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創立於1991年11月,開始主做硬件防病毒卡,瑞星1995、1996年銷售業績大幅度下降,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1997年開始,瑞星通過OEM和低價策略開始二次創業。
1999年中科院數學所研究員劉旭正式加盟了瑞星公司。劉旭的到來徹底挽救了面臨崩潰的瑞星公司,在他的主持下瑞星殺毒軟件個方面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可以說沒有劉旭就沒有瑞星的今天。瑞星曾與Dr.Web洽商租用其引擎,未達成意向,後來租用了Kaspersky的殺毒引擎。在國內,壹直有江民的殺毒軟件采用卡巴斯基引擎的傳聞,因為早些年卡巴的引擎曾被泄漏。說句實話業界相當壹部分殺毒軟件都參考了其引擎設計,包括瑞星在內。2005年瑞星所宣稱自行研發三年推出的OOT殺毒引擎,其實就是早期卡巴斯基引擎瑞星進行的改進版。2003年劉旭因為公司投入方向等經營內爭離開瑞星,瑞星開始大量縮減技術投入,在產品經營及市場宣傳投入大量精力,短期之內取得很大市場收益。
其實從2002年開始,也就是劉旭準備離開瑞星之後,瑞星就壹直在致力於產品宣傳以及市場推廣,包括從分銷商的分銷政策、網絡宣傳、其他媒體宣傳、市場活動甚至到產品形象的桌面寵物宣傳(瑞星卡卡),工作重點的轉變,讓瑞星市場占有額迅速攀升,在2005年在中國市場已經確立了銷售量上的霸主地位。在這個過程中,早期江民、金山的口舌之戰造成的負面影響、錯誤的市場推廣方式,以及後來江民資金轉移、金山也曾壹度推出單機殺軟市場,這些也都對瑞星的銷售起到了催化作用。但瑞星在實際技術領域的投入與發展,卻遠遠落後於自己的市場推廣速度,這在國內的專業論壇都可以看到。雖在技術上有差距,瑞星依然借助了壹些本地優勢,彌補了部分技術落後帶來的劣勢,針對少數“國產病毒”,瑞星也反映出了超常的反應速度,這無疑增強了許多瑞星支持者對瑞星殺毒軟件的信心。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瑞星這些年來在市場推廣中做了無數投入,已經把瑞星這塊招牌打造成為了殺軟市場上的安利,不管是否了解殺毒軟件技術的計算機用戶,談到殺毒軟件就能順帶著叫出瑞星的名字,甚至許許多多的計算機用戶,在找到計算機服務中心,面對被病毒破壞的遍體鱗傷的系統,他們會詫異的問,我裝著正版瑞星殺毒軟件,怎麽會中這麽多病毒啊。可見瑞星在這些中國的計算機用戶心目中,已經樹立很高的形象。
總之,現在的瑞星,程序臃腫(占用上百兆硬盤空間),系統資源占用大(安裝前後感覺明顯,加上防火墻及卡卡廣告等更是慢的驚人,配置低的機器,裝上瑞星讓人感覺就像中病毒了壹樣慢),查殺病毒能力差(隨便加個跳針的病毒就熟視無睹,脫殼能力依然很弱),但市場銷售依然火爆(不懂的人太多了,銷售商利潤驅使,營銷宣傳不切實際)。如果未來的瑞星還繼續如此,僅壹句支持國產很難再贏得消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