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上海沐陽醫院的專家團隊

上海沐陽醫院的專家團隊

上海沐陽醫院繆秀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疼痛學、骨科學會員,脊柱微創診療研發中心主任,擅長脊柱各種微創手術,從事骨科、疼痛科臨床工作多年,擅長運用微創技術專業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肩周炎、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癌痛等。以其創傷小、痛苦小、療效顯著深受業內壹致好評。多項科研和論文獲得科技進步獎。

特色診療技術:1、德國椎間孔鏡術 2、靶點射頻熱凝術 3、等離子靶點消融術 4、小針刀治療 5、臭氧消融術

代表著作:《鈥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初步報告》

《鈥激光與傳統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對照研究》

《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失敗原因分析》 盧振和國內著名疼痛專家,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第壹臨床中心副主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疼痛診療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

廣東省疼痛學會副主任委員,

廣州市疼痛學會常委。

現任:上海沐陽醫院權威專家

擅長應用微創技術治療頑固性疼痛,在中國最早全面開展射頻鎮痛業務,倡導和總結出壹套旨在保護神經的臨床途徑,對椎間盤突出癥、外周神經卡壓痛、肌筋膜粘連痛、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癌痛和各種疑難疼痛有獨特的診療心得和明顯的治療效果。

科研成果

1.1986年韶關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心臟移植術的相關性研究。

2.1996年廣州醫學院科技成果三等獎, 腰穿置管測壓在顱腦手術麻醉中的應用。

3.2001年廣東省衛生廳三等獎,利多卡因在顱腦手術麻醉中的腦保護作。

4.2004年 廣州醫學院附二院科技新技術三等獎, 埋置式脊髓刺激器治療頑固性神經痛。

5.2004年廣州醫學院附二院新技術二等獎,後根節射頻消融治療頑固性神經痛。

6.2006年廣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神經外科手術麻醉腦細胞功能監測和保護。

7.2007年廣州醫學院附二院新技術三等獎, 靶點射頻治療椎間盤突出癥。

8.2008年廣州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射頻鎮痛非神經毀損。

專利

1. 中心靜脈置管快速定位器,2004年中國專利實用新型:

2. 壹種肌筋膜射頻消融針, 2007年,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出版書籍

1. 盧振和主編:射頻鎮痛治療學,2008年出版,鄭州大學出版社

2. 副主編:神經病理性疼痛治療技術,高崇榮主編, 2006年,鄭州大學出版社

3. 副主譯:影像引導下脊椎介入診療技術,孫鋼主譯, 2005年,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4. 參編:神經阻滯治療學,孟慶雲主編,200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

5. 參編:疼痛治療技術,杭燕蘭主編, 2004年,鄭州大學出版社

6. 參編:頸肩腰背痛非手術治療,陳延明、劉懷清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

7. 參編:疼痛治療手冊,李樹人、杭燕蘭主編, 200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8.參編:椎間盤介入微創治療學,張德仁主編,2010年 朱世亮:上海腫瘤醫院專家

腫瘤分中心主任及超聲科主任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上海市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會長

畢業於上海第壹醫學院醫療系,從事超聲診斷工作近五十年,是我國最早從事超聲診斷的醫師,也是超聲診斷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壹。1986年被《中國超聲醫學雜誌》評為中國10名有貢獻的超聲醫學專家之壹,1998年獲中國超聲診斷先驅獎。 張林昌:上海沐陽醫院權威專家原工作於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國家級三曱醫院)

出身中醫世家,針灸醫術已祖傳三代,從事臨床工作近五十年,擅長傳統的針灸、火罐、閃罐、走罐、穴位註射、臍療、薰洗、穴位貼藥等方法,註重針藥並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及疑難雜癥,方法獨特、靈活多變,特別對中風偏癱,面神經麻痹、急性扭傷、急性痛癥,能起到立竿見影之功效。 施養德:上海沐陽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

原中華醫學會上海放射學會委員、區中心醫院放射科主任

1969年畢業於上海鐵道醫學院,從事臨床醫學影像診斷工作近40年,在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癥的影像診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種消化道造影及消化系統疑難雜癥的影像診斷;胸部、腹部以骨骼系統各種疾病的影像診斷;消化系統各種晚期腫瘤的介入治療。以第壹作者身份在省市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著及論文15篇,並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 袁平安:中華醫學院疼痛學分會會員交通大學醫學院疼痛診療技術聯合研發中心講師

擅長診治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痛、癌痛、外周神經卡壓痛、肌筋膜粘連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和各種疑難疼痛疾病。熟練掌握國際上領先的鎮痛技術,如用射頻熱凝技術無痛治療三叉神經痛、脊髓嗎啡泵植入術治療癌痛、脈沖射頻術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痛等等。尤其是對射頻技術有深入研究,其開展的射頻熱凝技術無痛治療三叉神經痛,以創傷小、安全、療效顯著的優勢深受患者的歡迎。

  • 上一篇:O型圈優缺點及其使用範圍
  • 下一篇:誰有關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的論文?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