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故事》有感15篇
《科學故事》有感1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為人類服務的科學家。他們是人類的精英,是社會文明和自然科學發展的先覺者,開拓者,貢獻者。他們中每壹位的背後都有說不完的艱辛,他們的人生旅程和奮鬥經驗,肯定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他們的生活並不比我們幸福,他們的智商並不比我們高,他們也沒得到過神仙的幫助,他們只是普通的壹員。那為什麽他們有如此大的成就呢?因為他們自強不息,絕對不放棄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被稱為橋梁之父的茅以升從小就有當建橋建築師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發奮讀書,終於有壹天,他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了。可當橋剛剛造好時,政府卻無奈要他炸橋,原因是為了不讓日軍利用大橋。12月23日,隨著轟的壹聲新建的錢塘江的橋被炸斷了。茅以升長嘯發誓:不復原橋不丈夫!茅以升為日後修復大橋之用,將建造大橋的壹圖壹紙每份資料,全部珍藏起來。他盼啊盼,終於盼來了抗日勝利。到了1953年,錢塘江大橋全部修復,他終於實現了他的諾言。
婦科專家林巧稚5歲喪母,跟著父親,繼母和眾多兄妹生活。小時候的她學習成績好,在班中樣樣拿第壹。19歲的她從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有了做外科醫生的夢想。她決定去協和醫學院讀大學,可剛讀5年,父親就因為腦溢血而死。後來她成為了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不久之後,日寇占領了醫院。她便開了壹家診療所,6年還不到,救護病案就達8887個。她終身未婚,為婦女兒童的健康和幸福操勞了60多個春秋,親手將5萬多個小生命接到人間,救護了無數個病人和產婦。為此,她沒有節假日,生活沒有秩序,休息沒有常規。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有著茅以升,林巧稚這樣的精神的對人類有貢獻的人。他們為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前進。我要向他們學習,將來成為壹顆閃閃發光的星。
《科學故事》有感2科學家的故事壹書介紹了很多科學家的奮鬥故事。
有古代的科學家,更有現代的科學家。他們很多人的科學環境都很苦,生活都非常困難,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壹名傑出的科學家。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社會,各種學習環境都很優越,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壹名有用的人才。
《科學故事》有感3昨天在書櫃裏找書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66個科學家的成才故事》這本書。我壹向對科學家的故事感興趣,於是就把它拿出來,細細的讀了壹番。
書裏有許多著名人物的小故事,如《海瑞察油抓賊》、《小曹沖稱大象》、《阿基米德巧辯真假皇冠》等,以下為大家重點介紹《巧測燈泡容積》這個小故事。《巧測燈泡容積》講述了愛迪生讓他的助手——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的阿普頓,幫忙算壹個燈泡的容積。
阿普頓算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結果,愛迪生看他在為各種圓形,橢圓形的容器的容積大傷腦筋,桌子上堆滿了寫滿了數字和公式的紙張,嘴裏念叨著:“這既不是橢圓形,更不是圓形,應該是梨形,用什麽計算公式才好呢?”他笑著對助手阿普頓說:“大數學家,妳的時間和才華不因該浪費在這裏。”說完,愛迪生拿起那個讓阿普頓大傷腦筋的燈泡,接滿了水,然後把燈泡裏的水倒進了量杯,指著杯子上的刻度說:“這不就是妳要的容積嗎?”這個故事在給我們帶來壹些歡笑的同時,是否也應該給我們壹定的啟發?是阿普頓做錯了什麽嗎?當然沒有,他只是按照正常的思維用了正常的計算方法去思考這個問題。只能說他的思考有壹定的局限性,在他的腦海裏要想測出容積只有計算這壹個辦法。
再說的簡單壹點,就是他有壹點思維定勢。而愛迪生卻想到了壹種突破常規的辦法,這個辦法很簡單。很平常,但因為它很不可思議,所以壹般人想不到去用它,沒有人會認為大數學家都算不出來的事,可以用這麽簡單的辦法實現。正是因為科學家能想到壹般人想不到的辦法,敢於嘗試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才會有壹件又壹件轟動全世界的新發明。
同學們,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不能被“定向思維”這塊可惡的絆腳石絆倒,壹定要開闊思維,大膽想象,說不定下壹個小愛迪生就是妳哦!
《科學故事》有感4在開學的幾天內,我讀了壹本名為《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匯集了中外許多的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從中我讀到眾多科學家研究成功,獲得榮譽前的辛酸故事,使我深有感觸。
這本《科學家的故事》主要講了科學家用他們的聰明智慧、執著精神,為人類當代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讓人們相信真理、傳播科學,許多科學家甚至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今中外幾十位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它將帶妳走進科學世界,了解科學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於探索的美好精神。
這其中有很多關於科學家們的故事。例如有創立“日心說”的哥白尼,發現地球有“萬有引力”的牛頓,提出生物進化論學說的達爾文……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愛迪生了。
愛迪生小時候家庭就很貧困。壹邊在火車上當報童,壹邊頑強地自學。
壹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失敗而引起大火,被列車車長扇了幾記耳光,造成了終生耳聾,但他仍依然堅持發明創造。並且創造了許多重大發明與發現。
壹開始,愛迪生準備發明電燈。就要求自己發明的電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價錢便宜,而且對人體無害。於是,他就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壹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壹次次的試驗,壹次次的失敗,很多科學家都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壹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壹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壹步。後來,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於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此後,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壹次,壹個記者采訪他,問他在他眼裏天才是什麽,他的回答是:“所謂天才,就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成為了我成長的座右銘之壹。
正如這本書的封面上寫的壹段話:他們有向著真理勇往直前的執著,有為了獻身科學而寧死不屈的精神,有比普通人更勤奮的頭腦,他們推進了社會的發展,甚至改變了人類的命運。科學家們不求財富,只求給人類幸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體會。
這些科學家都經歷過挫折,和問題的阻撓,但都壹壹勇敢地闖過,成為勝利者。這也象征著我們,告誡我們的是:無論做任何事,都有可能會遇到極多的困難的挫折,而這些都困難都需要我們有勇氣去克服,去戰勝它們,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沒錯,每位科學家都擁有自己發明的東西,所有科學家大都花費了半輩子去發明、創造,而科學家們會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回過頭來自己已經白發蒼蒼。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偉大的,是令人敬佩的。它讓我們學會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我們學會了許多的道理、精神。
《科學故事》有感5世上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偉大的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及時地發現並改正錯誤,丟棄錯誤。只有丟棄錯誤,才能重新回到往功大門的道路。
據說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第壹天,管理人員問他需要什麽用具,他回答說:“我看,壹張桌子或臺子,壹把椅子和壹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壹個大廢紙簍。”管理人員奇怪地問:“為什麽要大的?小的不行嗎?”愛因斯坦答道:“不行.之所以我要壹個大廢紙簍,是因為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這個世界從來都是這樣,每個平凡或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丟棄錯誤,改正錯誤,才能看見壹
條路,壹條通往成功的路。
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也是壹樣嘛!
比如說,當我們占用學習時間來看電視,玩電腦時,我們便犯下了壹個錯誤。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就還是好學生;再比如,當我們以生病為借口不出去上課間操時,我們便又犯下了壹個錯誤。但是只要我們不再逃避做間操,我們就還會受到老師的好評;還有,當我們在小測驗中遇到了難題便選擇抄襲別人時,我們又犯下了壹個錯誤。但是只要停止這個手段,用心去思考這道題,我們便還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樣,每天反省自己,及時地發現並丟棄錯誤,總有壹天我們會看到壹條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觀還沒有定位的我們,更需要及時地發現並改正錯誤,丟棄錯誤,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優秀!
《科學故事》有感6這是壹個溫馨幸福的家庭。在這裏,有著六個可可愛的夥伴陪著妳壹起探索科學。了解科學並且喜歡上科學,他們分別是無所不知,熱愛科學的保羅叔叔、忠厚能幹的老恩媽和園丁傑克,以及乖巧文靜的克萊兒奶奶、天真可愛的喻兒和愛密兒。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壹個冷水瓶實驗。這天老恩媽曬衣服的時候被喜歡問問題的喻兒撞見了,她想:“衣服洗了之後是很濕的,可當把衣服晾起來之後不壹會兒就幹了,這是為什麽呢?”於是,喻兒跑去問保羅叔叔,保羅叔叔聽了壹笑,便說:“我們不如來做壹個實驗吧!”壹聽做做實驗喜歡動手的愛密兒便拉著克萊兒過來了,保羅叔叔又拿來壹個幹燥的水瓶,又叫園丁傑克取來冰涼的水,並把水倒到這杯子裏,這時,看上去完全清澈的水瓶外漸漸地產生了壹層濃霧。接著,壹些細小的水滴從瓶身四周流了下來。保羅叔叔說:“這就是太陽把水份蒸發掉的原因。然而,這只冷水瓶使我記起了類似的事情:
壹天,我用壹只幹燥的杯子裝滿了很涼的水後,杯子的外表立刻變得模糊起來。還有壹些細小的水滴流了下來,我感到很奇怪,壹直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直到看到這本書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玻璃杯周圍的空氣,把濕氣凝結在了杯子上的原因。
自從看了這本書,讓我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認識了科學的奇妙之處、科學無處不在。
《科學故事》有感7自從我讀了《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愛迪生》這篇記錄愛迪生壹生的書,我知道了天才就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明白了無論小時候雖然成績不好,但只要勤學苦練,壹樣可以成才的。
這本書的內容有很多,都是講述了愛迪生從小到大的故事,在這裏簡單的說壹下吧:愛迪生在很小的時候,非常愛提問題。正是因為愛提問題,在上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教1+1=2,2+2=4時,愛迪生問為什麽,數學老師卻疑惑地問:“1+1就是=2,2+2就是=4,這還用問嗎?”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愛迪生因愛提壹些沒頭沒腦的問題被學校開除了。此時,愛迪生的媽媽南希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長大後,愛迪生不停得讀書,看書,做實驗,發明了1000多種東西,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讀到這裏,我想起了自己。記得小時候,我又哭又鬧的吵著不肯上學,討厭那老師枯燥的話語,覺得很沒意思。後來聽了媽媽說讀書的種種好處時,才心不甘,情不願的被托進了教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漸漸變的懂事了,懂禮貌了,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有所收獲啊!
愛提問題,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它會讓我們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有所創造。
《科學故事》有感8讀《科學失誤的故事》有感科學是壹個大海,浩瀚無邊,它值得我們去探索,去鉆研。近期,我讀了《科學失誤故事》,書中編入科學歷史上幾十個各領域有關失誤的故事,在科學史上,失誤與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歷史使人聰明,我們應該能從前人的失敗和失誤中得到啟迪而有所收獲,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閱讀科學經典,打開科學大門,回看科學歷史,解讀科學奧秘!書中有壹個故事,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寫成“電磁理論”,準備在劍橋大學發表演說。沒想到只來了兩個人,但是他依舊把自己的理論認真得講給兩名聽眾,他是要把不同凡響的電磁理論向全世界宣讀。由於麥克斯韋的理論太超前,當時的人們無法理解,他的先進理論受到冷落。過了八年,他在所提到的電磁波,被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發現了,大量的實驗證實了他的理論,並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人類因此進入“電氣時代”和“無線電時代”,今天我們才能用上雷達,無線電通信,電視,手機,電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故事中當時人們把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譏笑成“紙上的發現”的失誤,給我了很多啟示。人們不應該只信任以前的理論,對傳統理論的迷信而不相信新生的理論,當新舊理論發生沖突時,不要過於迷信傳統理論,不對新理論進行實驗驗證,以免扼殺了新理論,浪費了科學家的科研成果。科學理念的研究有時不像應用科學那樣得到立竿見影的作用,開始是無用的,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發展,它必將發揮巨大的用途。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問題時,也不能光聽別人講,也許別人說的是錯誤的觀念,應當自己動腦筋,自己動手研究驗證得到答案。
這些故事內容翔實、史料豐富,展現出科技發明發現曲折、崎嶇的道路,真善美與假惡醜徑渭分明、引人深思、給人啟迪,能讓人在順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從而受益終生。比起成功和勝利的喜悅,失敗和失誤是令人不快的.。然而,科技史告訴我們,許多成功者都有過大量的失誤或失敗。激光的發明人之壹湯斯曾懷疑為它申請專利是否值得,開爾文認為X光是對公眾的欺騙,英國郵政管理局總工程師普利斯在貝爾發明電話後說,它不會在英國流行,因為倫敦有足夠的小郵差……
《科學失誤故事》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同學們可以看壹看,相信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科學故事》有感9最近我看了壹本叫《科學家的故事》的書。書中寫了許多科學家成長的故事,有我國的科學家張衡、徐啟光、宋應新、沈括……還有外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弗洛伊德……
這本書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牛頓。他非常喜歡思考。有壹次,牛頓在蘋果樹下休息時,壹個蘋果正好砸在他頭上,他就思考:為什麽蘋果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飛呢?正是由於他平時勤於思考和觀察,終於發現了地球引力。此外牛頓還發現了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為未來人們研究作出了很大貢獻。再有壹次,牛頓的壹位朋友來看他,在實驗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餓了就獨自把桌上的雞吃了,然後不辭而別。過了好長時間,牛頓的實驗告壹段落,他才覺得肚子咕咕叫趕快出來吃雞,他看見盤裏剩下的雞骨頭,居然對助手說:“哈哈,原來我已經吃過飯了,我還以為沒吃呢!”有人讀了這個故事會覺得牛頓很搞笑,吃了和沒吃都不知道!而我覺得牛頓做實驗忘了吃飯是因為他熱愛科學,正是因為有了牛頓有這種為科學獻身的奮鬥精神,他才能發現力學三定律,對人類的科學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於勤奮而又謙虛的壹代”。
《科學故事》有感10《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裏有刻苦努力的魯班、有醫學高超的華佗、還有自學成才的數學家華羅庚。他們知難而進,好學謙遜,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讓我對每位科學家的成長之路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中令我感處最深的要數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 外國報刊這樣評他:“華羅庚教授的研究著作範圍之廣,正沖世界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壹”。但這麽偉大的壹個數學家,卻自小家境貧寒。僅靠父親的小雜貨店維持生計。華羅庚從初中畢業後,由於交不起學費失學了,只得在小雜貨店裏幫助父親料理店務。 但在他的櫃子上常常壹邊放著賬冊、算盤,壹邊卻放著各類數學書籍。他遇到不解問題隨時請教這些不會說話的老師——書籍,堅持自學。華羅庚差不多每天花十個小時鉆研數學。有時睡到半夜他忽然想到壹個解決數學難題的方法,便立即點亮小油燈,把它寫下來。
想想華羅庚,再比比自己,我的內心十分慚愧。我也喜歡數學,但沒有勤奮、認真地學習它、鉆研它。學習只是壹知半解,碰到壹些困難就妥協了。有壹次,老師布置了壹道難題,回家近解題步驟有些麻煩,想都不想就去問媽媽,媽媽批評我不動腦筋,我心不在焉的點點頭。今天我明白了,這是壹種依賴的行為,是沒有勤奮、自我刻苦努力的表現。
科學家們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們今天所用到的所學到的,都是他們用時間打磨,用心血換來的。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努力的學習向他們致敬!
《科學故事》有感11這個暑假裏,我閱讀了《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深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了100個科學家是多麽勤奮,惜時如金;多麽勇敢,知難而進;多麽好學,孜孜不倦;多麽堅定,捍衛真理成為功勛卓著的科學家。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等壹下殺我的頭”—阿基米德和妙手神醫—華佗。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學者,曾發現了杠桿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確定許多物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設計了多種機械和建築物。可惜的是在古羅馬軍隊進犯敘拉古王國時被羅馬士兵殺死,死前還對羅馬士兵說:“等壹下殺我的頭,給我壹會兒工夫,讓我把這條幾何定律證明完畢。可不能給後人留下壹道還沒有求解出來的難題啊!他這種忘我的精神,勤奮專心的鉆研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華佗是漢末醫學家,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名科,尤其擅長外科。他創用麻沸散給患者麻醉後施行手術,讓患者減輕痛苦。他還編創了五禽操,強調鍛煉身體。後因不服從曹操的征召被殺。華佗醫術高明,心系百姓,熱心助人,更可貴的是剛正不阿,不畏權勢。這兩篇故事告訴我做人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不退縮,要熱心助人。
這本書真的很值得大家去看看,它會讓妳了解每壹位科學家都有壹部可歌可泣的奮鬥史,讓妳明白要想成為科學家,應當具備什麽樣的品格修養。
《科學故事》有感12今年暑假,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看到了壹本書——《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在從中,我學會了許多科學知識,這本書還向我展示了科學家們的科學成就,同時了解了科學家成功的背後,以及百折不撓的鉆研精神。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勤能補拙的愛因斯坦,刻苦學習的華羅庚,世界壹流軍事家錢學森,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的祖沖之,制造炸藥的諾貝爾……但我最欣賞的是美國的“發明大王”——愛迪生。
“天才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用他壹生的壹千多項發明專利告訴了我什麽是天才。愛迪生並不是很聰明,但是他很努力,很勤奮。
電燈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據了解,愛迪生當時為了發明電燈,他用了很多種材料來做燈絲,可是效果並不理想。多次的失敗不僅沒有讓愛迪生退縮,反而讓他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去面對壹次次失敗。終於成功發明了電燈,於是夜晚便有了光明……
愛迪生在1931年逝世,享年84歲。文章寫到:愛迪生壹生憑著高人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完成了20xx種發明。正是這些發明,給當今世界增添了更多異彩,是我們享受到了他的智慧的結晶所帶來的種種裨益。是啊,愛迪生的精神永不熄滅他將永遠照耀著世界,永遠激勵著人們不斷前進。
以前,我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做什麽事情都會半途而廢,遇到壹點點小挫折便放棄,便退縮。記得有壹次,我在上電子琴課時,有壹段時間表現不好,所以經常被老師批評,這時我便很氣餒,我想:既然學不好,就不學了,算了好了。但是直到現在,我明白了,人要有堅韌不拔的意誌,要有摧不毀的信念,也許自己做得不是最好的,但不能放棄,更不能半途而廢,因為沒有人永遠都是成功,愛迪生也是從失敗中站起來,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充滿光明和快樂。
愛迪生那種永不放棄的信念將保存在我的腦海中,關於“天才”與“汗水”的名言永遠銘記在我心中,我將繼續努力,長大成為愛迪生那樣對社會有用的人。
《科學故事》有感13寒假裏我讀了很多書,我最喜歡《100個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100個科學家的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的***同之處是:惜時如金的勤奮,孜孜不倦的好學。
“等壹下殺我的頭!”這是古希臘著名學者阿基米德臨死前說的話。他是怕死嗎?不,他是為科學,他把自己的壹切都獻給了科學。公元前212年古羅馬侵犯敘拉古王國。當羅馬士兵闖進阿基米德的房門時,這位花白胡子的老人正手托下巴,聚精會神地看著他畫在地上的幾何圖形,以至當寒光閃閃的利劍碰到他鼻尖時,這位老科學家才從數學的迷夢中驚醒,明白發生了什麽事兒。他毫無懼色地用手推開利劍,十分平靜地說:“等壹下殺我的頭,再給我壹會兒工夫,讓我把這條幾何定律證明完畢,可不能給後人留下壹道還沒有解出來的難題啊!”說完,他繼續研究地上的幾何圖形。殘暴的羅馬士兵殺死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屠刀只能砍下阿基米德的腦袋,卻砍不掉他獻身科學的精神。
阿基米德為什麽能這樣呢?是強烈的愛國心鑄就了阿基米德獻身科學事業無私無畏的精神。這種強烈的愛國心,獻身科學的精神不正是當今我們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嗎?我們現在的國家經濟還不發達,人民的生活遠不富裕,我們有責任也有信心,用自己的雙手,用科學知識,讓中國走進世界先進的行列。
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100個科學家的形象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們每壹個人,每壹個故事都是壹份好素材。在他們身上我知道了該怎樣努力奮鬥,該怎樣珍惜時間。今後我遇到困難就會想起他們,他們是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科學故事》有感14暑假時間,我津津有味地讀了葉永烈叔叔編著的《科學家的故事100個》。書中《從“紅領巾”到數學家》的故事像磁鐵壹樣深深地吸引著我。
故事裏的楊樂和張廣厚兩位叔叔從年輕、幼稚的“紅領巾”成長為了有名的數學家,他們的經歷給了我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力量,也給了我壹把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過去,我曾有過錯誤的想法,認為只要有敏捷的頭腦,只要夠機靈,夠聰明,就算不用聽老師講課自己也肯定能學會。看了這個故事,我才認識到事實並非像我想的那樣。張廣厚叔叔並不是生來就是天才。考初中時,他還曾因數學不及格而沒被錄取哩!但他並不灰心,到補習班去補習時,他奮起直追,在努力和汗水中,他的成績迅速提高。第二年,他重新報考初中,數學竟得了滿分,終於考上了開灤二中。從這個動人的故事中,我想起了壹句愛迪生說過的話,那就是:“天才,等於百分之壹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通過這個故事,我終於明白了,“萬丈高樓平地起”,“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常年累月,不畏勞苦,始終如壹地努力”就是他倆用來打開數學知識寶庫大門的萬能的金鑰匙。現在,他們把自己寶貴的“金鑰匙”送給了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要走叔叔的路,從小樹雄心立大誌,從兩位叔叔手中接過這把萬能金鑰匙,去打開數學知識寶庫的大門。
《科學故事》有感15在暑假中,我讀的最有意義的書是科學故事,裏面講了很多科學家的故事:比如阿基米德的發現、愛迪生發明電燈、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最好看的故事是萊特兄弟發明飛機。這個故事講了菜特兄弟的父親在外地回來給他們帶了壹個蝴蝶玩具,於是菜特兄弟又仿造了幾個更大的蝴蝶玩具,但其中壹個最大的仿制品失敗了。後來他們又觀察了飛在高空的老鷹設計了壹個玩具……
等他們長大了又開了壹家自行車修理店,後來他們在報紙上看到了壹則新聞,是德國人駕駛飛機失事身亡事情。他們就開始有了造飛機的夢想,經過了上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們終於成功了!成功的那壹年是1903年12月13日。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壹架飛機,被人們稱為“飛機之父”。
科學是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經過反復的實驗來證明,萊特兄弟經過上千次實驗,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失敗,最後他們造出了世界上第壹架依靠自身動力載人飛行的飛機。萊特兄弟的成功是建立在嚴謹的科學理論基礎之上的,作為學生,從小就應該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武裝自己。因此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知識,長大報效祖國,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