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小排量渦輪增壓盛行?
首先要說的是工信部的油耗測試。它采用的是歐洲的NEDC循環工況,測試裏程和時間都太短了——只有11km,不到20分鐘。而且駕駛通道過於平緩,完全違背了大多數人的真實駕駛風格。比如市區工況,開始加速到32km/h需要16秒,加速到50km需要26秒。如果中國的人也想這樣開車,那麽車展可以直接在廣州北上的路上舉行。
在這種工況下,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噴油量和排氣量根本不足以滿足增壓條件,完全等同於小排量自然吸氣車。對於大排量自然吸氣車來說,這個工況有點像殺雞不用刀,更省油。同時,國家對車企油耗和排放有配額要求,油耗過高。小排量渦輪增壓能跑出小排量自然吸氣的油耗,有不輸給大排量自然吸氣的本事。
其次,我們來談談排放稅。要知道,在中國買車,消費者至少要交四種稅——購置稅、車船稅、增值稅、消費稅。如果是進口車,還有額外的關稅。購置稅和車船稅屬於免稅,由消費者在買車時直接繳納;增值稅、消費稅、關稅都是隱性稅收,由政府向主機廠收取,然後廠家將這部分成本計入裸車價,再由消費者“報銷”給廠家。
自吸和渦輪增壓的優缺點
雖然在相同排量下,自吸相比渦輪增壓有體積大、油耗相對較高的缺點,但這些缺點並不是很明顯,不足以讓消費者轉用渦輪增壓。所以自從汽車發明以來,大部分時間還是堅持自吸。
而渦輪增壓在很長壹段時間內只是起到“輔助增強”的作用,即通過瞬間加速來增強推背感,帶來更好的加速體驗。但是,只有愛玩車的人才會喜歡,更多的普通人更喜歡開著自吸車平穩前行。
由於渦輪增壓並沒有比自吸更舒適的體驗,在加速、體積重量、成本、熱效率等方面也沒有明顯優勢,所以它要擺脫自吸並不容易。這樣看來,有些人錯過自吸是正常的。
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汽車配備了渦輪增壓。
新壹代的神車,如布加迪凱龍星、帕加尼華亞拉、科尼賽克Agera等,正逐漸成為00後、10後的圖騰,這些車都采用了渦輪增壓發動機。自吸可能只有70後,80後,90後才會錯過。
那麽,回到原來的問題,為什麽有人會懷念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我想只有長期感受過的人,或者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更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