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的晶圓廠急需要頂級的芯片人才,其實推進芯片的制造並沒有想象中這麽簡單。我們都很清楚,華為有研發設計芯片的能力,但卻沒有批量生產的能力。想要制造芯片,以前都是通過外包的形式,而如今沒有壹家廠願意為我們代工,所以就必須自力更生了。
雖然臺積電挖來了,挖來了這麽多高端的工程師,但並不是馬上能轉化為即刻生產芯片,依然需要學習和持續的資金支持。
制造芯片的核心高端光刻機成為了擺在眼前的盲區和痛點。目前生產高端光刻機的廠家就只有荷蘭那壹家。其實對於荷蘭來說,它也只是壹個組裝的工廠而已,專利技術都是來源於美國的,美國向荷蘭提供專利,收取專利費。他不允許荷蘭把機器賣給中國,否則就收回專利權。
制造壹臺高端光刻機,需要有幾百家的供應商提供各個零部件,而這壹些供應商其實大多數是美資企業,所以中國向外購買光刻機的路是被堵住了。
意識到了這種被鎖喉的危機後,中科院宣布進入光刻機領域,而比亞迪和華為達成芯片戰略合作。之所以向臺積電挖走那麽多資深的工程師,也就是為了組建屬於自己的生產流水線。做這件事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人來吹冷風,說很多源頭都被卡住了,再怎麽努力都是壹樣的結果。想起當初高鐵采購時也是缺少了關鍵的技術。有些事情做和不做是態度的問題,哪怕後面的結果是壹樣的,但至少努力過了,絕對不會站著挨打,除非是被打趴下了,不要笑我們,這就是骨氣。
比亞迪兩輪融資都已經超過了100多億,中芯國際也加入了。這也就是下了堅定的決心,要制造出自己的芯片,完全是靠自己的。
向臺積電高薪挖芯片人才,其實是很正常的壹件事情。其實臺積電也很清楚,他們真正核心的人才是不會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