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議——基於公眾的管理精神、社會醫學規律、改革成本測算及風險對策分析》(提交國務院的第八套醫改建議),2007年5月主持。
2.《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管理服務研究》和《關於異地就醫問題的建議修正案》,主持並報國務院醫改辦,2008年2月-11。
3.基於社區衛生組織的中國慢性病幹預政策研究,以及關於慢性病預防與控制的建議修正案》,主持並上報國務院醫改辦,2008年2月-11。
4.《北京市“十二五”期間衛生發展與改革規劃戰略研究報告》和《北京市衛生發展與改革“十二五”規劃(建議稿)》,2065438年5月至2065438年3月+01。
5.2008年5月主持編寫並提交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教師職業年金制度設計思路和模式選擇的建議報告》。
6.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主持並報國務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
7.“均衡發展”應是醫改新思路”,(人民日報內參),2007年7月。
8.《關於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 (7) 1。《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5號,2003年4月頒布。
2.工傷認定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7,2003年9月頒布。
3.《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國發[2005]3號),
4.中國社會保障形勢與政策白皮書,2004年9月發布,1。《中國新醫改:現實與出路》,人民出版社編輯,2065438+2002年9月。
2.醫療保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輯,2011年4月。
3.《中國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報告: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第二十五章,醫療改革中的中國模式探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5438+10月。
4.學術專著《中國新醫改理念與政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9月。
5.中國經濟改革三十年參與社會保障卷(第三章,醫療保障)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11。
6.中國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報告:中國改革開放30年(1978-200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6月。
7.《社會保險案例分析——制度改革》(醫療保障部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8.《員工福利計劃:原理、設計與管理》(中國員工福利規劃師資格考試教材)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於2006年6月編寫。
9.《解讀中國醫改》學術專著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年6月5438+10月。
10.學術專著《論養老金生產》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年6月5438+0。
11.《工傷保險與勞動權益保障》由中國人事出版社於2004年6月出版。
12.2004年5月中國人事出版社策劃、執行、編著《事業單位黨政機關社會保險工資福利政策最新匯總》。
13.《人民與社會保障叢書》* * *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於2003年9月出版。
14.《醫療保險信息管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年2月合著。
15.《思想與財富——21世紀如何投資》東方出版社2001 1。
16.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改革出版社1999 4月。
17.《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全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幹部培訓教材)參與編寫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年6月2011年;
1.醫改新政下的醫保支付改革趨勢,中國醫療保險,第112期。
2.醫院改革中的科室改革依然“缺位”,在健康報,201112.22。
3.“從補償角度看中國的公立醫院改革”,載於研究報告“中國醫療改革政策的實施:挑戰與機遇”,2011年11月。
4.中國基本藥物制度的發展,附研究報告中國實施醫療改革政策:挑戰與機遇,2011年11月。
5.公立醫院引入第三方質量認證模式的探討與思考,中醫藥管理雜誌,11,2065438。
6.變革與挑戰:物聯網時代的健康醫療,醫院領導決策參考,編號119,2065438。
7.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總體進展與突出困難,中國衛生,第9期,2011。
8.公共* * *部門規劃:目標——發展視角矩陣的構建與應用,中國行政管理,第7期,2011。
9.藥品目錄遴選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問題研究——基於典型國家遴選體系模式的經驗,載《中國藥學》第6期,2011。
10.如何解決深水區改革問題,發表於《中國衛生》第4期,2011。
11.“未來五年醫療領域將有三大突破”,載於《醫院領導決策參考》,第7期,2011。
12.“十二五”是衛生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表在《中國衛生》第2期,2011。
13.《中國社區衛生組織政策評估:中國新醫改的重點會成功嗎?“,在健康政策中,2011年1月。
2010:
1.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政府改革的裏程碑,《人民論壇》,第12期,2010。
2.如何制定十二五衛生規劃,發表於《中國衛生》第12期,2010。
3.結合醫療衛生機構特點,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建立驅動型醫院績效管理模式,載於《人力資源管理》,第11,2065438期。
4《醫藥行業應加強專利保護》,載於科技日報,2010年8月26日。
5.新醫改要協調藥品生產流通體制和醫療體制改革,載於醫院領導決策參考,17號,2010。
6.歐盟壹地完善就醫管理的司法判例,載《中國醫療保險》第7期,2010。
7.績效工資是公立醫院改革的動力,發表於《中國衛生》第7期,2010。
8.績效工資改革模式需要創新,載《中國醫院院長》第14期,2010。
9.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改革難點分析及實施策略,中國醫院管理雜誌,第4期,2010。
10.美國新醫改:根源、路徑與實質,《中央黨校學報》第3期,2010。
11.《延續新政推進養老保險新格局》,載《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第3期,2010。
12.中國醫改政策公眾參與機制分析,中國醫院管理雜誌,第1期,2010。
13.《衛生政策與管理百年發展回顧》,國外社會科學,第1期,2010。
14.給公立醫院更強的改革動力,中國衛生,第1號,2010。
15.整合資源促進醫療服務公平,發表於《中國衛生》第1期,2010。
16.養老保險續保是改革的裏程碑,發表在工人日報,2010,1.9。
2009年:
1.基於非營利模式的公立醫院改革設計,載《中國衛生》2009年第12期。
2.傳染病防控策略應隨時間變化,發表在《健康報》2009年10月26日165438+上。
3.媒體和學界應該怎麽做?》,發表於《中國衛生》2009年第9期。
4.《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管理服務的若幹政策建議》,載《醫院領導決策參考》,2009年第13號。
5.“提高中國社會醫療保險統籌水平的模式選擇——基於國際經驗的視角”,載《經濟與社會制度比較》2009年第6期。
6.歐盟國家異地(跨國)醫療服務的管理措施和經驗,載於《醫院領導決策參考》2009年第12期。
7.“地方積極探索異地就醫管理服務”,載《醫院領導決策參考》,2009年第12期。
8.中國藥品自主創新管理的戰略、模式和政策建議,載《中國軟科學》2009年第5期。
9.《四位壹體構建醫改核心,政府與市場應厘清》,載《醫院領導決策參考》,2009年第11期。
10.《中國新醫改:政策框架、實施與評價》,載《中央黨校學報》2009年第4期。
11.《中國醫療改革的困境:如何重新定義政府角色?》,中國經濟評論,2009年4月。
12.靈活就業人員對醫療保險政策的反應性研究——基於11個城市的調查與分析,《人口研究》2009年第3期。
13.中國社區衛生組織治理機制的沖突與調整——基於典型國家治理模式的比較分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14.《國際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發展概況》,《外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15.調動積極性需要制度保障,載《中國衛生》2009年第3期。
2007 -2008:
1.全民醫保體系下的異地就醫管理服務研究——歐盟跨國醫療管理經驗的借鑒,《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年第6期。
2.改革創新勢在必行,發表於《中國衛生》2008年第5期。
3.爭議中的中國醫療改革——問題、觀點與趨勢,《中央黨校學報》2008年第3期。
4.“善待醫生”,發表於《健康報》2008年2月第004版,14
5.為“病有所醫”提供制度保障,人民日報,2008年6月5438+10月27日。
6.以改革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人民日報,2007年8月20日。
7.演進中的世界醫療保障,人民日報,2007年,65438+10月26日。
8.笑星早逝為醫改敲響警鐘,載《中國醫學前沿》,2007年6月5日438+10月5日。
9.出路在於科學的治理模式,載《中國醫院院長》11,2007。
10.醫療保險的功能定位和未來發展,發表於《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報》,2007年5月18。
11.《更新觀念,謀劃策略,紮實推進醫療體制改革》,發表於《中國人民大學問題與思路》,2007年4月。
12.公共行政視角下的醫療保健制度改革,發表於《公共行政與政策評論》,2007年4月10期。
13.“醫改不能只是‘修修補補’”,《中國經濟周刊》,2007年第9期。
2004 -2006:
1.醫療機構分類管理亟待深化和加強,載《中國醫院院長》2006(11)。
2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戰略選擇》,載《中國衛生產業》2006年第3期
3.關於醫改的思考,中國健康產業,2006(2)
4.醫院產業化:發展還是放棄,載《醫院院長論壇》,2006(2)
5.定點醫院管理機制差異較大,監管不足。中國社會保障,2005(7)。
6.促進醫療保障向健康保障模式的轉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報,2005年7月15。
7.日本醫療法人制度及其借鑒意義,發表於《中國健康產業》2004年(11)。
8.醫保部門對定點醫院的管理措施研究,載《中國醫療保險研究》2004(11)。
9.把握企業年金監管的關鍵點,銀行家2004(10)
10.《關於進壹步完善公務員制度的思考》,發表於2003年9月27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報》。
11.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發表於《金融時報》2006年4月5438+08期《理論周刊》2065年6月23日、24日2065年438+065年438+00應邀赴美國出席亞太峰會。峰會的主題是“疫苗”。王虎峰主任與美國相關研究機構和專家進行了磋商和溝通,加強合作交流,達成了進壹步的合作意向。
2.2011年2月至3月,應邀訪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中國醫改學術講座。
3.2011年2月至3月,應邀訪問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該校公共衛生學院相關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學術合作。
4.2011 2月15-19日,我應NICE邀請赴英國倫敦參加主題為“社會價值在藥品和醫療技術可及性中的應用”的研討會,並作為中國專家代表介紹了社會價值和公眾參與在中國藥品和醫療技術可及性中的體現,並參與了專家組的工作。
5.2009年4月,應邀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作題為“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解決壹個654.38+0.3億人口國家的人民健康問題”的專題講座。
6.2009年2月,他應邀訪問明尼蘇達大學,並發表了題為“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問題、挑戰和未來”的專題演講。
7.2009年2月至3月,我赴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開展高級訪問學者項目,對中美兩國的醫療改革進行了比較研究。
8.2008年9月至6月5438+00,率團出訪歐洲四國(挪威、德國、法國、英國)。訪問期間,我拜訪了挪威衛生部、德國工業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衛生與熱帶病學院(倫敦大學)、藥學院(倫敦大學藥學院)、國家健康與臨床卓越研究所(NICE)等相關領導和教授,並與巴黎西南泰爾拉大學(原巴黎第十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
9.2008年9月,應邀出席在韓國首爾舉行的國際藥物經濟學和結果研究協會(ISPOR)第三屆亞太會議,並做了題為“中國的衛生改革:爭議與趨勢”的專題講座。
10.2008年7月,他應邀到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合作研究,與該校教授合作開發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研究生教學案例。
11.2006年9月-10,我到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進行訪問研究,研究課題是歐盟東擴背景下的社會保障與勞動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