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科將重點發展生物信息學、醫學信息和生物力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及相關應用研究,積極探索與生命學科以及電子、信息、材料科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對推動這些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壹學科在促進科學和經濟發展、造福人類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學科圍繞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長遠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戰略目標,開展了壹系列基礎和應用研究,在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應用生物技術、納米生物醫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學科2003年開始招收博士生,現在有11研究生。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重點項目、上海市納米專項等項目,取得了壹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本課題的研究方向是:
1.人體組織器官的生物力學和功能重建
2.生物信息和醫學信息
3.生物材料及其醫學應用
4.醫學影像基礎與臨床研究
5.蛋白質和基因工程。
6.生物醫學工程和基礎醫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最前沿、最活躍的學科。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的其他領域,使得該學科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其他領域研究的基礎,也凸顯了其重要性,在促進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造福人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同濟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點於2006年正式獲批,2006年開始招收博士生。博士點由德高望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齊領銜,擁有壹支年輕精幹、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目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教授14人,副教授8人。是壹個擁有生物、化學、醫學等交叉學科的學術梯隊,學術思想活躍,體現了新興學科的活力。
近年來,本學科承擔了多項國家863項目、多項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重點科技項目等,取得了壹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國內外申請了多項專利,發表論文數百篇。
本課題的研究方向是:
1.蛋白質研究:主要在蛋白酶及其抑制劑、多肽和蛋白毒素、激素及其受體的研究,以及分子疫苗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2.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綜合采用轉基因技術、動物胚胎工程技術、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等生物技術,開展乳腺生物反應器、帶有人抗體的轉基因動物、動物育種性別選擇、傳統農業生物技術改造、動物胚胎幹細胞等研究,並將這些研究應用於產業開發。
3.藥物設計和載藥系統研究:根據多肽與天然藥物的結構和功能關系,設計開發治療艾滋病和腫瘤的新藥,以納米材料為載體進行載藥研發。
4.環境生物學與技術:發展新的環境生物分析方法,研究環境汙染物的毒理學和降解機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研究環境與健康。
5.免疫細胞功能的調節:在免疫系統能夠針對不同的外來致病物質而不損傷自身組織的基礎上,將免疫學的範圍擴展到與臨床疾病相關的各種免疫學新技術和免疫學理論的實際應用。
6.植物細胞分化:植物細胞主要結合低溫電鏡、免疫細胞化學電鏡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細胞發育分化的細胞超微結構和細胞發育規律。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壹級學科)生物醫學工程是應用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多層次地研究物體特別是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為生命科學的各個學科提供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原理、方法和手段。因此,該學科是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和生物醫學相結合的新興邊緣學科。
本學科將重點發展生物信息學、醫學信息和生物力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及相關應用研究,積極探索與生命學科以及電子、信息、材料科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對推動這些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壹學科在促進科學和經濟發展、造福人類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本學科1990碩士授權。學科圍繞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長遠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戰略目標,開展了壹系列基礎和應用研究,在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應用生物技術、納米生物醫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多年來,該學科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重點科研項目,包括863、973、重大科研項目和自然基金。已獲得近十項專利,十幾部專著和教材。SCI收錄了壹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是:
1.生物醫學信息與生物控制
2.生物技術的應用
3.生物力學與人體功能重建
4.納米生物醫學
5.生物信息學生物學壹級學科涵蓋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態學等65,438+02兩個學科。我院完全可以招收研究生,今年計劃招收以下方向的學生。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是:
1.生化和分子生物學
2.植物學
3.生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最活躍的學科之壹。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的其他領域,使得該學科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其他領域的基礎,也凸顯了其重要性,在促進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造福人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同濟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於2003年正式獲批,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生。碩士點由德高望重的中科院院士領銜,配備了壹支生物、化學、環境等交叉學科、結構合理、學術思維活躍、團結敬業、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學術團隊。實驗設備齊全,儀器先進,研究資料豐富,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近年來,該學科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重點項目、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等多項課題。,取得了壹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其中多項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國內外申請了多項專利,發表論文數百篇。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是:
1.蛋白質研究
2.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
3.藥物設計和藥物裝載系統
植物學(兩個學科)植物科學屬於基礎研究的範疇。其基本任務是認識和揭示植物界各層次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包括結構與功能、生長與發育、進化、分布及其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揭示新原理,探索新技術,為解決廣泛的應用問題提供了基礎理論和方法。植物科學的研究領域包括:
植物形態學:研究植物個體結構、發育和系統發育的形態發生。
植物生理學:研究植物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植物遺傳學:研究植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科學。
植物生態學:研究植物與環境關系的科學。
植物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植物代謝產物的組成、結構和分布,與中藥的有效成分和植物的分類密切相關。
植物資源學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數量、用途和發育的科學,與藥用植物學、植物分類學和保護生物學密切相關。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是:
1.植物細胞發育
結合低溫電鏡、免疫細胞化學電鏡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了細胞發育的超微結構及其分化規律。
2.植物系統發育和分子進化
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結合形態學和細胞學特征,研究了植物類群的系統發育關系。同時討論了特定植物類群的基因和基因家族的進化規律。
3.植物遺傳學
重要植物基因的克隆、鑒定、功能分析和表達;植物體細胞的遺傳轉化和表觀遺傳分析
4.植物資源化學
關註植物生長(包括植物生長的調控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等。),探索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規律和生理作用。
5.植物保護生物學
該研究從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入手,保護生物多樣性,探討瀕危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遺傳結構特征及其生境狀況與物種瀕危的關系,尋求保護和利用瀕危植物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人類科技和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不僅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進步,也帶來了環境、人口、資源、全球氣候變化等壹系列關系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當前,我國面臨著生態退化、環境汙染復雜、環境健康風險加大等壹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對社會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和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其研究對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同濟大學生態學碩士項目順應時代發展,不僅根據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需要,培養生態學、毒理學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環境生物技術等領域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研究人才,而且依托同濟大學的綜合優勢,圍繞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積極開展典型化學物質的安全與環境生態風險評估。汙染場地生態修復與利用技術、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飲用水安全與人類健康理論與方法等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是:
l、城市生態學及其應用
2.環境生物學和技術
3.生態毒理與健康生物工程專業是結合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利用生物(或某些生物)生產人類需要的產品或改造環境的應用技術體系。生物工程專業是以上遊技術(基因重組、分子克隆等)為基礎,為生物技術的產業化和工程化培養人才的專業。)和關註下遊技術(生物反應過程、生物物質的分離純化等。).生物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體,加工生物材料,利用生命過程,廣泛應用於功能食品開發、生物制藥、農產品綜合利用等領域,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新興產業的形成。本專業培養具有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或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環保等企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從事相關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級人才。
該領域覆蓋的專業方向: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動物胚胎工程、蛋白質工程、環境生物工程、植物資源應用技術、組織工程。
科研平臺:
學院基本建立了以蛋白質研究為核心的技術平臺;轉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組織工程、計算機輔助醫學等研發平臺。形成了發育生物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醫學信息、生物資源、生物材料等學科鏈條。
基於上述平臺,承擔了“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近20項,省市級項目近20項。
蛋白酶抑制劑、蠍神經毒素、凝血纖溶相關蛋白酶及其抑制劑處於世界前列。人溶菌酶山羊乳腺生物反應器、人乳鐵蛋白山羊乳腺生物反應器、體細胞克隆薩能奶山羊等壹批重要科技成果在國內率先獲得。申請了近40項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