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上初中畢業後,他代替退休的父親,踏進了國營建湖縣磚瓦廠的大門,捧著壹個令人羨慕的“鐵飯碗”。在磚瓦廠,他挖泥、制坯、拖坯、制磚。各種重活累活臟活他都幹過,默默無聞幹了八年。1992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發表後,關註時事的柔性商業文明意識到神州大地將掀起新壹輪改革浪潮,“鐵飯碗”也將面臨新的危機,於是萌發了辭職辦廠的念頭。回家跟爸媽說了我的想法,馬上被我爸罵了壹頓:“妳瘋了,妳辛苦工作也不好。妳要辦什麽廠!”母親也加入了壹大群親戚朋友的勸說。商業文明的思想鬥爭很激烈:我才二十出頭,出了校門就踏進了工廠大門。我沒見過世面。我可以自己做嗎?搞私企國家政策會變嗎?辦廠的錢從哪裏來?壹連串的問題攪得他夜不能寐,但當他想到有人辭職自己辦廠的先例?別人能做的我就不能做嗎?最終,他只是在沒有告訴父母的情況下,向工廠報了辭,卷起鋪蓋,離開磚廠,回到了自己出生長大的家鄉沿河鎮塘南村。20世紀90年代初,蘇北正在修建湖泊,更不用說沿江了,而且很少有私營工廠成立。商辭職回家辦廠,引起了當地的議論:壹個毛頭小子還想辦廠。如果他成功了,到處都是工廠!尚頂著巨大的壓力,壹心壹意地組織他辭職前視察過的橡膠制品廠。沒錢,他走親訪友,同時高息貸款3萬元,買回兩臺橡膠硫化機,在自己的兩個廚房裏辦起了家庭小型橡膠制品廠。第壹批產品生產出來後,他就背著他去找汽車、拖拉機、農用車等機械廠家推銷。餓了吃饅頭,困了睡車站。但是人家壹聽說他的產品是自己小廠生產的,連看都不看,說自己用的都是指定廠生產的,壹句話也沒說就被辭退了。尚可文明沒有氣餒,想出了壹個無奈的辦法,把產品送給別人用,不要錢,“覺得產品真的好就給錢”。就這樣,他把第壹批產品作為“禮物”送給了幾個客戶。這個“送”真的是他送出來的,產品很快就成了幾家機械廠的寶貝。商文明甚至更有活力。他說服了在縣齒輪廠工作的愛人辭去正式工作,回家和他壹起工作。兩臺機器生產,再怎麽努力也做不成大事。夫妻倆咬咬牙,拿了20萬的高額利息,買了10的機器,以每年2萬元的租金租下了振華橡膠制品廠的廠房,成立了振華橡膠制品廠。商文明就這樣把自己的工廠經營得枝繁葉茂,產品很快就享譽大江南北。善於觀察市場形勢的商業文明清楚地看到,企業如果沒有獨特的產品,沒有壹定的規模,就會被市場淘汰。2000年投資654.38+00萬元,收購土地20畝,為員工建設了654.38+05多萬平方米的集教育娛樂於壹體的辦公樓、標準化車間和生活樓。增加了200多臺套現代化生產機械,企業更名為江蘇振華密封工業有限公司,同時商不惜重金聘請了8名機械師、質檢員和技術專家,成立了企業新產品研發中心。該企業於當年通過了ISO9002國家質量體系論證,並獲得了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橡膠產品生產許可證。2004年,商再次投資3000多萬元,征用土地30畝,擴建廠房2萬多平方米,組織了治汙車、實心輪胎等新項目。目前,他的公司擁有員工600多人,固定資產5000多萬元,主營產品10多種,品種上千種。產品覆蓋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並間接出口到美國、德國、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尚溫明平時話不多,但說的話很有見地,做的事總是比別人做的好。他是壹個非常聰明的企業家。他說:“如果妳沒有科學的頭腦,沒有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妳就不能成為壹個真正的經營企業的人。”為了實現這壹目標,商文明多年來壹直註重人才的培養。他們每年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元請專家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或派技術人員到科研院所學習,先後送16人到西北橡膠研究所深造。近年來,公司還派遣人員到國外學習先進技術。2005年以來,公司先後派出8人赴美國、韓國、臺灣省等國家和地區學習。人才的培養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公司新產品研發中心開發的系列新產品中有三項已申請專利。去年,商投資3000萬元,新建鐵路環保設備和橡膠實心輪胎項目,新成立江蘇鐵科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美合資西格利輪胎有限公司,企業走上多元化發展之路。振華公司在科技創新的征途上揚帆遠航,商業文明的創新得到了同行和領導的贊賞。結果獲得了全縣十佳科技創新人才的美譽。
上一篇:simiLac是什麽下一篇:申請專利在當地可以申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