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鐵路兩條軌道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85英尺。這是壹個很奇怪的標準。它從哪裏來的?
原來這是英國鐵路標準,因為美國鐵路最早是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麽英國人為什麽要用這個標準呢?
原來英國的鐵路是建造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這個4.85英尺是電車使用的標準。有軌電車軌道標準從何而來?
原來最早造電車的人是用來造車廂的。而且他們以車廂的軌道寬度為標準。那麽,為什麽馬車要用這樣的軌道標準呢?
因為如果馬車當時使用其他任何軌道,馬車的輪子很快就會在英國的老馬路上損壞。為什麽?因為這些路上的車轍寬度是4.85英尺。那麽這些車轍的寬度是從哪裏來的?
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4.85英尺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誰在這些不同輪距的道路上行駛,他的車輪壽命不會很長。我們再問壹下:羅馬人為什麽用4.85英尺作為戰車的輪距?原因很簡單,這就是兩匹馬拉戰車的寬度!故事應該到這裏就結束了,但還沒有結束。
下次妳在電視上看到美國航天飛機站在發射臺上,請註意它的燃料箱兩側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螺旋槳是由猶他州的工廠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螺旋槳做得更胖壹些,這樣容量會更大,但是他們做不到。為什麽?
因為這些螺旋槳造出來以後,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場,途中還有壹些隧道,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壹點點。但是,我們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寬度決定的。
所以可以斷言,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交通系統的設計,是由兩千年前兩匹馬的寬度決定的。這就是“路徑依賴”,看似荒誕幽默,實則真實。
二。世界鐵路簡史
希臘是最早有鐵路運輸的國家,至少在2000年前就有馬車沿著軌道行駛。
1804年,理查德·特爾韋克在英國威爾士發明了第壹臺蒸汽機車,但他沒有賺到錢。
第壹臺成功的蒸汽機車是喬治·斯蒂芬森在1829年制造的火箭。
1820年代,英國的斯托頓和達靈頓鐵路成為第壹條成功的蒸汽火車鐵路。後來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的鐵路顯示了鐵路的巨大發展潛力。
很快,鐵路就在英國和全世界流行起來,成為近壹個世紀世界交通的領袖。直到飛機和汽車的發明,鐵路的重要性才降低。
1888年架空電纜發明後,第壹條使用架空電纜的電氣化鐵路於1892年投入使用。
二戰後,柴油和電力驅動的火車逐漸取代了蒸汽驅動的火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修建了高速鐵路。貨運鐵路也與港口相連,與海運合作,用集裝箱運輸大量貨物,大大降低成本。
目前,世界上236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44個有鐵路運輸(包括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其中約有90個國家提供鐵路客運服務。鐵路仍然是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國第壹條鐵路是英國人在上海修建的,清朝時被當地官員買回並拆除。第壹輛正式使用的鐵路和蒸汽機車是由李鴻章發起的開灤公司煤礦建造的。
世界鐵路發展史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發動了“光榮革命”,宣告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新的生產關系解放了生產力。手工業作坊日益精細的技術分工,將所有生產過程簡化到可以用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程度,使手工勞動者的技能趨於專業化,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工業革命開始了。
工業革命首先始於紡織業。在紡織工業中,大機器的生產逐漸取得了主導地位。隨著機器的發明和應用,蒸汽機應運而生,然後利用蒸汽機的原理制成了行駛在路上的蒸汽汽車,也就是後來的汽車。幾十年後,可以在軌道上運行的蒸汽機車問世了。
9月27日,1825,世界上第壹條蒸汽機車永久性公共交通設施——英國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正式通車。在盛大的開幕式上,由機車、煤水車、32輛卡車和1輛公交車組成的“旅行”列車由設計師斯蒂芬森親自駕駛。上午9: 00從Ikulain站出發,下午3: 47到達斯托克頓,運行365,438+0.8 km。
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的正式開通標誌著現代鐵路運輸的開始。鐵路因其快捷、方便和經濟的優點而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不用說,在鐵路的發源地英國,修建鐵路已經成為最熱門、最時尚的事情。19的50年代是英國鐵路建設的* * *時期。1880年正線基本建成,1890年全國鐵路網形成,全長3.2萬公裏。
第三,歷史上是如何記載鐵路的誕生和發展的?鐵路是火車和其他交通工具的軌道。
鐵路作為壹種陸路運輸方式,是用機車在兩條平行的軌道上牽引列車。但廣義的鐵路運輸還包括磁懸浮列車、纜車、索道等非鋼輪,或者軌道運輸。
鐵軌可以提供壹個非常光滑堅硬的介質,讓火車車輪以最小的摩擦力在上面滾動,讓人感覺更加舒適,同時也可以節約能源。如果配置得當,鐵路運輸在承載同樣重量的情況下,可以比公路運輸節能50%至70%。
而且鐵軌可以均勻分散火車的重量,大大提高了火車的載重能力。古希臘是最早有鐵路運輸的國家,至少在2000年前就有馬拉車沿著軌道行駛。
解礫1804?Telwijk在英國威爾士發明了第壹輛可以在鐵軌上前進的蒸汽機車。1814年,斯蒂芬森成功制造了第壹輛以蒸汽為動力的火車機車。
第壹臺成功的蒸汽機車是喬治?斯蒂芬·孫於1829年建造的“火箭”。1820年代,英國的斯托頓和達靈頓鐵路成為第壹條成功的蒸汽火車鐵路。
後來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的鐵路顯示了鐵路的巨大發展潛力。很快,鐵路就在英國和全世界流行起來,成為近壹個世紀世界交通的領袖。直到飛機和汽車的發明,鐵路的重要性才降低。
1888年架空電纜發明後,第壹條使用架空電纜的電氣化鐵路於1892年投入使用。二戰後,柴油和電力驅動的火車逐漸取代了蒸汽驅動的火車。
自1960年以來,許多國家都修建了高速鐵路。貨運鐵路也與港口相連,配合海運用集裝箱運輸大量貨物,大大降低了成本。
目前,世界上236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44個有鐵路運輸(包括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其中約有90個國家提供鐵路客運服務。鐵路仍然是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國第壹條鐵路是英國人在上海修建的,清朝時被當地官員買回並拆除。第壹輛正式使用的鐵路和蒸汽機車是由李鴻章發起的開灤公司煤礦建造的。
第四,中國歷史上第壹條鐵路就是在那個年代修建的。第壹種意見是1865年英國商人杜蘭德在玄武門外鋪設的壹條500米長的帶有小型蒸汽機車的模型鐵路,是中國第壹條鐵路。
就是基於這條鐵路雖然打著廣告,但鋪的是小軌道,“又長又長”,用的是蒸汽機車,“有車在上面開,跟飛壹樣快”。這具有鐵路的主要特征,將其視為中國第壹條鐵路是恰當的。
第二種意見認為,1876年英國怡和公司在吳淞與上海之間修建的客貨共運鐵路是中國第壹條鐵路。1866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擴大對中國的侵略,不惜采取欺騙手段,借口吳淞與上海之間的河道不好疏浚,要求修建壹條鐵路,以便把吳淞的貨物從海上運到上海,再用鐵路運輸。
這個請求沒有得到青* *的批準。不甘心的英國侵略者於1875通過英國商人怡和公司將鐵路設備從英國走私到上海,擅自鋪設鐵軌,修築道路。
1876 65438+2月1上海至吳淞全線建成通車。英帝國主義的侵略引起了強烈的反抗,沿線人民在築路過程中掀起了自發的反抗外來侵略的群眾鬥爭。
1877年9月,清朝用壹大筆錢贖回了這條鐵路,卻未能加以利用,而是愚蠢地拆除了這條長約15公裏的鐵路線。
動詞 (verb的縮寫)鐵路的起源和發展火車和鐵軌今天,我們習慣於把鐵路視為最古老的交通方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火車賴以產生的兩項發明早已為人所知並被使用。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當時的人們就開始修路,用軌道和人力或馬拉的車輛來運輸貨物。
然而,這個傑出的發明在中世紀被人們遺忘了。直到16結束,才再次使用軌道沿線的車輛在煤礦內運煤。
當時,這些車輛的車輪和軌道都是用鐵皮包裹的木頭制成的。18世紀,蒸汽機出現,並被廣泛應用於工業。
但在交通運輸中,蒸汽機和鐵軌多年來仍被人們分開使用。當兩者終於有壹天結合在壹起的時候,鐵路出現了。
蒸汽機車的出現歷史悠久,充滿了天才的想法和失敗的應用。18年末和19年初,許多傑出人物試圖在車輛上使用蒸汽機(發起者是1763年的法國炮兵軍官尼古拉)。
約瑟夫。Cugnot),還有人試圖讓蒸汽機車在鐵軌上運行(1801和1803,英國人理查德。
Trevitchik做過這樣壹個實驗),但最後是喬治,壹個英國人。斯蒂芬森首先發明了真正實用的蒸汽機車。
喬治。斯蒂芬森出生於紐卡斯爾1781。
1814年,他做了壹個叫“半靴”的蒸汽機車,這是後來所有蒸汽機車的雛形。鐵路的延伸在第壹輛蒸汽機車發明之後,火車的歷史主要轉變為鐵路擴張的歷史。
許多年來,由蒸汽機車驅動的汽車沒有運行軌道。第壹條用來載客的鐵路是斯蒂芬森在英國的畢曉普克雷恩修建的,全長只有17公裏。
然而,鐵路並沒有立即進入擴張時代。針對斯蒂芬森的發明,進步保守派發起了他們典型的攻擊。
他們批評說,這個巨大的邪惡機器會給人類和動物帶來死亡,會破壞美麗的鄉村風光。然而,鐵路最終占了上風。
1830 9月15日,曼徹斯特至利物浦的鐵路建成通車。這被認為是歷史上第壹條真正的鐵路。
從那時起,鐵路壹直在快速持續地發展。橋梁、高架橋和隧道等大型工程將鐵軌帶到了世界各地。
電動火車的想法首先來自德國工程師和工業家沃納。馮。
西門子,他在1881建造了第壹條電氣化鐵路。在最初的測試中,機車的電流直接通過鐵軌傳輸。
然後發明了架空電纜來提供電力,這樣安全多了,可以為變電站較少的機車提供足夠的電力。該系統隨後被應用於地鐵和城市輕軌列車。
1870年,第壹輛城市列車(即地鐵)在倫敦正式開始運行,當時使用的是蒸汽機車。20年後,第壹條電動地鐵終於建成。
隨後,幾乎所有的地面和地下鐵路都逐漸電氣化,蒸汽機車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傳說中的“火箭”1826,在克服了巨大阻力後,修建曼徹斯特至利物浦鐵路的提案終於在英國議會獲得通過。
為了選擇這條鐵路使用的機車,英國* * *向社會公開招標。結果,這次招標變成了壹場公眾高度關註的競賽。
1829,10年6月,在萊茵希爾附近的軌道上,來自四家機車制造商的機車舉行了壹場公開比賽。最後,喬治。
斯蒂芬森的“火箭”機車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火箭列車”在各種情況下順利完成運行,並達到創紀錄的57公裏時速。
從此,“火箭”機車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火車機車。剎車系統大約是1767年發明的。剎車根本不需要理由。
降低高速車輛的速度是現代社會最自然的要求。剎車系統從發明的那壹天起,就是壹個摩擦車輪來減速的裝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完善。
剎車裝置最重要的發明來自英國人喬治。威斯汀豪斯,他發明了壓縮空氣制動器。
在此之前,剎車都是手動操作的。有了這項發明,氣缸和活塞的力量取代了人力。
更有效的制動大大提高了火車的速度,因為它提供了更安全的保證。磁懸浮列車可以達到每小時550公裏的速度,並在軌道上方幾厘米處運行。
它的秘密在於安裝在鐵軌和車廂上的超導磁體。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德國和日本已開始研究這壹系統,並已接近實用。這種列車有望取代歐洲目前運行的高速列車。
與傳統列車的動力來自車頭不同,磁懸浮列車的動力來自鐵軌。磁懸浮列車的部分動力裝置在軌道上。
車體上的磁鐵使車體懸浮在鐵軌上,而鐵軌上的磁鐵則給車體上的磁鐵壹個排斥力,推動車體前進。通過調節流過磁鐵的電流強度,可以方便地改變火車的速度。
預計未來實用磁懸浮列車每列車130至220座,運行時速300至500公裏。磁懸浮列車的速度紀錄目前由日本MLX01創造。
在1998,這趟列車的運行時速達到了550公裏。在此之前,磁懸浮列車的速度紀錄由法國TGV列車創造,時速為515公裏。
MLX01列車采用液壓操縱的空氣動力制動系統。有三節車廂,每節30到41個座位。
兩端是兩個精心設計的流線型頭部,以減少空氣阻力。起初,這種火車靠輪子運行,速度達到每小時100公裏以上,才開始在軌道上“漂浮”,靠磁鐵驅動。
水下火車1994,人們壹直擁有的東西,通過海底連接英國和法國。
6.中國歷史上第壹條鐵路就是在那個年代修建的——中國第壹條鐵路——淞滬鐵路。1872,新西化時代。駐滬美軍代表在上海北郊吳淞成立了“道路公司”。他們聲稱要在吳淞和上海之間修建壹條“普通公路”。他們刻意隱瞞修建鐵路的企圖,因為10年前,美英洋槍隊在江浙壹帶幫助清軍擊敗太平軍時,借機向李鴻章提議修建蘇滬線,李鴻章不敢做決定。
這壹次,他們騙過了上海道臺和皇帝,於是從閘北開始沿河南路橋、鮑彤路、天通寺壹帶進行為期壹年的勘測和規劃,但由於成本太高無法籌集到壹大筆資金,便將工程轉讓給了有實力的新貴——英國商人義和洋行,後者依靠鴉片生意在上海立足。
怡和公司收到淞滬鐵路的工程資料後,立即聯系其他壹些英國商人成立了淞滬鐵路公司,並任命美國人莫裏森為總工程師,從英國運送壹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物資、機車和車廂。歷時四年,全長16.1km的淞滬鐵路於1976年7月3日通車。通車壹個月後,中國第壹次火車事故造成壹人死亡。死者是壹名軍人。火車撞出天通安路站臺時,他與火車搶道而死。這起普通的交通事故震驚了清廷。新上任的光緒皇帝派監察大臣盛宣懷和英國公使梅惠理於65438年10月24日在南京簽訂購買淞滬鐵路的條款,以28.5萬兩白銀購買鐵路,因此白銀自簽訂之日起壹年內分三次付清。
1877年8月25日,通車壹年後,清朝還清了所有的錢,淞滬鐵路歸還中國。與同治皇帝同仇敵愾的光緒,為了發泄對洋人的憤怒,遵循“祖法”,下令拆除淞滬鐵路,並將拆除的鐵軌和鐵路設備全部運往臺灣省。
歐洲的先進技術遭到了封建中國的頑強抵抗。
當然後來出名了,還是因為日軍侵華,8月1937-10月113圍繞這條廢棄的鐵路爆發了“淞滬會戰”。關於自建鐵路,正如四樓所說,是詹天佑先生修建了京張鐵路。
以上都是根據我看過的資料原創,僅供有相同愛好的朋友分享。
7.中國鐵路的出現有什麽歷史積極意義?中國歷史上第壹條鐵路--京郊鐵路。
1865年,英國商人在北京城外修建了壹條長約0.5公裏的小鐵路,並試運營了壹輛小火車。但由於北京人出人意料地視其為“怪物”,鬧得沸沸揚揚,慈禧急忙下令拆除布軍衙門,成為鐵路史上的壹大笑話。這件事在李月瑞的《春日冰室狂騎》中有記載:“同治四年七月,英國人杜蘭德,用壹條小鐵路,長達徐莉,施於史靜永定門外的平地。他開著車在上面行駛,速度像飛壹樣快。史靜人——聞所未聞,可怕得像個怪物,如果這個國家瘋了,它會改變很多。經紡步軍指揮衙門拆除,群疑開始歇息。這件事可以在上海開車之前,為鐵路進口到我國。”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商業鐵路--吳淞鐵路。
1874 65438+2月,英國人擅自在上海修建吳淞鐵路,這是中國第壹條用於運營的鐵路。吳淞鐵路從上海至吳淞鎮,長14.5km,軌距762mm,每米軌道重13kg。但這條鐵路畢竟是西方人強行修建的,沒有經過清朝的事先同意,沿途壹些覺得自己土地權益受損的農民有時會和鐵路公司發生沖突。1876次列車經過,很快,壹名中國男子被軋死,讓人氣憤,列車被迫停車。5438年6月+10月,清* * *與英國訂立了贖回吳淞鐵路的條款,以28.5萬兩白銀贖回鐵路,於65438年6月+0877年6月徹底拆除,將鐵軌拋入大海。
中國人修建的第壹條鐵路——臺灣省基隆礦區鐵路。
1877年間,洋務派官員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省基隆礦區自舊寮坑礦址至臺灣省基隆煤礦沿海泊位,自行修建鐵路,這是中國第壹次自行修建鐵路。唐對說:“如果煤和鐵壹起運輸,我們必須建造自己的鐵路,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巨大的利益。是臺北礦業,煤井還沒開,先修了鐵路,這就是所謂的。”
開平鐵路公司,中國人經營的第壹家鐵路公司。
在1881年,中國人民修建了另壹條鐵路——唐旭鐵路。鐵路從唐山到徐各莊(今豐南縣),全長9.7公裏。采用軌距1.435 mm,鋼軌每米15 kg。這條鐵路是為了開平煤礦的發展。在清洋務學堂的贊助下,開平礦務局負責集資興建。1886,開平鐵路公司成立。買下唐徐鐵路後,開始獨立開發經營鐵路業務。開平鐵路公司是中國第壹家鐵路公司。1887年,唐徐鐵路修至蘆臺,1888年修至天津,1894年天津至山海關間通車,改稱津榆鐵路。
中國歷史上第壹條客運鐵路——臺省紀信鐵路
劉銘傳於1887批準修建臺灣省鐵路。線路以臺北為中心,東至基隆港,西南至新竹,分別於1891、1893完成。* * *兩段長度約107公裏,軌距1.067毫米,軌道重量每米18公斤。這是中國第壹條載客的官方鐵路。
中國第壹條自行設計建造的鐵路——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並成功修建的壹條連接北京和張家口的鐵路。這是壹條由中國自己融資、勘察、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全長200多公裏。京張鐵路9月開工,8月竣工。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壹條鐵路幹線,是中國鐵路工程技術的壹個創舉。
八、關於火車的歷史或者說火車的發展史——火車的發明和其他所有發明壹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而發明的。
18世紀初,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迫切需要壹種比馬車載重多、速度快的新型交通工具。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
這臺機器比馬厲害多了,壹出來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有些人就是想把“大力神”蒸汽機裝在車上,代替人力或畜力使汽車前進。
有趣的是,這個大膽的想法最早是在軍事上實現的。當時歐洲各國軍隊為了滿足作戰需要,采用了口徑和射程越來越大的火炮。
由於火炮的重量越來越大,以人推馬的方式很難保證火炮能及時跟隨部隊。為了解決這壹問題,壹位名叫朱尼奧的法國炮兵軍官研制了由蒸汽機驅動的“蒸汽汽車”,為以機器為動力的現代交通工具的蓬勃發展開辟了道路,也為火車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這種車上裝蒸汽機的機械車是如何驅動汽車的?從它的外形我們可以看出,蒸汽機有壹個很大的鍋爐,安裝在車架的前端。煤火在鍋爐下面燃燒,把鍋爐裏的水加熱成蒸汽。
蒸汽通過鍋爐上的壹根管子引入汽車前輪上方的汽缸。蒸汽的力量很大,所以推動汽缸裏的活塞前進,活塞通過連桿和曲軸與前輪相連。當曲軸轉動時,車輪相應地轉動,從而使汽車向前行駛。此後不久,英國和德國出現了這種冒著煙氣喘籲籲的汽車,如1804年英國制造的蒸汽機車。
但它的外觀和以前不太壹樣:有的把鍋爐搬到車中間,用蓋子蓋住,兩端裝幾排座椅;有的把鍋爐搬到車後面,在前面人坐的地方裝了個車廂,等等。蒸汽車有點現代。
蒸汽汽車和大多數新生事物壹樣,在當時馬車占主導地位的歐洲各國,處處受到批評和排斥。以英國為例。那時,城市裏的郵局使用大量的馬車來運輸郵件。
郵局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聯合大大小小的馬主,處理新誕生的蒸車,要求* * *對蒸車進行各種限制。後來英國* * *也站在馬主壹邊反對蒸車,規定了很多條條框框。
比如蒸汽車,命令蒸汽車行駛時,必須有壹個人舉著小紅旗在車前55米跑,招呼行人避讓;有馬的地方,不準蒸汽車的鍋爐;蒸汽汽車不允許在街上鳴笛;蒸汽汽車在農村道路上的速度不得超過6公裏/小時,在城市不得超過3公裏/小時...這簡直比老牛車還慢!現在看起來真的很搞笑。後來,雖然人們對蒸汽汽車進行了改進,但由於其固有的缺點,人們逐漸對其失望,如汽車上安裝的蒸汽機又大又重,操作不方便,排放大量的煙霧和蒸汽,占用汽車上很大的空間,不能運輸太多的貨物。
就在人們為蒸汽車的前途擔憂的時候,有人想到了16世紀中期礦井裏的壹輛木頭做的車,用人力和畜力拉著,就提出了給蒸汽車鋪軌道的想法(木頭軌道顯然不好,所以需要鐵軌),讓它在鐵軌上拖幾輛車。這是壹個好主意,不僅可以讓馬車裝很多貨物和人,還可以充分發揮蒸汽機的力量,讓汽車跑得快。
9月27日,1825,世界上第壹條從英國斯托克頓到達靈頓的鐵路正式通車。由蒸汽汽車改造而成的蒸汽機車(我們通常稱之為火車頭)開始大顯身手,蒸汽機從此大派用場。
這也宣告了世界上第壹輛火車的正式亮相。那天早上,由斯蒂芬森制造和駕駛的“運動型”蒸汽機車帶著33節車廂從斯托克頓出發。
車廂裏裝滿了煤和乘客,而觀眾站在鐵路兩邊。有人走,有人騎,有人追,有人跑,被這個緩緩行駛的巨大蛇形怪物包圍著。
1828年,斯蒂芬森和他的兒子* * *建造了“火箭”蒸汽機車,並參加了壹場比賽。當時有三輛機車參加比賽,其中壹輛在比賽開始後不久就把鍋爐的接縫弄破了;另壹個走了40多公裏,因為氣缸損壞停止行駛;只有“火箭”號機車以平均每小時22公裏的速度拉動了10多噸的貨物,跑完了112.6公裏的距離,順利到達終點,獲得冠軍。
從此,火車引起了人們的註意,並在世界各國得到了發展。火車誕生不久,就跑得很慢,壹些曾經冷眼對待火車的馬主變得更加傲慢,經常和火車相提並論,以示他的馬車跑得快。
但是,有時候車廂確實會驕傲地跑在火車前面,這更促使人們不斷改進火車。早期的蒸汽機車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些像滾筒,有些類似四輪馬車(如英國的“壹號蒸汽機車”),有些類似原始的汽車...這些機車不夠大,跑得比馬車快不了多少。
由於都是以煤或木材為燃料,鍋爐內火焰熊熊,濃煙沖天,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火車”。它雖然“吃”的是粗糧——煤,但強度大,而且煤的成本低,來源豐富,所以蒸汽機用了很久。
蒸汽機車作為工業生產發展的產物,自然會受到壹些工業化國家的重視。他們壹個接壹個地建造鐵路和火車,這很快使蒸汽機車風靡全世界。
到了19世紀中葉,這股修路造車之風又掀起了壹股熱潮。英、美、日、德等國除了自己制造蒸汽機車外,覺得修鐵路有利可圖,於是在世界各地宣傳推銷,承包工程修路造車。
九。世界鐵路發展史鐵路是火車和其他運輸工具的軌道。
慈海對鐵路的解釋是,用機車牽引車輛組成列車(或自帶動力裝置的車輛)並遵循規則行駛。鐵路運輸是壹種陸路運輸方式,用機車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牽引火車和車輛。
傳統的方式是鋼輪出行,但廣義的鐵路運輸仍然包括磁懸浮列車、纜車、索道等非鋼輪,或者軌道交通。鐵軌可以提供壹個非常光滑堅硬的介質,讓火車車輪以最小的摩擦力在上面滾動,讓人感覺更加舒適,同時也可以節約能源。
如果配置得當,鐵路運輸在承載同樣重量的情況下,可以比公路運輸節能50%至70%。而且鐵軌可以均勻分散火車的重量,大大提高了火車的載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