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數學與計算科學聯合學院成功申報湖南省教育廳工程結構可靠性分析重點實驗室。
2015,湖南省巖土力學與工程安全重點實驗室成功申報(培育)。
教學成果方面,力學教研室1996獲湖南省高校系統優秀教研室稱號,材料力學課程獲湖南省普通高校精品課程。
袁教授、教授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張春源教授獲得1997湖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000年湖南省教學成果壹等獎,2001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7馬世成老師、尹久仁老師參加全國中青年力學教師講課比賽,獲三等獎。
2007年,張軍燕教授榮獲“全國力學教學優秀教師獎”。
2008年,張平教授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9年,羅教授榮獲“徐誌倫力學全國優秀教師獎”。2010譚教授、教授、鄧旭輝博士、教授、尹久仁教授* * *均申報“工程力學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獲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2011,趙榮國教授獲得“徐誌倫力學全國優秀教師獎”。
2011羅教授榮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2012,趙榮國教授被授予“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師”稱號。
2013年、張平、、羅、、尹久仁* * *教授申報的“面向創新人才培養和就業能力建設的工程力學基礎課教學研究與實踐”獲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流變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撰寫流變學專著10篇,流變學講座4場,出版流變學翻譯文集和畫冊6部。袁教授撰寫的《流變學導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1出版)。《流變力學》(科學出版社1986出版)、《流變斷裂基礎》(國防工業出版社1992出版)、《缺陷體流變學》(國防工業出版社1994出版)、《含缺陷流變材料的破壞理論及其應用》(科學出版社2001出版)、《裂紋擴展過程中的流變與耗散現象》等6部專著。張春源教授著有三部專著:《粘彈性斷裂力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出版)、《連續介質力學導論》(科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粘彈性斷裂力學》(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羅教授(第二作者)撰寫的《粘彈性理論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4)。
在袁、教授的領導下,在全體同誌的共同努力下,在有關領導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流變力學學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經過30多年的學科建設,該學科形成了強大的學術團隊,形成了具有自身研究特色的學術流派,在國際上具有壹定的影響力,在國內也具有壹定的學術地位。特別是在材料破壞理論方面的工作突出,有自己的研究特色,開創了“流變斷裂”和“有缺陷的流變”等分支。理論研究重視跨學科、多尺度的研究。該理論突出了流變性與損傷、流變性-溫度效應-粘度-耗散的結合,強調宏觀-精細/納米-微觀的結合。2001之前,獲得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1中美聯合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建立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流變材料破壞理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是世界領先的工作,學術價值高,應用範圍廣,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含缺陷流變物體的材料破壞理論”於2001通過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組織的項目驗收。專家組認為該研究組取得的成果在含缺陷流變物體的材料破壞力學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和國際前沿性,不僅具有重要的基礎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評價優秀。自2001以來,該方向在多尺度理論和宏觀-精細-微觀模型兩個領域取得了研究進展。流變材料-聚合物得到了8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說明學術界對該方向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是認可和支持的。
袁教授是中國流變學會的主要創始人之壹,參與了65438-0978國家流變發展規劃的制定。65438-0984,全國流變學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湖南大學任主講老師。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人參與其中,對我國流變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65438-0985,袁·教授任會議主席之壹,在長沙召開了“首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65438-0987,袁教授任會議主席之壹,在成都召開了第二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到目前為止,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已經召開了十壹次。湘潭大學流變學工作者壹直活躍在歷屆流變學學術會議上,他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與會同仁的好評。1991,袁教授在京成功主持中日國際流變學會議。65438-0996,袁教授在湘潭大學主持召開了“首屆全國缺陷流變學研討會”。1997期間,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IUTAM關於有缺陷物體的流變學聯合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湖南大學是主辦單位之壹。2001周宜春教授作為會議主席之壹,在長沙召開了“力學與材料工程國際青年學術會議”。2005年,第四屆泛太平洋流變學國際學術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辦,湖南大學為第壹主辦方。本次會議是迄今為止在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流變學領域國際學術會議。包括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K.Walters教授在內的8位中外院士和4位國際流變學期刊主編出席了會議。湖南大學派出了主要來自流變力學研究所的20多人參加此次活動。會議記錄由美國科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湖南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和湖南工業大學聯合主辦了第九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會議在長沙召開。流變力學研究所有11人。張平教授為大會聯席主席,主持大會報告。羅、、教授分別主持了分會場報告。2013流變力學研究所在韶山賓館承辦湖南省機械工程學會應用力學學會理事會工作暨學術交流會。張平教授、教授、龍教授、鄧旭輝博士出席會議並作學術報告,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2013年第十三屆國際骨折會議上,羅教授被邀請為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主管衰老分會並擔任分會主席,教授擔任疲勞分會主席。
湘潭大學流變力學研究所註重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外訪問和參加國際流變會議50余次,邀請國外學者30余人到湖南大學流變力學研究所訪問和講學。袁教授、教授分別於1987年赴美參加混凝土斷裂國際會議和於1988年赴澳參加流變學國際會議,在國際上首次介紹了流變斷裂理論,引起與會人員的極大興趣,表示願意合作。1988期間,波蘭科學院院士S.Zahorski教授、S.E.Swartz教授(時任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會長)、K.K.Hu教授來我院參觀講學,並簽署了雙方科研合作協議。湘潭大學與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科研合作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共同資助。目前,流變研究所與加拿大國家木制品研究所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在納米技術應用於高品質木材方面進行長期科研合作。
在老壹輩流變學專家的悉心指導下,壹批中青年流變學工作者迅速成長起來。目前,張平教授研究組致力於“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直接制備新技術”、“無機-生物高分子納米多孔材料”、“光催化納米多孔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壹系列成果,其中“尼龍6-二氧化矽納米復合材料及其直接制備新技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ZL02139836.4)。自羅教授1999獲得首屆中國流變學青年獎以來,教授、教授先後於2002年獲得第二屆中國流變學青年獎,2005年獲得第三屆中國流變學青年獎。2004年,羅教授應阮武慶教授的邀請,赴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工程學院進行為期壹年的合作科研。2005年,羅教授受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受日本材料學會會長富田教授邀請,作為研究員在神戶大學工作兩年。自1997以來,湖南大學流變力學研究所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袁教授牽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6(張平教授牽頭、羅教授3、袁教授4、教授1、教授1、龍教授1、肖教授1、遊石慧教授1研究內容包括含缺陷流變物體的材料失效理論、含缺陷聚合物失效過程中多場耦合的跨材料層次分析、非線性粘彈性材料的斷裂理論、聚合物的應力銀紋化、加載聚合物蠕變損傷-失效的力學行為和細觀機理、加載聚合物非線性流變行為的加速表征和細觀機理、聚合物-無機納米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力學行為、納米塑料等效粘彈性連續介質的細觀力學研究、二維定向凝固合金的力學性能和凝固特性的優化設計等。此外,張平教授研究組“尼龍6-二氧化矽納米復合材料直接制備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得到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聚酰胺無機納米材料生產技術研究”項目50萬元的橫向資助。馬士成教授課題組將流變學理論應用於基坑開挖和路基沈降的研究,橫向項目經費總額300多萬元。依托這些項目,流變力學研究所創造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培養了流變專業人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獎勵12項(其中壹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9項)。
流變力學的研究特點體現在跨學科研究上。壹方面,研究內容處於化學、力學和工程科學的交叉領域,其研究對象是具有復雜變形和流動性的材料,以及工農業中工程和工藝過程的物理力學分析,是跨學科的。另壹方面,湘潭大學是壹所文、理、工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學科設置和學術氛圍有利於跨學科研究。研究工作包括金屬及合金、塑料、橡膠、陶瓷等材料的變形與破壞過程,復雜零件的成型過程,高分子材料的流動與變形行為,人體生物場、經絡感應等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化。涉及的學科有力學、化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材料、醫學等學科。
1.在理論研究上,重視跨學科、多尺度的研究,強調流變與損傷、流變-溫度效應-粘度-耗散的結合,強調流變材料破壞過程中幾何、物理、熱力學和流變的非線性以及遠離熱力學平衡的行為,也強調宏觀-精細-納米-微觀的結合。具有研究特色的缺陷流變學研究方向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波蘭的壹些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研究聯系和學術交流,多次應邀相互講學。1996年第壹屆全國含缺陷物體流變學研討會在我校成功召開,1997年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IUTAM)在我國成功舉辦含缺陷物體流變學研討會,表明國內外學術界對我國學者創造的含缺陷物體流變學的認可。建立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流變材料破壞理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是世界領先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廣泛的應用範圍。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6部,包括《流變學導論》、《流變力學》、《缺陷的流變學》、《流變斷裂》、《含缺陷流變物體的材料破壞理論》、《粘彈性斷裂力學》。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個重點項目和5個面上項目)、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湖南省重大項目和重點學科基金的持續資助。2001年3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含缺陷流變物體的材料破壞理論》通過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組織的項目驗收。專家組認為,該研究組取得的成果具有創新性,處於含缺陷流變物體材料破壞力學研究的國際前沿,不僅具有重要的基礎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評價優秀。2.在應用方面,註重與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工程問題相結合。代表性成果如下:(1)。將該理論應用於湖南柘溪水電站混凝土大壩的加固中,大壩運行十余年仍保持完好。通過部級鑒定,設計理論被認為是優秀的,並因此獲得了1988年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獎,能源部水電規劃設計院科技進步壹等獎(SG8903-S2),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S902004-G4),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Shui -3-00S-04)。(2)材料熱機械失效機理的研究。他在國家863-410高技術中承擔了材料在強激光作用下的熱力響應課題,突破了傳統的純力損傷或純熱損傷的框架,提出了熱力耦合下材料的損傷效應,發現了激光誘導材料的反沖塞效應。強激光熱-機械失效機理的研究具有明確的國防意義和工業應用價值,強激光失效機理的研究對高能激光武器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熱流變形紅箭8反坦克導彈彈托等產品已成功應用於工業和軍事部門。相關研究得到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成果獲得中國科學院壹等獎【段竹平(1)、周宜春(2)】等4項省部級獎。3.關註壹些新興領域開展的工作,與國際前沿研究保持同步。相關研究主要在納米材料與技術、激光技術、熱障塗層和先進加工成型技術等領域。周宜春教授的激光熱沖擊與塗層組鍍鎳深沖鋼帶項目研究通過教育部組織的項目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張平教授的研究組與王教授的研究組在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方面進行了合作,制備了幾種新材料。液晶增強增韌環氧樹脂的強度和沖擊韌性提高了30%以上,尼龍-二氧化矽納米復合材料的強度和沖擊韌性分別提高了80%和30%以上。“原位直接制備尼龍6-二氧化矽納米復合材料新技術”項目通過教育部組織的項目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壹步的研究已經從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擴展到納米流變學的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和湖南省重點項目的資助。在今後的建設中,將繼續以流變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為特色,重點研究具有缺陷流變對象的材料失效力學,發揚原有的研究特色,加強與高分子科學、計算數學和凝聚態物理的交叉學科研究。並繼續重視制造技術和國家安全的關鍵力學問題研究,與工程應用緊密結合。並繼續重視新材料相關物理力學問題的研究,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經過5年的時間,已經建成在國際上具有壹定特色和影響力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