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生小陳
近日,據國內媒體報道,從12月初起,就有汽車企業開始陸續停產,停工潮有蔓延的趨勢,2020最後壹個月,國內大部分的中高端以上汽車廠家,面臨停產風險。
其中首先被曝光因芯片短缺導致停產風波的企業是南北大眾。如若芯片短缺,將導致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即車載電腦兩大模塊無法生產。而從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信息可以看到,兩家對於這場風波的回應都顯得有些模棱兩可。
壹汽-大眾官方大手壹揮,還是那套穩定軍心的說辭:“目前旗下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捷達品牌仍在正常生產,未受到影響。”但在多方媒體的連環奪命call下還是松了些口風表示公司目前正與相關供應商進行溝通,“(實際情況)應該沒有寫得那麽誇張。”
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新車生產的確受到了壹定影響,但該企業並沒有如外界傳言的全面停產。
其實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我們並不可能在當下這種還沒有火燒眉毛的情況下撬動公關人的嘴,但這種回答其實就算是某種變相默認,芯片吃緊已經對汽車制造行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這種供應能力不足絕非單壹現象,目前受到影響的已經有東風本田、長安汽車、奇瑞汽車等多家品牌,後續極有可能對全球汽車廠商造成壹定影響。
妳們要走了,沒有什麽送妳們的,除了秋風送寒吹落的壹地黃葉。
——任正非
任正非在華為榮耀送別會上的演講極富感染力,把這個支線品牌的生命盡頭推到了最高光的時刻。他拔掉了心愛的榮耀的呼吸機管子,淡淡然地痛斥美國的胡作非為,在懂王的追擊下,送走了壹個中興,頹敗了壹種榮耀,卻沒有擊斃華為。
在這場鬧劇塵埃落定時,任正非極為果敢地選擇了烈士斷腕,榮耀之於華為有多重要——這些年來,華為手機在國際市場沖鋒陷陣,撕入高端決賽圈,榮耀作為性價比定位,以走量保額的方式壹直在後方奶隊友,現在100%出售榮耀,無疑是壹種大義滅親的行為,放在大時代的背景裏,華為走出這壹步是十分悲壯的。
而讓任正非揮刀砍斷臂膀的,不是被銬上電子腳鐐的孟晚舟,也不是特朗普的窮追不舍,而是因為壹塊小小的芯片。
與如今各大汽車集團所遭遇的窘境雖有不同,華為面臨的困頓是遭遇供應鏈制裁,而南北大眾僅僅是因為疫情影響下,出現短時間流的供需矛盾。但歸根結底,在這個時代裏,高端芯片似乎連接著所有“未來”的可能性,也扼住了“未來”的喉嚨——
也許在某個深夜任正非會盯著這塊集成電路板思考,在這項中國極度短缺的技術面前,榮耀的生死存亡似乎渺小如塵埃,人類文明不斷被人類新創造出來的文明所刷新,中國的芯片之路又該指向何方。
2016年3月,Google旗下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以4:1的戰績擊敗前圍棋世界級冠軍李世石,這是程序第壹次戰勝最頂尖人類選手。
圍棋起源於中國,整個棋盤有3^361種變化,據說這已經超越了已知宇宙的原子總數。
第壹顆芯片誕生於60多年前。在摩爾定律的指引下,芯片的晶體管數目呈指數倍增。
最終AlphaGo憑借TPU芯片的強大性能戰勝圍棋,果然能打敗指數的只有指數,真實得就像我們的線性收入永遠追不上北上廣深的房價壹樣。
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集成電路上的元器件的數量,大約18-24個月會翻壹番,性能也會提升壹倍。
——Intel創始人戈登·摩爾《摩爾定律》
1970年英特爾開始自建芯片制造工廠,此時芯片行業準入門檻並不高,壹個車庫團隊就可以成為行業先驅。在這個年代裏,拆個尼康的鏡頭就可以當光刻機,芯片設計也不用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純靠手畫。但人為力量很快被摩爾定律的魔咒超越,在芯片晶體管數指數倍增長的背後,對光刻機的極端要求和全EDA化的領域難題,讓芯片制造變成了壹件既燒錢又燒腦,普通公司難以負荷的大麻煩。
1984年,荷蘭ASML公司成立,壹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唯壹壹個光刻機之王,如果妳想要制造出超精密芯片產品(7nm?EUV、5nm芯片產品),就必須過ASML公司這關,說是芯片技術的政審委員壹點不過分。這麽說吧,臺積電為什麽可以成為半導體龍頭企業,毫不誇張,最大的理由正是因為它是全球擁有最多EUV光刻機的企業。
1986年至1988年,Synopsys/Cadence先後成立,主攻EDA工具,後期幾十年裏,在大浪淘沙的資本洗滌下,EDA基本專利掌控權歸美國三家公司所有(其中Mentor?Graphics明導國際,2016年被德國西門子收購),也因此成為了懂王挾持阻礙華為進行芯片研發的壹大重錘武器。
哪怕是行業巨人英特爾,在物理之鐘面前,妳也只能是個嚶嚶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摩爾定律腦殘粉英特爾在自我絆蝕中成為了時代的眼淚。在摩爾定律不近人情光速沖刺的幾十年間,全球芯片產業被撕扯成橫跨芯片設計、制造、封裝、存儲屏幕、EDA和光刻機的龐大行業,至此芯片格局雛形已定。
回到如今中國芯片開發現狀的討論上來。我們可以簡單地將芯片的存在理解成壹種有肉體的軟件開發,所以在設計代碼的過程中還需要後續的制造與封存,而看似基礎技術的制造與封存正是迄今為止困住華為,乃至鉗制住中國芯片發展的核心原因。
籠統來說,芯片分為前期的芯片設計,光刻機、刻蝕機,後期的封測等幾個環節。
小米的雷軍說過壹句話,以後要把芯片按沙子的價格賣。讓芯片制造也打上Made?in?China的標簽想必是每壹個科技創業者的夢想,但這句話還有壹個重要的知識點,就是芯片的1.0原材料就是從沙子裏提煉出來的工業矽。
由於技術含量偏低,目前全球範圍內78%的工業矽產銷地就在中國,但到了對工業矽進行高濃度提純的環節,這個領域的玩家就立馬變了,以發達國家為莊家,中國甚至連閑家的位置都擠不進去,但這僅僅是中國在芯片產業上受制的第壹個領域。
在芯片基礎研發上,中國刻蝕機的水平確實已經達到世界壹流水平,但作為最高等級的芯片裏最關鍵的環節,光刻機才是扼住中國芯片發展命脈的那只大手。
內陸地區也並不是造不出來光刻機,但技術著實落後壹大截,今年上海微電子剛突破28nm技術(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強技術3nm),ASML立刻對旗下這套有些過時的設備技術惡意降價拋售,以此對中國的科創苗頭進行毀滅性打壓。
另外壹邊,本來我國於2018年花費10億元人民幣向ASML公司訂購了壹臺極紫外EUV光刻機,但是兩年過去了荷蘭方面卻遲遲不交貨,當然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從中作梗,牽頭搞了個《瓦森納協定》,對中國高端技術嚴格封鎖,出口許可證也就很難發放,因此荷蘭ASML公司很難交貨。前有狼後有虎,造也不成買也不是,中國光刻機之路道阻且長。
看起來參與度很高,但是在每個核心技術環節上掉鏈子,可能就是中國迄今為止無法完全進入半導體領域的重要原因,就好像是人家在跑馬拉松,妳跟著在每個站點派水喝,妳能說妳參與進來比賽了嗎?實在是有些舉步維艱。
但是在芯片技術上中國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在琢磨後期研發上甚至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2020年第壹季度芯片公司營收榜單上,華為海思在美國隊的瘋狂狙擊之下,依然頑強擠進前十名,營收同比暴漲54%,成為榜單裏,也是中國區域企業首次登頂這張被發達國家霸屏的榜單,這裏完全可以把國產芯片之光打到公屏上。
當然,最典型的事跡還是要論華為在芯片基礎上開發出了直接威脅到美國通訊科技地位的5G技術,從懂王瘋狂圍剿華為的行為也可以看得出來,中華系科研技術確實不簡單,說是站在國際頂級水平也不為過。
在封裝造詣上中國制造商更是向來壹騎絕塵。數據上來看,全球芯片封裝公司排行榜上,前十名中除了位居第二的美國艾克爾公司之外,基本所有席位都被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包攬了,中國封裝產業可以代表全球頂尖水平。而在LCD(液晶顯示器)方面,華為P40?Pro的OLED屏幕引入了京東方產品,通過扶持本土廠商,減少了屏幕斷供的潛在風險,畢竟玩不過就拉人電閘這種事,三星也沒少幹(斷供HTC關鍵元器件)。
壹路看下來可以發現,國產芯片產業完全處於高處不勝寒,地位岌岌可危的懸崖邊上,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水平,卻又極其矛盾地缺乏核心技術壁壘,處境無異於三歲小兒持金過市。
果不其然,在大家沖線總決賽前,主辦方美國突然禁止中國隊請外援,這也不是第壹次了,壹代梟雄中興也是因同樣的制裁手段而隕落。
中國沒有自主EDA和光刻機的問題被無限放大,榮耀之殤,也正是由此而來。但華為出售榮耀這種表現,更多像是壹種臥薪嘗膽的行為。芯片是5G時代最核心的發動機,不突破芯片,未來不能占主導,這是世界各個國家的***識。
這壹點做互聯網和做智能汽車的人都懂,否則李斌也不會下場挖走小米的芯片負責人,更有消息表示蔚來汽車此舉正是為其自動駕駛研發計算芯片,芯片就是科技的未來,沒有之壹。
任正非更強烈地意識到大力發展芯片和科研技術才是唯壹能夠躲開專制壟斷鉗制的途徑,所以華為轉頭奔汽車行業就來了。
我們其實沒有必要去深入探究,華為三年不造車背後的深意,它到底真的是單純想要為中國汽車工業構建壹個完整的供應鏈生態體系,來杜絕自己曾遭遇的那種無奈和無力,還是也想分這超過手機產業近5倍的汽車市場規模體量壹杯羹。現在汽車產業處於電氣化轉型的風口,未來中國汽車想要與特斯拉壹戰,華為必須得上,不管是作為供應商,還是OEM的身份,這並不是最值得討論的事情。
縱觀中國汽車產業大格局,我們不應該把某壹個新的品牌,某壹突發事件單拎出來,作為洪水猛獸來看待。有價值的新事物不應該是侵入者,也不應該是粉碎者,而應該是協同者,守護者,以更大的力度去擁抱汽車經濟***同體。
所幸,這個容人容己的格局觀,我們已經可以在這些中國企業家身上看到,當美國斷供華為時,臺積電、中芯國際紛紛宣布中止供應鏈合作時,比亞迪第壹個站出來要幫華為造芯片,王傳福說,華為需要什麽,比亞迪就能造什麽。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經放話,大陸舉全國之力也造不出芯片。IT狂人王傳福怒懟之:芯片不是神造的,是人造的。
2009年,王傳福豪擲2個億拿下了距離比亞迪深圳總部1394公裏的寧波中緯半導體公司,這個寧波政府花了30個億也沒有扶上墻的爛攤子。在那段時間裏,市場不看好的聲音比比皆是,甚至風聲四起,陡然傳出“比亞迪危機”。
不少資深的汽車分析師都表示“在今後五六年內,如果比亞迪放棄電動車項目完全在情理之中。”隨後接連有媒體報道比亞迪寧波工廠發生巨虧,比亞迪股份的股價壹路大跌,由最高時的88元港幣壹路下探到64元港幣。
這個無底洞黑黢黢的,但王傳福身上的泰然自若似乎有壹種安定人心的力量。盡管每月為半導體項目填進去的窟窿在今天都可以稱之為天文數字,但王傳福和比亞迪的員工似乎都自動屏蔽掉外界那些質疑的聲音,經過十年的自主研發,如今比亞迪的車矽級IGBT芯片比現在主流車載芯片還要先進。
在不久前,華為海思就和比亞迪簽訂了合作協議,把高度機密麒麟芯片技術文檔交給了比亞迪,開始了代工合作的協同之路。華為是通信行業的佼佼者,手握多項專利,在智能芯片領域也有不俗的成績。
比亞迪則是中國新能源企業的領頭羊,現在正在布局汽車芯片領域,二者幾乎可以代表中國目前智能化與電動化的最高水平,不管是遭到美國暴力制裁的華為,還是與特斯拉暗中較勁的比亞迪,外患當前,有格局的中國企業家所展現出來的協同***創精神才是真·大家風範。
最後用任正非壹句話做Ending:“修橋修路修房子砸錢就行,這個芯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中國要踏踏實實地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個方面努力地去改變,我們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站得起來。”
其路雖遠,榮耀雖死,但使命將來,大家江湖再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