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879三月14(離我生日只有壹天)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的壹個猶太家庭。受身為工程師的叔叔影響,他從小就受到自然科學和哲學的啟蒙。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工業大學師範系學習物理。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次年,他被伯爾尼的瑞士專利局聘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余時間搞科研,在1905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1909年,愛因斯坦離開瑞士專利局,成為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2年成為母校蘇黎世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回到德國,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柏林大學教授。法西斯政權建立後,愛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離開德國。1933年移居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創造力和智慧的人物之壹。他壹生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壹場論。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始人之壹,在分子運動理論和量子統計理論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於運動物體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特殊意義上的相對論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在此基礎上,他進壹步得到了質量和能量相同的質能公式E=mc2。狹義相對論揭示了空間和時間的統壹,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機械運動和電磁運動學的統壹,進壹步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的統壹,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1915年,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進壹步揭示了四維空間中時間和物質的關系。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他得出結論:光在引力場中是沿著曲線而不是直線傳播的。這壹預言在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對日食的觀測中得到了證實。從65438年到0938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從場方程推導出了物體的運動方程,從而進壹步揭示了時空、物質、運動和引力的統壹性。愛因斯坦對量子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1905年,他提出了能量的空間分布是不連續的假設,認為光速下的能量在傳播、吸收和產生過程中是量子化的,並成功揭示了光電效應。這是歷史上第壹次在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揭示了輻射的漲落和粒子的統壹性。1916愛因斯坦在《輻射的量子理論》壹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為今天的激光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廣義相對論之後,愛因斯坦探索了宇宙、引力和電磁的統壹場論。為了證明天體在空間的靜態分布,以引力場為基礎,提出了壹個有限無限的靜態宇宙模型,它是不穩定的。星系分離的運動可以從引力場方程預測,後來被天文學觀測到。愛因斯坦熱愛音樂,認為自己拉小提琴的成績比物理成績好。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去世。他尊重自己的意願,不立碑,不舉行任何活動,骨灰撒在永遠對別人保密的地方。
詳見百度文庫和百科。
上一篇:《燕子》教案設計下一篇:委托生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