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哪國人最早發明現在的可折疊的雨傘

哪國人最早發明現在的可折疊的雨傘

相傳在4000年前,當時的部落首領黃帝與另壹個部落首領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境內)打仗。時值春末夏初,風刮土揚,烈日炎炎。黃帝命人在戰車上撐起壹個叫做“華蓋”的用具,就是用來遮住陽光、擋住風沙,好看準對方的軍隊陣勢,以便決定攻打對策。後來,黃帝打勝了。古人迷信,以為是“華蓋”保佑的結果,因此視它為榮譽和權力的象征,黃帝走到哪裏,華蓋跟到哪裏。所謂華蓋就好像壹頂圓形布蓋子下邊支著壹根長棍,不能收攏也不能伸大,比較笨重。傘這個名詞,在我國南北朝時才出現,很形象。此前的古代,都稱為蓋。

有的發明是某壹個人的創造;有的發明則是經過漫長的時光,很多人智慧的結晶,然後才逐步實現商品化。傘的發明屬於後者。本來,自然有風雨,人間有辦法。古老的頭頂樹葉、荷葉等,都是最早的遮陽避雨之法。然而樹葉、荷葉並非新創造,故不應列入發明之中。傘卻與此不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在春秋時,孔子周遊列國,下雨時只好挨淋。他的弟子顏回嘆息道:“孔將行,雨而無蓋。”東漢時,漢光武帝劉秀路經河南封丘,華蓋太大過不了城門,劉秀大怒,欲將縣官斬首。三國時,孫權為表彰大將陸遜打了勝仗,把自己用的華蓋賜賞給他,堪稱殊榮。蓋即傘的前身,只是蓋與普通老百姓無緣。南北朝以後,壹些官吏富有人油紙傘家,讓工匠仿制蓋,又要與其有所不同。於是壹種采用綾羅絲綢當面料,骨架比蓋小,又可撐可收的防雨遮陽的用具——傘問世了。其實,關於傘的發明,民間有種種傳說。

流傳較廣而又有文字記載的還是那位神通廣大的"魯班先師"。據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雲氏每天往返送飯,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建造了壹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內暫避壹陣。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春天孩兒臉,壹日變三變,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以至"迅雷不及掩耳"。雲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聽了媳婦的話,茅塞頓開。這位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中國發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壹塊布,安上活動骨架,裝上把兒。於是世界上第壹把"傘"就這樣問世了。而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終日在外勞作的丈夫而發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享比較合理,這傘的發明,是他們夫妻恩愛、相互關心的產物,用壹時髦的話說,這是愛的結晶。

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巧匠,同時代的孔老夫子,周遊列國,難免碰上日曬雨淋,於是在他出行的車上便制作了壹種固定的傘,既可遮風避雨也可遮陽避暑。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那時已經用傘表示身份。傘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樹葉或羽毛做的傘面。公元12世紀英語才出現“傘” 這個詞。以前壹直只有陽傘,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傘面,才制成雨傘。1750年,英國的漢威到外國旅行後帶了壹把傘面回倫敦,轟動壹時。

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區的金屬拉絲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鋼質傘骨的專利權。有了此傘骨,傘可以收緊,從此成為英國紳士常用的雨具。

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發明了伸縮傘。在學術界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 上一篇:路徑依賴——壹個值得大家關註的思維陷阱
  • 下一篇:Mah專利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