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手指部位的正確刮痧方法?

手指部位的正確刮痧方法?

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潤滑劑。工具的選擇直接關系刮痧治病保健的效果。古代用湯勺、銅錢、嫩竹板等做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做為潤滑劑。這些工具雖然取材方便,能起到壹些刮痧治療作用,但因其簡陋、本身無藥物治療作用,均已很少應用。現多選用經過加工的有藥物治療作用和沒有副作用的工具。這樣的工具能發揮雙重的作用,既能作為刮頰工具使用,其本身又有治療作用,可以明顯提高刮痧的療效。

壹、刮痧板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目前各種形狀的刮痧板、集多種功能的刮痧梳於相繼問世,其中有水牛角制品,也有玉制品。水牛角質地堅韌,光滑耐用,藥源豐富,加工簡便。藥性與犀牛角相似,只藥力稍遜,常為犀牛角之代用品。水牛角昧辛、鹹、寒。辛可發散行氣、活血潤養;鹹能軟堅潤下;寒能清熱解毒。因此水牛角具有發散行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玉性味甘平,入肺經,潤心肺,清肺熱。據《本草綱目》介紹:玉具有清音啞,止煩渴,定虛喘,安神明,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純之氣的良藥,可避穢濁之病氣。古人常將玉質品佩戴在手腕、頸部及膻中部位,若將玉質刮痧板佩戴在膻中部位,不僅方便使用,通過其對局部的按摩和某些成份的慢性吸收,還可養神寧誌,健身祛病。水牛角及玉質刮痧板均有助於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而沒有副作用。

刮痧板壹般加工為長方形,邊緣光滑,四角鈍圓。刮板的兩長邊,壹邊稍厚,壹邊稍薄。薄面用於人體平坦部位的治療刮痧,凹陷的厚面適合於按摩保健刮痧,刮板的角適合於人體凹陷部位刮拭。我們設計的適合經絡全息兩種刮拭方法的刮痧板(專利號96201109.66),壹側短邊為對稱的圓角,其兩角除適用於人體凹陷部位刮拭外,更適合作脊椎部位及頭部全息穴區的刮拭。

水牛角和玉制品的刮痧板,刮拭完畢可用肥皂水洗凈擦幹或以灑精擦拭消毒。為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固定專人專板使用。水牛角刮板如長時間置於潮濕之地,或浸泡在水裏,或長時間暴露在幹燥的空氣中,均會發生裂紋,影響使用壽命。因此刮畢洗凈後應立即擦幹,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內保存。玉質板在保存時要避免磕碰。

二、潤滑劑

刮痧治療的潤滑劑應為有藥物治療作用的潤滑劑,這種潤滑劑應由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鎮痛作用,同時又沒有毒副作用的藥物及滲透性強、潤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藥物的治療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活血化瘀。植物油有滋潤保護皮膚的作用。刮痧時塗以潤滑劑不但減輕疼痛,加速病邪外排,還可保護皮膚,預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潤滑劑有活血潤膚脂和刮痧活血劑兩種。活血潤膚脂的作用較為廣泛,因為活血潤膚脂為軟膏制劑,不但潤滑性好,塗抹時不會因向下流滴而弄贓衣服,易被皮膚吸收,活血潤膚作用持久,特別適合於面部美容刮痧,可作刮痧和美容護膚兩用。

第三節刮拭方法及刮痧後的反應

正確的刮拭方法可以提高刮痧的療效,縮短愈病的時間。本節介紹的7種刮拭方法,既針對刮痧的特點,又借鑒針灸、按摩的某些手法,適合於身體各部位的解剖特點和病證需要。臨證可根據部位和病證綜合運用,並應掌握刮拭要領,了解刮痧後的反應。

壹、持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邊橫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個手指呈彎曲狀,分別放在刮板兩側。

二、刮拭方法

1、面刮法

用手持刮板,刮拭時用刮板的3分之1邊緣接觸皮膚,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30度至60度,以45度角應用最為廣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壹方向刮拭,有壹定刮拭長度。這種手法適用於身體比較平坦部位的經絡和穴位。

2、角刮法

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與刮拭皮膚呈45度用傾斜。這種刮法多用於肩部肩貞穴、胸部中府、雲門穴。

3、點按法

用刮板角與穴位呈90度角垂直,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猛然擡起,使肌肉復原,多次重復,手法連貫。這種手法適用於無骨骼的軟組織處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4、拍打法

用刮板壹端的平面拍打體表部位的經穴。拍打法多在四肢特別是時窩和膝窩進行,拍打時壹定要在拍打部位先塗刮癡潤滑劑,拍打法可治療四肢疼痛、麻木及心肺疾病。

5、授揉法

用刮板角部20度角傾斜按壓在穴位上,作柔和的旋轉運動,刮板角平面始終不離開所接觸的皮膚,速度較慢,按揉力度應深透至皮下組織或肌肉。常用於對臟腑有強壯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裏、內關穴以及後頸背腰部全息穴區中痛點的治療。

6、厲刮法

用刮板角部與穴區呈90度角垂直,刮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壹定的壓力作短距離(約1寸長)前後或左右摩擦。這種手法適用於頭部全息穴區。

7、疏理經氣法

按經絡走向,用刮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經刮拭,用力輕柔均勻,平穩和緩,連續不斷。壹次刮拭面宜長,壹般從肘膝關節部位刮至指趾尖。常用於治療刮痧結束後或保健刮痧時對經絡進行整體調理,松弛肌肉,消除疲勞。

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和刮拭部位,幾種刮拭方法可選擇或結合起來靈活運用。

三、刮拭要領

1、按壓力

刮痧時除向刮拭方向用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對肌膚向下的按壓力,因為經脈和全息穴區在人體有壹定的深度,須使刮拭的作用力傳導到深層組織,才有治療作用。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應達到皮下組織或肌肉,如作用力大,可達到骨骼和內肌。刮紗最忌不使用按力,僅在皮膚表面摩擦,這種刮法,不但沒有治療效果,還會因反復摩擦,形成表皮水腫。但並不是按壓力越大越好,人的體質、病情不同,治療時按壓力強度也不同。各部位的局部解剖結構不同,所能承受的壓力強度也不相同,在骨骼凸起部位按壓力應較其他部位適當減輕。力度大小可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及承受能力決定。正確的刮拭手法,應始終保持按壓力。每次刮拭應速度均勻,力度平穩,不要忽輕忽重、頭輕尾重或頭重尾輕。

2、點、面、線相結合

點即穴位,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註於體表的部位。面即指刮痧治療時刮板邊緣接觸皮膚的部分,約有1寸寬。這個面,在經絡來說是其皮部;在全息穴區來說,即為其穴區。線即指經脈,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線,循行於體表並連及深部,約有1毫米寬。點。面、線相結合的刮拭方法,是在疏通經脈的同時,加強重點穴位的刺激,並掌握壹定的刮拭寬度。因為刮拭的範圍在經脈皮部的範圍之內,經脈線就在皮部範圍之下,刮拭有壹定的寬度,便於準確地包含經絡,而對全息穴區的刮拭,更是具有壹定面積的區域。刮痧法,以疏通調整經絡為主,重點穴位加強為輔。經絡、穴位相比較,重在經絡,刮拭時重點是找準經絡,寧失其穴,不失其經。只要經絡的位置準確,穴位就在其中,始終重視經脈整體疏通調節的效果。點、面、線相結合的方法是刮痧的特點,也是刮痧簡便易學、療效顯著的原因之壹。

3、刮拭長度

在刮拭經絡時,應有壹定的刮拭長度,約市尺的4至5寸,如需要治療的經脈較長,可分段刮拭。重點穴位的刮拭除凹陷部位外,也應有壹定長度。壹般以穴位為中心,上下總長度4至5寸,在穴位處重點用力。在刮拭過程中,壹般須壹個部位刮拭完畢後,再刮拭另壹個部位。遇到病變反應較嚴重的經穴或穴區,刮拭反應較大時,為緩解疼痛,可先刮拭其他經穴處。讓此處稍事休息後,再繼續治療。

四、刮痧後的反應

刮痧治療,由於病情不同,治療局部可出現不同顏色、不同形態的痧。皮膚表面的痧有鮮紅色、暗紅色、紫色及青黑色。痧的形態有散在、密集或斑塊狀,濕邪重者皮膚表面可見水皰樣痧。皮膚下面深層部位的脅多為大小不壹的包塊狀或結節狀。深層痧表面皮膚隱約可見青紫色。刮痧治療時,出痧局部皮膚有明顯發熱的感覺。

刮痧治療半小時左右,皮膚表面的跡逐漸融合成片。深部包塊樣痧慢慢消失,並逐漸由深部向體表擴散。在12小時左右,包塊樣痧表面皮膚逐漸呈青紫色或青黑色。深部結節狀痧消退緩慢,皮膚表面12小時左右亦逐漸呈青紫色或青黑色。

刮痧後24至48小時內,出痧表面的皮膚在觸摸時有疼痛感,出痧嚴重者局部皮膚表面微微發熱。如刮拭手法過重或刮拭時間過長,體質虛弱者會出現短時間的疲勞反應,嚴重者24小時以內會出現低燒,休息後即可恢復正常。

刮出的痧壹般5至7天即可消退。痧消退的時間與出痧部位、痧的顏色和深淺有密切的關系。胸背部的痧、上肢的痧、顏色淺的痧及皮膚表面的痧消退較快,下肢的痧、腹部的痧、顏色深的痧,及皮下深部的痧消退較慢。陰經所出的痧,較陽經所出的痧消退得慢,慢者壹般延遲至2周左右消退。

第四節 人體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順序

根據人體各部位的解剖特點選用刮拭方法,根據病癥需要決定刮拭順序。治療過程中,同壹部位的經穴刮拭完畢後,再進行另壹部位的經穴刮拭。治療時應使患者體位舒適,有利於配合治療,盡量減少穿脫衣服的次數。

壹、人體各部位的刮拭方法

1、頭部

頭部有頭發覆蓋,須在頭發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塗刮痧潤滑劑。為增強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邊緣或刮板角部刮拭,每個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頭皮有發熱感為宜。

太陽穴:太陽穴用刮板角部從前向後或從上向下刮拭。

頭部兩側:刮板豎放在頭維穴至下鬢角處,沿耳上發際向後下方刮至後發際處。

頭頂部:頭頂部以百會穴為界,向前額發際處或從前額發際處向百會穴處,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後頭部:後頭部從百會穴向下刮至後頸部發際處,從左至右依次刮拭。風池穴處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頭部也可采取以百會穴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刮拭。

全息穴區:額頂帶從前向後或從後向前刮拭。頂枕帶及枕下旁帶從上向下刮拭。頂頸前斜帶或頂顳後斜帶及頂後斜帶從上向下刮拭。額中帶、額旁帶治療呈上下刮拭,保健上下或左右方向刮拭均可。全息穴區的刮拭采用厲刮法。

2、面部

面部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瘀影響美觀,因此手法須輕柔,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眼、口腔、耳、鼻病的治療須經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數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為準則。

3、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壹般先刮後背正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和夾脊穴。肩部應從頸部分別向兩側肩峰處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時,先對穴區內督脈及兩側膀胱經附近的敏感壓痛點采用局部按揉法,再從上向下刮拭穴區內的經脈。

4、胸部

胸部正中線任脈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

胸部兩側以身體前正中線任脈為界,分別向左右(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註意隔過乳頭部位。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5、腰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個邊緣或3分之1邊緣,自左側依次向右側刮。有內臟下垂者,應由下向上刮拭。

6、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遠端刮拭,下肢靜脈曲張及下肢浮腫患者,應從肢體未端向近端刮拭,關節骨骼凸起部位應順勢減輕力度。

二、整體刮拭的順序

整體刮拭的順序是自上向下,先頭部、背、腰部或胸、腹部,後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據病情決定刮拭的先後順序。每個部位壹般先刮陽經,再刮陰經,先刮拭身體左側,再刮拭身體右側。

三、治療刮痧實施步驟

1、選擇工具

刮痧板應邊緣光滑,邊角鈍圓,厚傅適中。應仔細檢查其邊緣有無裂紋及粗糙處,以免傷及皮膚。

2、解釋說明工作

初診病人刮痧時,應先向病人介紹刮痧的壹般常識。對精神緊張、疼痛敏感稈,更應作好解釋安撫工作,以便取得病人的積極配合。

3、選擇體位

應選擇便於刮痧者操作,既能充分暴露所刮的部位,又能使患者感到舒適,有利於刮拭部位肌肉放松,可以持久配、的體位。

壹般采取坐位,選用有靠背的椅子。刮腰背部,男士面向椅背騎坐,女士側坐,使其身體有所依靠。刮胸腹部、上肢及下肢前側采取正坐位。刮下肢後側采取雙手扶靠椅背的站立姿勢,病情重或體力衰弱的虛證病人可采取臥位,根據刮拭部位的需要仰臥、俯臥或側臥。被刮拭部位肌肉放松有利於操作。

4、塗刮痧潤滑劑

暴露出所刮拭的部位,在刮拭的經絡穴位處塗刮痧潤滑劑。使用活血潤膚脂可從管口中擠出少量,塗抹在被刮拭部位,用刮板塗勻即可。如使用刮痧活血劑則將瓶口朝下,使刮痧活血劑從小孔中自行緩慢滴出,忌用於擠壓。因刮痧活血劑過多,不利於刮拭,還會順皮膚流下弄臟衣服。

5、刮拭

手持刮板,先用刮板邊緣將滴在皮膚上的刮痧潤滑劑自下向上塗勻,再用刮板薄面約1寸寬的邊緣,沿經絡部位自上向下,或由內向外多次向同壹方向刮拭。註意每次刮拭開始至結束力量要均勻壹致,每條經絡或穴區依病情需要刮20至30次左右。

第五節補瀉手法

刮痧療法以刮板為了具進行治療,對不同體質與不同病證者應采用不同的刮拭手法。臨床分為三種手法:補法、瀉法和平補平瀉法。刮拭手法是根據刮拭力量和速度兩種因素決定的。

壹、補法、瀉法、平補平瀉法

1、補法

補法刮拭按壓力小,速度慢,能激發人體正氣,使低下的機能恢復旺盛。臨床多用於年老、體弱,久病、重病或形體瘦弱之虛證患者。

2、瀉法

瀉法刮拭按壓力大,速度快,能疏泄病邪、使亢進的機能恢復正常。臨床多用於年輕、體壯,新病、急病或形體壯實的實證患者。

3、平補平瀉法

平補平瀉法亦稱平刮法,有三種刮拭手法。第壹種為按壓力大,速度慢;第二種為按壓力小,速度快;第三種為按壓力中等,速度適中。具體應用時可根據患者病情和體質而靈活選用。其中按壓力中等,速度適中的手法易於被患者接受。平補平瀉法介於補法和瀉法之間,常用於正常人保健或虛實兼見證的治療。

補瀉手法的原則適用於前面介紹的面刮法、角刮法、拍打法。

二、各種手法的具體運用

首先,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確定刮拭手法。但不論何種證型,均應以補刮開始,然後根據體質和部位決定按壓力的大小,再逐漸向平刮、瀉刮法過渡,使患者有適應的過程。虛證型患者,以補刮法為主,治療過程中在補刮的基礎上,對主要經絡穴位,可以短時間運用平刮法,以增強治療效果。實證型患者可以瀉刮法治療後,以補刮法收尾。或在治療結束後,對所治經絡采用疏經理氣法調補氣血。掌握臟腑辯證方法者,可據病情靈活運用,如虛實夾雜型,對經氣實的經脈施以瀉刮,經氣虛的經脈施以補刮。

三、決定補、瀉效果的因素

補、瀉效果是由機體狀態、腧穴特性和刮拭下法壹種因素決定的。刮拭手法是其中的壹種因素。機體狀態與補瀉效果有直接的關系,當機體正氣充足時,經氣易於激發,刮拭補瀉調節作用顯著;當機體正氣不足,經氣不易激發,刮拭補瀉調節作用緩慢。腧穴的特性也是壹種因素,有些腧穴有強壯作用,如足三裏、關元,刮拭這些腧穴可以補虛。有些腧穴有瀉實作用,如肩井、曲池,刮拭這些腧穴可以瀉實。中醫經絡的理論認為“順經氣而行則補,逆經氣而行則瀉”。在刮痧療法中,保健刮痧和壹般病證治療不必拘泥於這壹理論,主要以刮拭手法的速度和力量進行補虛和瀉實。對於體質較弱的虛證,可參考這壹理論按經氣的運行方向刮拭進行補瀉。

第六節經絡全息刮痧法的種類與療程

經絡全息刮痧法分治療刮痧和保健刮痧,可根據健康狀況分別選用,治療刮痧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保健刮痧無時間要求。刮痧療法的療程無明確的時間規定,可根據病情靈活掌握。

壹、刮痧的種類

1、治療刮痧

治療刮痧適用於各種病證的治療。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調理臟腑的作用。治療刮痧必須塗刮痧潤滑劑,按上述實施步驟進行。面部治療、保健刮痧或美容刮痧可塗活血潤膚脂。刮痧活血劑不可直接塗在面部,以防流入眼內,可先將少許滴在刮板邊緣處再利拭面部

2、保健刮痧

保健刮痧適用於健康人預防疾病,或慢性病的恢復期以及兩次治療刮痧之間應用。保健刮痧的作用是激發經氣運行,疏通經絡,舒筋活血。保健刮痧不使用刮痧潤滑劑,用刮板厚面的邊緣直接在皮膚上刮拭,也可隔衣刮拭。刮拭力度介於輕重之間,因不使用刮痧潤滑劑,刮拭至局部潮紅或有熱感即可,避免損傷皮膚。每個部位壹般刮拭10次左右。頭部有頭發覆蓋,可使用刮板薄面邊緣或使用刮痧梳子,刮拭力度可適當加重,壹般每個部位刮拭30次左右。

二、刮痧的時間

1、治療刮痧時間

治療刮痧時,汗孔開泄,消耗正氣。為有利於扶正法邪,或祛邪而不損正氣,故治療時間壹般限制在25分鐘之內,每次宜治療壹種病癥。如采用瀉刮手法超過25分鐘時,正氣消耗過多,會出現疲勞反應。

治療刮痧應在飯後半小時以後進行。

第壹次治療刮痧完畢,出痧部位應待痧消退後,方可進行第二次治療。痧消退的時間與患者體質、病情、出痧部位以及刮痧次數有直接的關系,壹般約5至7天。因此兩次治療刮痧應間隔5至7天。為促進痧的消退,在兩次治療刮痧之間可進行保健刮痧。如需連續治療,可選其它部位的全息穴區刮拭。

2、保健刮痧時間

保健刮痧刮拭力度較輕,每個部位刮拭時間短,無痧出現,因此保健刮痧不受時間限制,亦無間隔之說,每天都可以進行。

三、刮痧的療程

刮痧療法屬自然療法。用刮痧板在皮膚表面進行治療,刮痧板和潤滑劑雖然有壹定的藥物作用,但二者只接觸皮膚表面,起保護滋潤皮膚、加強疏通經絡、刺激全息穴區的效果,進入體內的藥量微乎其微。因此,刮痧治療無嚴格的療程之分。在治療刮痧時,為便於觀察治療反應及療效,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大致確定療程如下∶急性病2次治療為壹個療程。慢性病4次治療為壹個療程。

第七節適應癥與慎用癥、禁忌癥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經絡氣血運行失常,臟腑陰陽失調所致。經絡學說是中醫治療的理論基礎,以經絡學說和全息診療學說為基礎的經絡全息刮痧法,廣泛適用於臨床各種病癥。經絡全息刮痧法采用刮拭皮膚的經絡穴位和全息穴區為治療手段,這種特殊的治療手段使其對某些疾病有顯著的療效,這些疾病就是其最佳適應癥。

經絡全息刮痧法安全、有效,雖無明顯的禁忌癥,但由於其治療方法在皮膚表面進行,並有壹定的按壓力,因此對某些疾病應慎用或禁用。

  • 上一篇:世界十大奢侈名表
  • 下一篇:水利行業工程設計資質-資質改革新標準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