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出海絕對算不上新鮮事,海爾、聯想等制造業巨頭早已經將產品賣向全世界。但是,出海的各家各業,像海盜壹樣,駛向他們的新世界,市場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壹帶壹路”帶來的機會紅利逐步顯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搭乘這股出海的浪潮,在新壹輪大航海時代裏掘金。有趣的是,“全球化”的風潮,從經濟吹到了年輕人們的世界,他們的***同點越來越高於差異,這也為出海提供了更廣泛的可能、更高的接受度。
1
遊戲大航海時代
《王者榮耀》將於9月登陸歐美市場的消息,盡管被騰訊否認。但嘴硬不承認也是沒用滴!
騰訊已經在港澳臺、以及部分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上線了《王者榮耀》的海外版本。壹旦機會成熟,陸續在更多歐美國家上線,也只是時間問題。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幾批《王者榮耀》,是娛樂大眾,是“屠害”少年,是“陷害”人生,是小學生不好好學習的罪魁禍首…
網上的聲音大致分為兩派,壹方認為,沈溺現象層出不窮,悲劇事件時有發生,遊戲人生變成了自毀前程;壹方認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多的還是來源於家庭關愛、教育,不是壹個遊戲能左右的。
迫於輿論壓力,7月4日王者榮耀推出防沈迷系統。不過,又有媒體指出王者榮耀防沈迷系統形同虛設,不僅上線首日即遭破解,同時通過冒用身份證認證、借別人的賬號,或者多註冊幾個小號,都能輕松繞過防沈迷系統。騰訊現在也只能心酸的表示“我能怎麽辦?我也很無奈!”
此輪《王者榮耀》出海,被戲稱去海外“陷害”他國國民的人生了。殊不知,擁有發達遊戲產業的國家,幾乎都有著全面而嚴格的分級制度,這是經過了長期的實踐和教訓“告訴”他們的。
吃瓜群眾歡呼雀躍,“我大天朝終於有壹款遊戲和世界接軌了”,其實《王者榮耀》已經悄悄兒地出海半年有余。
只是進程較為緩慢。國內上線近壹年後,才於2016年9月陸續登陸港澳臺,又花了半年的時間走進10多個歐洲小市場和東南亞兩國,4月登陸韓國,本地化的工作十分耗時,還得時刻小心別被韓國人反咬壹口“是他們的”。
過程緩慢,不過,收入上《王者榮耀》表現並不俗,今年上半年已實現海外月流水過1億人民幣,這個數據相當於是壹家中大型的發行商全線海外產品的總月流水。
遊戲出海,主要受這幾方面因素驅動:
首先,國內遊戲用戶的綜合水平不佳。
日韓歐美用戶雖然比國內用戶成本高,但付費率和ARPU數據卻更好,用戶更優質;東南亞國家的用戶規模雖然小,但價格比中國內地低很多。
其次,國內4億多的手遊用戶市場雖然廣闊,但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買量花六成預算。
再次,巨頭碾壓,致使市場集中度高,中小公司很難賺錢。反觀國外,市場更大,用戶更多,生存機會也更多。
從國外調研機構Newzoo發布的數據現實,在除去中國市場份額後,在2016年海外移動遊戲市場約267億美元的大盤中,中國成功攬下了海外市場17.4%的份額。
2
***享單車“圈地運動”出海
從2016年底,ofo開啟全球運營戰略,之後相繼在美國矽谷、倫敦、新加坡、哈薩克斯坦等地開啟城市服務試運營。
與此同時,國內的老對頭——摩拜,也沒閑著。在新加坡、英國等城市進行投放,在日本的福岡和劄幌也獲得了當地政府的批準。未來幾個月內,摩拜計劃在歐洲覆蓋100座城市。
摩拜和ofo的全球化進程才剛開始,但彼此都盯緊了對方的動作,把國內市場的戰火燃燒到了世界各地。
摩拜前腳剛在曼徹斯特投放1000輛,ofo也馬上在英國劍橋推出試點項目,盡管只投了20輛…是不是“面子工程”這不重要,對於市場拓展來說表面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國內市場還“打得”如火如荼、不可開交,當摩拜和ofo在國外交戰所面臨的困難會比國內更大。
首先,海外市場遠沒有國內的人口紅利;
其次,也要面臨當地廠商的競爭,***享單車已經成為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和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創業者復制的對象,這些公司未來都可能會與ofo和摩拜展開廝殺。
而在新加坡市場,摩拜和ofo儼然已經與本土的obike上演了三國殺;
在美國矽谷,由於谷歌、Facebook等在園區都投放了免費試用的自行車,所以ofo商業化的難度也無形中增加。
再次,海外作戰高額的成本費、自行車投放運輸費、運營維護費都將是壹筆很大的開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3
互聯網“工具出海”到“內容出海”
國內市場發展到壹定階段,就會出現大廠們各占壹席之地,國內互聯網市場被BAT牢牢占據,任何壹項服務不僅面臨BAT的強勢碾壓,同時還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在競爭的局面。
互聯網公司出海軌跡來看,大都沿著:從印度等東南亞市場起步,從工具類應用到內容分發的轉型,推廣渠道也不是采用國內的智能手機APP預裝,而是通過Facebook和Google等平臺免費推廣。
在市場選擇上,獵豹移動不走尋常路,先攻破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再用已證實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欠發達國家市場。
目前,獵豹移動、UC和茄子快傳,都在從工具類應用向內容分發轉型。
拿獵豹來說,其移動月活躍用戶6億多,而80%來自海外市場;
去年8月,UC從“UC瀏覽器”正式升級為“UC”,不到壹年,UC月活躍用戶已突破4億;
茄子快傳全球日分發資源超7億,全球200多個國家的“10億用戶”在傳輸中產生的海量分享數據,會讓茄子快傳更智能的為用戶精準的推薦真正感興趣的優質內容。茄子快傳月活躍用戶近4億。
公開資料統計,目前在海外開展直播業務的國內直播企業有近五十家,地域遍布世界各地,直播出海已經成為壹種潮流。
獵豹移動此前在美國推出了直播社交產品Live.me,目前Live.me在美國Google Play社交暢銷榜上壹直排名第壹位。與此同時,獵豹還收購了壹家新聞產品News Republic,給全世界人民推送個性化的新聞內容。
此前,今日頭條CEO張壹鳴表示,出海會是2017年今日頭條的核心戰略之壹。
去年,今日頭條戰略投資了印度當地最大資訊應用Dailyhunt;今日頭條的海外版本“TopBuzz”在2015年10月份上線,今年3月份的時候曾經連續多日在北美APP STORE取得新聞榜日榜第壹的位置;今年2月,今日頭條宣布全資收購海外短視頻公司 Flipagram,在全球化布局上再邁壹步。
4
手機的全球化
當蘋果、三星暢銷全球之時,中國手機品牌也在全世界範圍內遍地開花。
國產手機紛紛出海,原因何在?
來自市場研究機構賽諾的報告顯示,預計今年國內手機市場增速只有1%,而且未來三年都將只有1%-2%的增長。
其實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也只有六七億,而海外市場有將近30億的用戶,僅市場容量就是國內的好幾倍,而且大多市場都比中國落後2-5年的時間。
華為、小米、金立、OPPO、VIVO等智能手機爭相出海,搶奪全球智能手機份額,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的研究,2016年全球14家最大的智能手機企業中,中國企業占到10家。
根據調查,華為、OPPO、vivo、中興、聯想、小米、TCL、金立、魅族、酷派2016年總***向國際市場供應5.87億臺智能手機,較2015年上升15%,其市場份額也增至39%。
不過,在國產手機出海的過程中,也並非壹帆風順。頻頻傳來的因專利碰壁、被巨額罰款的消息卻壹直是國產手機的“阿克琉斯之踵”,國產手機在海外始終繞不過專利這道坎。
邁過專利這道坎並非壹朝壹夕能夠做到。目前國產手機普遍兩手抓——尋求外部合作和自主創新,特別是專利資產的積累,只有具備硬實力的廠商才能在海外站穩腳跟。
5
電商出海,阿裏獨大
阿裏、京東等電商品牌也加快國際化進程,在更大的舞臺上參與競爭。目前,阿裏與京東相繼投資海外電商平臺,投資總額約14億美元。
京東日前與時尚精品購物平臺Farfetch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向Farfetch投資3.97億美元,成為其最大股東之壹。
阿裏宣布斥資約10億美元增持東南亞領先電商平臺Lazada,持股比例將由51%提升至83%。除了Lazada,阿裏從2014年到現在,在海外還先後在電商領域進行了多次的投資,主要有Zulily、Paytm、micromax、snapdel等。
阿裏趕在今年618前,宣布“天貓出海”項目正式推出,讓國內商家“壹店賣全球”,將天貓生態模式逐步復制並落地到東南亞、印度以及全球市場,提高當地電商效率,並帶領國貨走出國門。
今年年內,“天貓出海”項目還將在Lazada開通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多國站點,通過Lazada平臺及其物流、倉儲、配送體系,來方便當地消費者選購中國的海量商品,搶奪東南亞5.5億消費者。
“天貓出海”的正式推出,標誌著阿裏巴巴全球化戰略進入大規模、實質性推進的新階段。在物流方面,天貓方面表示:“天貓將發揮阿裏巴巴生態體系的協同效應,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實現全球72小時送達的全球化願景更好服務。”
雖然體量不如阿裏,但是京東CEO劉強東通過個人賬號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京東物流未來5年,來自於京東的收入必須低於壹半才會成功,十年以後也不超過20%。”
第二天,京東緊接著宣布,將投資泰國市場,全面擴張海外業務。這預示著劉強東未來會進壹步擴大京東物流體系,劍指整個物流市場。
在國內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出海。從早期的家電廠商、到手機廠商,再到互聯網公司,都想在日益全球化和世界大同的背景下,去分享海外的藍海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