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動力裝置早期使用的是內孔串聯燃燒的M22E7雙推力火箭發動機,但這種發動機推力不穩定,經常出現發射後推力突然下降甚至失效的情況。在靶試中,出現了很多導彈突然從半空中落下的尷尬場面。為了解決這壹不利局面,雷從1956開始攻關,最終研制出了同心裝藥代替固體燃料的M22E8雙推力火箭發動機,並於1959年底開始裝備。M22E8發動機的固體燃料燃燒時間為25 ~ 32秒。為了實現起飛時峰值推力大、正常飛行時爆發力強、穩定持久的雙重推力,M22E8發動機采用兩種固體燃料,先後燃燒,產生兩種不同的推力,分別用於助推和主導航。起飛推進劑為ANP-2830HO。M22E8發動機點火系統是連接第壹級燃油和第二級燃油的電啟動裝置。當第壹級助推燃料棒燃燒後,自動轉移控制巡航燃料棒開始工作。為了保險起見,防止第壹級燃料工作時第二級燃料誤操作,爆破裝置采用了雙保險的機械保險和解除保險裝置,只有在第壹級燃燒短時間完全延遲後,才能點燃第二級燃料。在改進型鷹式上,動力系統換成了M112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縮小了體積,增加了推力,延長了巡航階段的工作時間,航程從基本的32公裏增加到40公裏。
霍克導彈雷達導引頭工作在半主動連續波體制下。即地面照射雷達發出連續波信號照射目標,導引頭接收反射回來的回波,再由自動駕駛儀處理產生信號控制霍克導彈飛行。工作時,它接收來自半主動尋的雷達導引頭的目標與導彈之間的誤差信號,經過變換放大後,產生信號控制液壓舵機控制舵偏,使導彈在壹定軌道上穩定飛行。導引頭的接收天線安裝在導彈頭部液壓驅動的通用平臺上,以小陀螺作為慣性空間基準。基本的霍克導引頭天線是拋物面反射器,但是天線的靈敏度不夠。導彈攻擊俯沖目標時,往往會因為地雜波等原因而失去目標。為了提高跟蹤穩定性和抗幹擾能力,改進型霍克采用了低副瓣高增益的平面縫隙天線。此外,為了對付高速、低空、小反射截面的目標,改進型霍克還采用了1960年代後期研制的倒相接收機,以提高抗幹擾能力和多普勒頻率的分辨率。
鷹式基本型采用XMS破片戰鬥部裝載普通烈性炸藥,質量約50公斤,其中約33公斤裝載H-6炸藥。改進型采用質量約75 kg的連續桿式殺傷戰鬥部。這種彈頭的特點是使用小鋼柱殺傷器,兩端連續。當它爆炸時,可以形成壹個擴大的環,像壹個擴大的鋸面飛走,以獲得更高的殺傷概率。由於發展恰逢“大規模核報復”理論在美國流行,美國熱衷於將核彈頭裝在所有武器載體上,霍克導彈彈頭也可以采用該核彈頭,當量為5000噸-15000噸,殺傷半徑2000米。為了防止裝有核彈頭的導彈在儲存、運輸和裝載過程中意外爆炸造成災難性後果,雷神公司專門為其設計了嚴密的安全裝置。該裝置分為三級:第壹級是機械安全,在導彈達到壹定速度時釋放,第二級是電氣安全,根據導彈上半主動尋的雷達信號釋放,第三級是引信安全,在引信捕獲目標時釋放。這種安全預防措施確保了核彈頭的安全。要知道,在冷戰高峰期,西歐戰場上,美國野戰防空炮兵幾十個導彈群的上千枚導彈,每天要變換兩次位置,在壹個地方停留不超過14小時,以防被蘇聯發現。如果沒有可靠的安全裝置,會不會變成成千上萬個威脅自己的核能粉桶?
霍克防空導彈系統采用比例連續波全程半主動尋的制導。目標的探測由脈沖搜索雷達和連續波搜索雷達通過指揮所或排指揮所的配合完成。大功率照射雷達捕捉到目標後,發出目標指示信號,對選定的目標進行搜索、跟蹤和照射。對導彈進行連續波搜索的雷達接收地面照射雷達反射的信號,測量導彈與目標之間的視角變化率,根據目標反射信號的多普勒頻率得到導彈與目標之間的相對速度,使兩個參數的乘積與導彈的側向加速度成正比,產生的信號傳給自動駕駛儀,自動駕駛儀控制舵偏轉,引導導彈。
脈沖搜索雷達的基本型號為AN/MPQ35,改進型為AN/MPQ50。工作在C波段,探測高空目標,可全景顯示,射程72 ~ 104公裏。連續波搜索雷達的基本型是AN/MPQ34,改進型是AN/MPQ55。它工作在J波段,能夠在嚴重的地雜波幹擾下探測低空飛行的飛機目標,並向目標照射雷達和控制中心提供目標數據。AN/MPQ39作為大功率輻射雷達的基本鷹式,AN/MPQ46作為改進型鷹式。第二階段改進,改為AN/MPQ57,為J波段連續波雷達。它能在方位、仰角和距離變化率上自動攔截、跟蹤和照射目標,並向導彈提供參考信號。該雷達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為43小時,改進到130 ~ 170小時,再提高到300 ~ 400小時,甚至超過了采用相控陣和固態發射機等先進技術的愛國者AN/MPQ-53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