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待在紫禁城後不久,便率領十萬大軍前往山海關,平定明朝遼東的連長吳三桂。結果吳三桂投降滿清,率清軍入關,在山海關大戰中擊敗李自成。此後清軍壹路南下,終於統壹了中國。
很多人都為這段歷史感到惋惜,以為李自成辛辛苦苦十幾年的革命工作,最後卻讓滿清摘了現成的桃子。那麽假設當時清軍沒有入關,李自成能不能坐穩江山,統壹中國呢?
首先,我們身邊要有壹批有能力的人才,才能站穩腳跟,統壹中國。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泥中出身,但身邊卻有壹大群優秀的將領和謀士。吳旭達、常遇春、盛豐;文李善長,劉基,宋濂。這些人都是能獨當壹面的大人才。另壹方面,李自成這邊,頭號大將是劉全將軍宗敏。此人驍勇善戰,但離真正的將軍還差得遠。至於其他的軍事指揮官,甚至劉宗敏更糟糕。
李自成身邊有三個重要的顧問:牛金星、李巖和宋獻策。其中,牛金星和李巖都有學歷,而宋先楚是個江湖騙子。三個人中,李巖的能力最強,是“官二代”。但因為“三觀”與眾不同,能力強得讓人羨慕,最後被牛金星陷害殺害。至於牛金星和宋獻策,以他們的能力,給叛軍出謀劃策,打幾場漂亮的遊擊戰是沒問題的,但放在他們手裏絕對不能讓整個國家機器正常運轉。
所以從人才儲備來看,李自成的團隊有點低。要想取天下,單靠這些人是很難實現的。
其次,李自成部隊占據的地理位置並不理想。明朝末年,北方災難不斷,百姓苦不堪言,於是站出來造反。這種情況對於李自成推翻明朝統治是壹大優勢,因為造反的人多,他的軍隊有源源不斷的兵。但是,壹旦明朝被推翻,這種原本的優勢就變成了劣勢。因為他所占據的地方大多是窮鄉僻壤,無法長期為他的軍隊提供足夠的財力和糧草支持。
比這更慘的是,李自成占據的地盤在所有勢力的中間,三面受敵。北方對清朝的八旗軍虎視眈眈;南方有百萬兵馬,南明朝廷;在西南,與李自成同為叛軍的張勢力也卷入其中。假設清朝八旗軍不入關,來自北方的威脅可以解除。但是無論是明朝廷還是西南的張勢力都不是省油的燈。南明統治了半個南方,包括魚米之鄉江南。張的部隊占據四川,憑借其地理優勢,可以進可攻,退可守。以李自成軍隊的實力,想要打敗這兩股勢力中的任何壹股都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通過以上分析,以李自成當時的軍隊實力,統壹中國的可能性還是很渺茫的。如果清軍沒有入關,中國最大的可能就是形成像三國時期那樣的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者五代十國割據的局面。至於最終誰會打破這種格局,建立新的統壹王朝,自然是其中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