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瀘州醫學院怎麽樣?

瀘州醫學院怎麽樣?

瀘州醫學院是四川省省屬高等院校,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瀘州市,川渝滇黔交界處。學院創建於1951,前身是西南地區川南醫學院。1959升級為瀘州醫學院,1978升級為本科院校,更名為瀘州醫學院。1982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3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3年批準成為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單位,200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評估,被評為優秀等級。

(壹)辦學規模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萬余人,其中國際生292人,研究生759人,本科生1.1.382人,成教畢業生200余人。面向365、438+0省市(自治區)招生,生源充足,質量良好,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從2006年開始,口腔醫學和麻醉學在四川和重慶招生。

(2)學科和專業

有16所二級醫院(系):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麻醉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公共衛生科、生物醫學工程科、法律系、體育系。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護理學、英語、藥學、中醫、預防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法學、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社會體育、生物醫學工程等本科專業16。,涵蓋醫、理、文、法等學科。其中臨床醫學和麻醉學是四川省人才培養基地,是四川省首批品牌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西醫結合法學是我院的品牌專業。學院擁有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重點建設課程17門,校級精品課程27門。

目前四川高校有3個重點實驗室:醫學電生理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感染與免疫實驗室;省級基礎教學實驗示範中心1個: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實驗中心;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四川省醫療衛生法治研究中心。壹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個:中西醫結合、中醫學;生理學、臨床中西醫結合、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基礎中西醫結合、內科、外科、兒科、神經內科、皮膚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耳鼻喉科、腫瘤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眼科、康復醫學與理療、麻醉學、口腔臨床醫學等2個學科265,438+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內科學(感染性疾病)、生理學、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疾病)、外科學(血管外科)、外科學(肝膽外科)、中醫學(脾胃醫學)、中醫學(肝膽醫學)等8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建設學科。

(3)教學人員

學院擁有壹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目前有專任教師874人,直屬醫院504名醫生承擔臨床教學,非直屬醫院兼職教學人員近200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有110人,具有副高級職稱的有226人,具有中級職稱的有240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31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6%。碩士生導師245人,校外兼職碩士生導師8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壹、二級人選1人,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5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2人,省、市、廳級、國家級、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後備人選49人。

(4)教學設施

有中山和城北兩個校區,占地983854平方米。本部教學行政樓總面積240,674m2,學生宿舍樓總面積108455 m2,運動場地總面積69,386 m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108 m2,有多媒體教室74間,語言實驗室13間,教學電腦265438臺。圖書館總建築面積2821.2m 2,藏書1.4388萬冊(其中電子書586543.48萬冊)。直屬醫院3所,三級以上非直屬醫院9所,附屬醫院床位9844張。擁有三級乙等以上臨床教學醫院20所,其他穩定的校外專業教學實習基地15個。

教學改革

為適應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學院實施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從三個層面對本科教學進行改革:壹是加強學科建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夯實專業基礎,修訂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重視和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臨床應用能力的培養;二是進壹步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建設,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建設和應用;三是開展學分制教育管理改革,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各項教學管理制度,進壹步完善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在最近兩次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學院獲得1項壹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

(6)科學研究

有心血管醫學研究所等省級、院級研究機構16個。其中,作為四川省科技基礎平臺的高校重點實驗室,心肌電生理實驗室,省級重點學科傳染病與免疫學實驗室,水平較高。近三年來,學院共獲得局級以上科研項目25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項,省科技進步獎12項,省哲學社會科學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8項,省高等教育學科優秀科研成果4項,國家專利8項。出版學術專著44部,發表論文2919篇,其中核心期刊453種,SCI收錄論文19篇。2006年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科技廳資助國際合作項目1項,十壹五重點研究項目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6項(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200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3項,參與國家“十壹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大骨節病綜合防治”。科研項目和獎項的數量和水平逐年增加。

學院主辦的《瀘州醫學院學報》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獲得國際文獻檢索系統CODEN碼和國家科技期刊統計源。2006年,經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批準,中國西部第壹份學術季刊《醫學與法律》創刊出版。

(7)醫療服務

學院直屬三所附屬醫院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醫療、科研、教學水平,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早在上世紀60年代,附屬醫院就在四川省率先成功進行斷肢再植。上世紀70年代末,繼華西醫科大學之後,四川省第二醫院成功開展器官移植。2004年和2005年,四川省成功實施首例連體嬰兒分離手術和心臟移植手術。它是川、渝、滇、黔結合部的醫療、教學和科研中心。

(八)對外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學院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與美國、日本、德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醫學教育、醫療、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聯系,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援外醫療工作成績顯著。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遺傳學家教授為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醫學家邱教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系統疾病和腎病研究所哺乳動物遺傳學實驗室主任、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鄧楚霞博士為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著名法學專家教授為兼職教授。通過擴大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學院的教學、科研、醫療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九)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學院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進壹步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相關制度和工作機制,為學院的改革、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學院黨委進壹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大學生政治幹部培養力度,為進壹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障。學院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以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為主要手段,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學院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學生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校風、教風、學風良好,各級領導班子團結進取、開拓創新,教職工努力工作、學生刻苦學習,學院各項工作呈現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面對西部大開發和高等教育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世紀社會、經濟、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對高層次創新型醫學人才的需求,按照四川省教育廳、衛生廳和中醫藥管理局的定位,學院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大力推進質量立院、科技興院、人才強院戰略,全面提升教學、科研、醫療、社會服務的整體實力和水平,為把學院建設成為“學習、和諧、奮進、品牌”的高水平醫學院而不懈努力。

  • 上一篇:森林和能源燃氣熱水器哪個好?求推薦。
  • 下一篇:律師如何收費?是分階段的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