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動物是壹種低等甲殼類浮遊動物,學名大型水蚤(Daphnia magna),分布於世界各地。根據水域鹽度,主要分為淡水種群、鹽湖種群和海水種群三個地理亞種。馴化後能專門吃藍藻,成為藍藻的天敵。
上海海洋大學何教授的研究團隊經過十五年對藍藻的馴化、凈化和復壯,發現馴化的食藻昆蟲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富營養化水體中藍藻的清除問題,並獲得了美國和中國的發明專利授權。我國利用“食藻蟲技術”實施黑臭河湖水生態修復的案例已有500余例獲得成功。
食藻昆蟲攜帶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提高沈水植物種植前期的成活率,促進沈水植物群落的構建,從根本上解決富營養化水體中藍藻的清除問題。
擴展數據:
利用“食藻蟲技術”進行水生態修復,就是用“食藻蟲”吃掉湖水中的各種藻類和有機碎屑,快速提高水體透明度;重新種植和恢復水下植物,將魚、蝦、螺、貝等水生動物投放到水體中,形成健康完整的清水生態系統。
采用“食藻蟲技術”不需要清淤,見效快。經過60天的集中治理,沈水植物逐漸生長,水體透明度達到1米。經過90天的集中治理,生態系統基本穩定,水體透明度達到1.5-2米;經過12個月的集中治理,形成了壹片“水下森林”,3米之內清澈見底。
水下生態系統形成後,無需定期換水,水質穩定不反彈,後期維護簡單,時間越長,水質越好,維護成本逐年降低。
人民網-重慶首個食藻昆蟲生物凈水技術試點項目(組圖)
人民網-吃藻蟲讓碧金湖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