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牧童跨在坐著的牛背上,壹手拿著繩子,壹手拿著帽子,牛的蹄子和尾巴在擺動;還有壹頭牛躺在綠草地裏,耳朵朝前,眼睛睜得大大的。不知是不是遠處傳來的牧羊人笛聲引起了它的註意。這是村口壹組農村放牛的雕像。雕像後面的招牌頂上,寫著“杏花村”幾個字。
終於見到杏花村了。檢查完車票,我直接進了村子。
村裏有個湖叫醉仙湖。神仙來了都還醉,何況我這種普通人。湖邊的壹組雕塑引起了我的興趣:三樓有十多個壇子,只有樓上壹個直立著;下面兩層的壇子不大,或立或斜,錯落有致。更有意思的是,還有“酒”從酒壇裏滴下來。也許是神仙們自得其樂,喝了起來,直到酒具倒在他們旁邊。
岸邊,垂柳在湖面上投下陰影,樹下的小船隨著海浪輕輕晃動,情侶們在湖中央劃船。
沿著湖右側的水泥路走,首先看到的是六朝長廊。六朝畫廊展示了21位代表詩人的作品。它們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展現了“千年詩人之鄉”、“千年黃公酒”、“千古杏花村”的獨特魅力。我覺得畫廊裏三塊牌匾上的題字,詮釋了杏花村的迷人魅力:詩魂、酒韻、村色。
依湖而建的杏花村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懷都軒”就是其中之壹。古青磚墻,白石灰勾縫,線條清晰。“懷”是為紀念晚唐著名詩人、池州刺史杜牧而建。在這裏,妳可以領略杜牧的‘顯赫家世’,欣賞當年的才子詩人,想象軍旅奇才的風采,同時也可以壹窺他迷人的壹生。屋外靠近湖邊有壹組地雕,刻有“杏花醉在雨詩村”四個字。旁邊還有壹本打開的書雕,壹頁是村誌目錄,另壹頁是杜牧的家譜。在湖邊讀書賞心悅目,自然會感嘆“壹首詩的力量不朽千年”。
村裏有許多景點,如武術館、王華亭、觀瀾橋、漁歌港、青蓮亭、袁環等,都值得壹看。但讓我駐足最久的是壹個古老的舞臺。舞臺古色古香,三層結構,上翹的飛檐和無數鏤空的圖案,栩栩如生的動物雕像,讓舞臺顯得與眾不同。有壹位女演員在舞臺上表演黃梅戲,引來了觀眾的歡呼。想起以前在花園裏看到的儺戲面具,我問她是否可以為我們表演壹出儺戲。旁邊的導遊說大姐是黃梅戲專業演員,不唱儺戲。導遊說,只要我們感興趣,就可以上去唱首歌。臺下有個長凳子!但是我們都沒有上去。今年“三月三詩會”在這裏舉行,余光中先生在這裏吟詩。會有詩詞愛好者從這裏上去和他合影嗎?看著身後那片能容納千人的空地,想象著當初千人文學愛好者紛至沓來,想著那盛況,不禁想起“千年詩人之鄉,池州杏花村”的美譽。離村子不遠,有壹個熙熙攘攘的市場。我知道有壹些人在高樓裏為他們的生活努力工作。他們會經常來這裏調整身心嗎?要知道這裏的淳樸和現實相映成趣,第壹詩村是適合忙碌都市人放松的精神家園。
第壹個詩歌村現在在哪裏?牧童指著遠方,貴池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