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降解地膜。主要采用在合成樹脂中加入光敏劑的方法使之降解。該技術由英國G.SC0tt和以色列D. Gilead首創,並在英國、以色列和南非應用。前蘇聯、日本也曾開展過此項研究。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制光降解地膜,采用了與國外相近的工藝路線,目前已達到規模化生產的水平。但由於光降解地膜埋土部分不降解;降解後碎片不易繼續粉化或被土壤同化,汙染土壤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另外成本較普通膜高,使推廣應用受到限制。
生物降解地膜。能通過微生物作用降解的地膜(較低層次的生物降解地膜)。這種地膜主要以天然高分子為原料,如日本采用纖維素與甲殼素水溶液制膜,德國采用直鏈澱粉或高直鏈澱粉及其它天然高分子材料制膜,我國也曾采用纖維素來制膜。但是,盡管這些薄膜能夠降解,但都存在加工困難、力學性能和耐水性能差的問題,根本無法加以推廣和應用。
光、生物降解地膜(又稱雙降解地膜)。是將微生物敏感物質(如澱粉),與合成樹脂***混,同時向體系內引人光敏劑,並在誘導期過後,通過光敏劑的敏化作用,將合成樹脂降解為低分子化合物,加入的微生物敏感物質自然被微生物降解,同時,由於制品上聚集的微生物能夠作用於生成的低分子化合物,使聚合物最終為土壤同化。1988年英國Griffin推出的低密度聚乙烯十澱粉十增塑劑十光化學降解劑地膜就屬此類產品,美國、加拿大的幾家公司先後按此專利開始投入工業化生產。光、生物降解地膜具有完全降解性,不僅能保證光照部分發生光降解,而且埋土部分也可以通過生物降解和熱降解的綜合作用降解到不影響下季耕作的程度,並在相繼的下個年度降解為無汙染物質。光、生物降解地膜與普通地膜和光降解地膜相比,在減輕殘膜危害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是該項技術也同其它新技術壹樣應當在應用中進壹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