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合成油的定義
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全合成油,但都不是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全合成油。大部分是高度精煉的礦物油。
在2000年之前,只有基於PAO或酯類的潤滑劑在包裝上印有“全合成”字樣。在1999中,美國消費者權益組織Better BusinessBureau裁定,美孚指責嘉實多不應該在第三種基礎油制成的產品上印刷“全合成”字樣不成立,因為“全合成”是壹個營銷詞,而不是包裝上的科學詞。從那以後,許多潤滑油制造商把他們的產品稱為全合成油。
現在壹些不負責任的小品牌或者不負責任的潤滑油從業者甚至宣稱用低品質基礎油做出來的產品就是合成油。
對石油的常見誤解
1)從包裝上鑒別發動機機油的質量。
很多車主在購買時試圖從包裝上鑒別壹款機油的好壞,徒勞無功。壹款潤滑油的包裝只會告訴妳油的規格、粘度、質量,妳要用過才知道。如果不想隨機測試,可以咨詢資深中肯的機械師,或者通過網絡搜索不同人對不同品牌潤滑油的評價。大家的評論會給妳壹個客觀的回答。
2)油的粘度越高越好。
這是壹個很常見的誤區。壹般油的粘度越高,形成的油膜越厚,流動性差,阻力大,所以能耗大。老車壹般用高粘度的油,厚油膜有助於加強密封。新車或剛大修過的車要用低粘度的油,以節省燃油。當然,在夏季高溫、怠速、啟停等惡劣行駛條件下,質量差的低粘度機油容易稀釋,難以維持正常的油膜厚度,對發動機的壽命總是不利的。適當選擇高粘度的油在某些情況下是有益的,但並不意味著盲目追求高粘度。如果不確定粘度的選擇,可以參考用戶手冊中的建議。
3)換機油看裏程。
很多車主習慣按裏程換油,這是不科學的。換油周期取決於多種因素。駕駛模式、路況(高速公路、市區堵車、爬坡、空氣混濁)、室外溫度、燃油質量、機油質量都會影響機油的壽命。裏程只是壹個參考。最好的方法是經常檢查機油狀況,至少每周壹次。如果顏色已經變深,手感有點粗糙,粘度與新油相差較大,有強烈的汽油味或燒焦味,或者換油時間過長,就應該換了。當然,最簡單的是,如果妳覺得妳需要改變,妳可以改變。
4)只要認證越新,質量越好。
很多對油品了解不多的潤滑油從業者,往往把認證較新的油品稱為質量較好的油品,導致車間對油品認證的概念有很大的誤解。
比如妳的車的車主手冊要求使用API SL機油,那麽壹款API SM認證的半合成機油會比壹款API SL認證的全合成機油讓妳的車表現更好嗎?答案是“沒有”。毋庸置疑,新的規格普遍高於舊的規格,但要知道,規格只是下限。很多高品質(當然更貴)的機油產品的性能往往遠遠超過自身認證甚至更新認證的要求,但很多時候認證不更新只是出於市場策略或者時間的考慮。
價格合理的產品,即使有比較新的認證,往往也只是過關,時間長了質量很快就會下降。所以,如果妳愛車,在選擇潤滑油產品時,不要盲目追求更新的認證,要選擇質量更好的產品。
指定產品的使用是否正確?
每次在4S換機油,接待人員總會警告車主:“我們不需要指定原廠產品,汽車故障我們不負責。”因此,許多車主只能無奈或盲目地接受4S店的產品。其實只要留意壹下車主手冊中的文字就可以發現,車主手冊只是要求車輛產品的規格,並沒有對品牌做任何限制。要知道,無論如何,任何類似的規定都會與反壟斷和消費者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相沖突。所以只會是壹線人員對車主說這些。只要使用了真正符合用戶手冊要求的產品,汽車制造商就要對其產品的質量負責,不管4S店內的車輛是否保修。
酯油機油的特性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似油的低級礦物油
2.油性中間礦物油
3.油狀精煉礦物油(礦物油峰值性能得分小於3分,視為達標。)
4.全合成油PAO(如金美福1、灰殼等。).表現接近6分,尚可)
5.全合成油酰酯組,航空級。(如紅線、MOTUL等。).8分以上的表現)
基礎油的種類分為以下五類:
第壹,傳統的溶劑精煉礦物油;
二是加氫裂化礦物油;
以上兩種稱為礦物油,礦物油的基礎油是有用的輕物質(如航空油、汽油、柴油等)的餾分。).....................................................................................................................................本質上是利用原油中的劣質成分,其中含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混合物分子。即使精煉技術再精煉,也無法完全去除不良物質和雜質。
第三,高度加氫裂化或加氫異構化的蠟;
這種基礎油原料和前兩種壹樣,是現在市場上最騙人的。典型的是嘉實多從1999開始使用III類基礎油VHVI(粘度指數極高)代替PAO的原配方,並標註為“合成油”——合成油,現在國內很多品牌都在模仿。隨著加工技術的提高,有壹個雪佛龍公司關於VHVI: 1DW(加氫裂化-異構脫蠟)的專利。MSDW(加氫處理-加氫異構化和加氫裂化-選擇性脫蠟)埃克森美孚專利;XHVI(加氫異構生產超高粘度指數)是殼牌公司的專利,現在稱為合成基礎油。其中埃克森美孚半合成油基本采用MSDW技術,稱為合成技術。
第四類,聚α-烯烴(PAO);
聚α-烯烴(PAO)是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專利技術。它是用氣體或天然氣將乙烯、丙烯分散在原油中,再經過聚合、催化等復雜的化學反應精制成由大分子組成的基礎液體。本質上就是利用原油中較好的組分,通過化學反應和人為控制,達到預期的分子形態。它的分子排列整齊,抵抗外界變量的能力自然強。所以合成油體質好,抵抗熱穩定性、抗氧化反應、粘度變化的能力自然比礦物油強很多。
第五類,其他合成油。
壹般稱為脂類,有二酯、多元醇酯、聚醚、矽油、磷酸酯等。從動植物(生物)脂肪酸和醇中提煉的化學合成。酯類本來就是油性的,其他基礎油(包括PAO)需要添加劑才能達到這種性質。而且酯類的極性可以使油膜分子附著在金屬表面,所以從潤滑性能來說酯類是最好的。
所以總結壹下,潤滑性能如下:酯類>;PAO & gtXHVI、MSDW、VHVI等三種基礎油。
酯基油雖然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溫性和耐磨性,但在水中不穩定,易腐蝕,與油封和塗料的相容性差,生產成本高。聚醚在水和油中略優於酯類,但與礦物油和添加劑不相容,價格較高,不能廣泛應用。
聚α-烯烴(PAO)作為汽車基礎油,與添加劑、油封材料、塗料、礦物油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它的價格也比較低。其實現在很多品牌都在用美孚的PAO,但是我不好意思解釋。
MOTUL300V等脂類合成油其實屬於賽車油(美孚贊助的邁凱輪車隊不會用美孚10w-40;法拉利也是),那是因為這款車不在乎經濟性能(MOTUL 300V比金美福貴壹倍多)而且兼容性要求不高(發動機,變速箱等。).經常更改和糾正)。MOTUL300V(壹般1500 km)的換油周期也比金美福1(幾萬km可以適當使用)短很多。MOTUL300V等脂類合成油的口碑也來自於改裝車市場,不同於普通車主的追求。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三大品牌都沒有把脂類合成油推向車用油市場,所以MOTUL不是頂級品牌,不適合普通車主。也解釋了為什麽奔馳、寶馬、法拉利、保時捷等頂級汽車品牌不選擇MOTUL 300V(這句話似乎在暗示紅線油最好,可以忽略)。
美孚1是PAO合成油。
PAO不能單獨作為潤滑油的基礎油,原因有二:1。Pao與橡膠相容性差;2.PAO很難與添加劑相容。所以目前美孚1采用的是三合成,即四pao,五酯,五烷基萘。
酯類不僅溶於PAO,也溶於添加劑。另外,酯類具有天然的潤滑能力,橡膠件可以適當溶脹,從而克服了PAO的缺點。烷基萘作為未來的潤滑油基礎油,屬於五類基礎油,凝固點低,抗氧化性強。所以為了達到高裏程的目的,也就是1.5W英裏的使用壽命,美孚1還摻雜了烷基萘。而且四種基礎油都有天然的清潔能力,所以清潔度不依賴添加劑。
機油性能下降是因為機油基礎油的分子鏈被破壞了嗎?
估計很多車友都這麽認為,但這其實是錯誤的。
即使到期更換舊機油,無論是礦物油還是合成油,基礎油中95%以上的分子鏈都沒有被破壞。廢機油中基礎油的烴分子經過白土精制等處理程序後仍保持完整,在壹定範圍內仍可使用新的添加劑。在歐洲,尤其是德國,這個比例是65%。
機油性能的衰減與添加劑的流失、燃油的稀釋、積碳、油泥的混入、含水量的增加、pH值的變化關系最大。很多車友總是通過聽聲音來判斷機油的性能,往往會誤導妳的判斷。大多數人感覺2000~3000KM發動機聲音不好,其實是城市路況下積碳過多造成的錯覺。目前SL級別以上的機油可以穩定使用10000~15000KM(這個數字對嗎?),高速運轉,清除積碳,發動機聲音又正常了。
合成油基礎油的耐磨性比礦物油好嗎?
大部分人可能覺得合成油比礦物油更耐磨,因為用的是PAO或者酯基油。這其實是壹個錯誤的想法。
就單壹基礎油而言,在添加添加劑之前,無論是礦物油還是合成油都不具備抗磨能力。機油的抗磨性能是由復合抗磨添加劑提供的,與基礎油無關。這也是很多人的認知誤區。現代機油的抗磨性能主要由復合添加劑提供,而基礎油無論是礦物油還是合成油,幾乎沒有抗磨性能。礦物油雖然含有微量的硫、氮、磷活性元素,但含量太少,無法提供抗磨能力。Pao或酯類也需要添加抗磨劑來彌補自身的不足。Pao類似於礦物油。達到同樣的抗磨效果,需要的抗磨劑的量與礦物油相當,而摻酯類的油需要更多的抗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