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孝道的轉型發展好不好?

孝道的轉型發展好不好?

孝義市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是山西的縮影。“有多少輛悍馬”“在北京買多少套房子”曾經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孝義煤老板曾經那麽神奇。如今已經完成產業發展和資本積累的煤老板,如何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坐標?這已經成為他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轉型之路也是壹條探索之路,有花有刺,有笑有淚...轉型發展“倒逼”的孝義市,是山西的壹個縮影。孝義城的名字來源於中國唐代孝子刑錚“削股為母”的故事。該市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資源豐富,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國土面積945平方公裏,儲煤面積占總面積的82.8%,探明儲量90億噸。還有鋁、鐵、石灰石等幾十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從新中國成立到2008年底,孝義市已生產原煤265438+億噸,精煤65438+億噸,焦炭5億噸。2009年3月,孝義市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山西省唯壹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孝義市的奮力前行,帶來了壹個又壹個美麗的光環:從1998到2008年的十年間,孝義市完成了“領先呂梁、三晉壹流、全國百強”的三階段跨越。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20億元,在全國百強縣中排名第96位,實現了“中國百強”的宏偉目標。2007年,在全國百強縣中,前進到第88位。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1億元,財政總收入超過43.54億元,居全省第壹。然而,美麗光環的背後是環境汙染和資源過度開發:2004年後的幾年,山西省委、省政府表彰全省“十強縣”,經濟指標排名第壹的孝義市卻因環保指標“壹票否決”而榜上無名;2006年,省環保局對我省兩個縣市實施“區域限批”,全省經濟增長最快的孝義市就是其中之壹。社會傳言:“多年來,由於環境汙染,孝義沒有檢查出壹個合格的新兵。”面對這種尷尬,孝義市委書記在想,市長在想,孝義的決策者在想...“限批”雖然無情,卻傳遞出社會要求孝義經濟轉型的信號。謠言雖不實,但反映了民眾對生活環境的不滿。事實上,孝義市早就在謀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002年,孝義市委、市政府邀請國家發改委土地開發與經濟研究中心的專家對孝義市資源型城市轉型進行研究。2003年,孝義市委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但沒想到壹切來得這麽快。形勢緊迫,沒有它不行。晚轉不如早轉,慢轉不如快轉。知道變成了知道,小易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2006年6月5日至2006年10月,對山西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省第九次黨代會,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角度,繪制了山西科學發展的路線圖: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出“四個路子”,實現“三個跨越”,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充滿活力、繁榮昌盛、文明文明和諧、安定祥和、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在“新山西”的藍圖中,孝義市是這樣定位自己的——目標: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途徑:實現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這是市長張旭光多次闡述的核心內容,也是2008年孝義市經濟工作會議與會人員討論的核心內容。轉型發展成為孝義市的必然選擇,推動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正當其時。經過多年的過度開采,如今的孝義已經進入礦產資源的衰退期。此外,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山西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戰略實施的影響,孝義市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有50個村莊因為資源枯竭,煤礦關閉,土地塌陷,沒有工作,沒有土地可以種植。據該市2005年調查統計,孝義945平方公裏範圍內,因采煤引起的地面沈降達169平方公裏,10個鄉鎮、295個村、53100戶約20萬人的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多年堆積的煤矸石高達數億噸。煤礦廢氣、廢水、廢渣不僅汙染環境,而且占用大量土地。“孝義市的轉型發展迫在眉睫。某種程度上,孝義市的轉型發展是‘被迫’的。”孝義市環保局局長楊玉璽說。這種“逼”,帶動了思想的大解放,抓住機遇的戰略眼光,改革創新的發展機制,城市轉型發展的大思路、大工程,包括產業轉型、生態環境、社會建設、煤炭安全生產,總投資4654.38+0.2億元。路出來了,被“逼”了。煤老板瞄準現代農業。雖然孝義不少煤老板“集體失聲”,紛紛退居二線,但在百強縣的舞臺上依然妳來我往,農副產品挑起大梁,首次唱主角。以萊文農業科技示範園和壹批大型現代農業項目為帶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打造全省壹流的現代農業基地。小易關於由“黑”變“綠”的大文章同樣引人註目。在孝義,當年的壹些煤老板瞄準了農業,但轉型之路並非壹帆風順,總是伴隨著艱辛。走進萊文農業科技示範園苗圃基地,壹株株柏樹苗直立在形狀參差不齊的圓柱形容器中,翠綠整齊,壹排排,壹列列,按植株高度排列成方陣,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像接受檢閱的士兵壹樣威武雄壯。當地人說這是今年春天剛從陜西楊淩帶回來的新項目,投資50萬,壹年後的回報是投資的10倍。萊文農業科技示範園成了當地煤老板轉型的“試驗田”。在這裏妳可以找到“華麗轉身”的標本,正在“探索轉身”的學生,甚至“轉身失敗”的典型。孝義市農業局介紹,正是因為孝義的煤老板們近年來從煤焦向現代農業轉型,全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74個。孝義市在萊文農業科技示範園實施了核心帶動、發展延伸、周邊輻射的發展模式。目前,園區內共有企業12家,這些企業的產品達到60余種,其中16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園區內這些企業全部達產達效後,可實現年產值39億元,利稅8億元,農副產品深加工18種,帶動種植面積57萬畝,帶動農民近40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4500人。投資6543.8+0.7億元的山西惠農澱粉有限公司生產線今年投產後,年銷售收入3654.38+0.7億元。雖然前段時間的壹場大雪導致管道閥門凍裂,蒸汽車間癱瘓,含氧樹脂凍死,公司停產幾天,但公司董事長郭(原煤老板)在談及由“黑”變“綠”時,依然信心滿滿。煤老板成了“鴨司令”。2009年初,孝義市引進了壹個家喻戶曉的“市場寵兒”:櫻桃谷SM3,由山西明鑫禽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鑫公司)年輕的董事長薛引進。幾年前,薛還是壹個從事煤化工的煤老板。現在已經和櫻桃谷SM3結緣,成為了“鴨司令”。櫻桃谷SM3是英國櫻桃谷公司多年培育的新品種,具有生長快、飼料轉化率和瘦肉率高、抗病性強、區域適應性強等特點,在我國南北方均可飼養。明鑫公司生態肉鴨養殖及深加工項目是孝義市經濟轉型的標誌性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1萬元,可生產30大類1.30多個規格的鴨產品。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生態肉鴨養殖加工基地,產品銷往全國1多個省(市、區)。明鑫公司是壹家“基地領先、基地與農戶對接”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然而,這家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如今卻在為資金、人才等諸多問題發愁。明鑫公司在給政府的報告中提到,由於農業投入高、投資回報率低、回收期相對較長,雖然明鑫公司在成立時通過政府扶持、企業自籌、銀行貸款等多種渠道獲得了壹定的資金,但資金流仍有較大缺口,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明鑫公司也表示,目前企業在專業人才的招聘和培養方面也遇到了瓶頸。談及創業者的角色轉換,孝義市市政府工作人員說:“無論是人跳槽還是企業轉型,都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為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幫助明鑫公司發展,孝義市委市政府專門為明鑫公司下發了兩個文件,專門給明鑫公司獎勵500萬元,安排500萬元用於養鴨小區建設,這在過去是史無前例的。正是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加速了企業家的轉型。”基於“雜糧王國”生產的“保健大米”被稱為“雜糧王國”,但在糧食深加工領域還沒有人做。然而,煤老板出身的孟慶舉卻在孝義市來文農業綜合科技示範園引起了人們的關註。2005年,孟慶舉的萬達公司正式從洗煤轉向農副產品開發。“我開洗煤廠的時候,天天黑。雖然靠經營農副產品賺錢慢,但是賺1000萬產生的社會效益比別人產生的社會效益高得多。”孟慶舉說。孟慶舉與北京食品研究所合作開發了壹種新產品“保健米”,它是由各種雜糧經過嚴格篩選、粉碎、加熱、擠壓而成的新型營養合成米。這種米看起來像米的形狀,吃在嘴裏有彈性,有壹種不壹樣的味道。這種中國首創的快餐“保健米”獲得了國家專利產品證書。孟慶舉的萬達公司先後與周邊9000多戶農民簽訂了農產品收購合同。“公司為農民提供種子。當谷物成熟時,我們將回收它們。政府部門會給公司供貨8萬元左右。”孟慶舉說,政府的這種做法有利於農副產品的生產。孝義市政府重視農副產品的生產。孟慶舉前期建設投資4000多萬元,其中政府給予5%的基建獎勵。對於其他農副產品及加工企業,孝義市市政府也將提供部分資金予以扶持。“只要企業往前走壹步,政府都會給予很大的鼓勵和支持。”孝義市信息辦相關人士表示,對於5年前入駐萊文農業綜合科技示範園的企業,政府實行企業全額退還已交租金的優惠措施,這對於企業,尤其是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利”。打造山西“華西村”,從煤老板到村委會主任,馬農經歷了人生的又壹次“華麗轉身”。馬力農,孝義市東潘梁村人,大學畢業後在太原打工。走出孝義市,到省城工作,在董潘糧食村的人們心中是不平凡的。然而,馬利農並不滿足。1994辦理停薪留職手續,吸引500萬元回鄉辦廠創業。他在發展壯大自己企業的同時,滿腔熱情地投身於新農村建設和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建學校、修油路、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綠化森林、資助貧困學生400余人。多年來,他為社會公益事業捐款5000多萬元。在2008年6月5438日至2月的大選中,馬利農以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從煤老板到村委會主任,角色轉變僅半年,東潘梁村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馬農上任後,首先按照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思路,成立了東潘梁現代農業科技開發公司。去年臘月,短短10多天,村裏3000多畝耕地全部順利流轉到公司。從今年2月14開始,“兩委”幹部幫助農業公司連續奮戰70多天,挖深井、修渠道、修路、植樹、開墾土地200多畝。3000多畝耕地得到灌溉,全程采用機械化噴播。現在,東潘梁村正在建設綠色蔬菜基地和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投資10多萬元,預計年產綠色蔬菜30萬公斤。“從東盤梁村開始,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兼任周邊7個村的村主任,目標是打造山西的‘華西村’。”這是馬利農繪制的新藍圖。利用高科技實現從“黑”到“綠”的轉變在太原雙合成便民早餐車上,可以品嘗到美味的燕麥豆漿;在省會的超市,妳可以買到燕麥片、益生菌牛奶等壹系列產品,但妳可能不知道生產這些產品的老板就是孝義市的煤老板。家住孝義市的田向東曾經是個煤老板。後來,他改變了身份,成為山西金路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路和公司)的董事長。20多年前,田向東“下海”,在汽配、汽修、洗煤等行業打拼。向煤海尋求發展資金後,籌集2000萬元成立金路和公司。該公司的五個股東中有三個是當地煤老板。他們壹起做了壹篇關於山西燕麥的大文章,燕麥綜合開發項目被科技部列為國家“十壹五”科技支撐項目。說起由“黑”變“綠”,田向東深有感觸:“以前人們專註於煤焦的生產,靠它發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數。對礦產資源的過度依賴使農業生產的發展成了壹條‘短腿’。挖煤後我們該怎麽辦?”田向東曾經思考這個問題很久。經過調查,他發現山西是生產燕麥的大省,呂梁是山西燕麥的集中產區。燕麥本身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其營養指數居我國九大小雜糧之首。能否圍繞優質燕麥產品大力發展燕麥深加工?向壹邊發問壹邊開始了他的行動。針對市場上燕麥保健品品種少、質量差的特點,特別是缺乏對燕麥深加工的研究,他把自己的金露禾公司定位於燕麥系列基料的研發和深加工,產品要做到適口性、方便性、主食化,解決雜糧口感差、加工難的問題,突破雜糧深加工的瓶頸。為了保證原料質量,金路和公司建設了3000畝有機燕麥種植示範基地和50畝良種繁育基地。為增強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新建了研發室、實驗室、中試車間及相應的配套設施;為加強公司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及時為新開發的技術和新工藝申請專利保護,實現專利的產業化生產,他們引進了36名各類技術開發人員,先後與武漢理工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簽訂了R&D合作協議。經過壹番努力,金路和公司擁有了合格的人才,提高了研發水平,逐步擴大了生產規模,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
  • 上一篇:象數思維啟蒙:專利方法築牢數學基礎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驅動力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