去年以來,民營經濟發展備受各界關註。隨著中央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以來,各部門和地方省市相繼出臺了支持民企發展的具體舉措。而從此次政治局會議透露的信號看,未來的政策發力點將重點圍繞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展開。
實際上,4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聚焦了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強調,要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擴大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規模,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推廣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確保今年民營企業發債融資規模、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規模均超過2018年水平。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確保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30%以上。
而在4月18日,中央辦公廳調研室在中南海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圍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座談並聽取了企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CEI中國企業研究所秘書長唐大傑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打通目前的堵點難點,要通過改革和開放,倒逼銀行增強活力,把資金往中小企業等經濟“毛細血管”滲透。“這需要放開對包括民營銀行在內的金融系統的業務管理、人事管理,引入新的機制,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樓市“小陽春”?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落實好壹城壹策、因城施策、
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無論是國家統計局的70城房價指數、各大中介機構的統計數字,還是央行壹季度信貸數據,這個春天,樓市春潮湧動,無需贅言。
小陽春初定,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依然未變。近期住建部會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2019年第壹季度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從調研情況看,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平穩,住宅銷售平穩回落,房價基本穩定,市場預期趨於理性。但部分熱點城市住宅銷售回暖、土地市場熱度回升,需引起高度關註。
實際上,4月起,合肥、濟南、北京等多地已經采取措施進壹步規範商品房銷售行為,打擊炒作樓市現象。例如,日前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就規範商品房銷售行為發布緊急通知,強調打擊炒房,嚴禁哄擡房價、捂盤惜售等行為。長沙市則將從4月22日起將二套房契稅提至4%。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此次政治局會議對樓市的表述,有兩點含義:壹是房住不炒的概念繼續得到強調,尤其是今年壹季度樓市表現還不錯,二季度預計會繼續上升,這個時候強調這壹點,也是為了防範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上漲等風險出現;而是明確了長效調控機制的概念,主要包括壹城壹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預計今年二季度相關城市會在壹城壹策上會有相關政策出臺,而對於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考核也會加大。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日前強調,“房住不炒”的市場定位已經比較清晰了,房子是居住的屬性,是消費的屬性,投資性需求要抑制和遏制,這要求強化地方政府的調控和管理,因城施策,加強管理。
嚴躍進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從此次會議明確“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表述看,當前經濟工作依然會強調去杠桿的概念。此前實際上已經有過類似的警示,比如說要防範各類小微企業貸款資金進入到樓市中。所以後續壹方面銀行對房地產的支持力度會加大,另壹方面也可能依然會有各類督查做法,防範違規開發貸和按揭貸等現象出現。
股市重回3000點:
要以關鍵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科創板要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
為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
回顧壹季度,A股重回3000點上方與科創板正式推出,可謂是國內資本市場最為重磅的兩大事件。
在在多重利好因素影響下,股市已經開始持續回暖。4月19日收盤,上證指數報收3270.8點。而科創板的設立,也不僅僅是為了加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還背負著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使命。
其中,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關鍵意義尤為突出。上交所表示,對於此次試點註冊制,是在核準的基礎上進壹步改革創新。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月底進壹步指出,與現行核準制相比,註冊制要實行更嚴格的信息披露,這是註冊制的核心內容。發行人在符合最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必須符合更高的信披要求,發行人是信披的第壹責任人。主要審核放在上交所,審核人員對報送材料要嚴格問詢,從專業角度把關,更加追求真實準確完整。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註冊制屬於比較成熟的新股發行方式,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進行新股的定價和發行,更能夠體現上市公司本身的投資價值,同時有利於引導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
而在科創板設立不足三個月時間內,科創板審核實操16條、《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業務指引》等相關配套政策密集出爐,已有多家公司獲得“準考證”。
外商投資法出爐:
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
擴大外資市場準入,落實國民待遇。
4月18日,商務部數據顯示,壹季度,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616家,實際使用外資24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這壹增速比1-2月高出1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高出5.6個百分點。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吸引外資方面,壹季度帶動明顯的還是集中在第二產業中的制造業,尤其是高新制造業,同時服務業的持續擴大開放,也依然是外商投資重點發力的領域。
今年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全面提速,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的相關政策不斷出臺。全國兩會期間外商投資法正式出臺,並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專利法也正在修訂過程中,有望年內完成;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傳遞新的開放信號,今年6月底之前,將再次修訂發布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兩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鼓勵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就在今天上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宣布,第二屆“壹帶壹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對外開放的姿態越來越堅定,開放步伐越邁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