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堂最初從事的是醫藥流通和治病救人。由於頻繁被曝光控股股東占用公司資金,違規操作,公司戴明星、戴帽,股價暴跌,已成為a股的“毒藥”。
內控失守,雷頻爆。
壹波未平,壹波又起。
近日,*ST唐吉(600090。SH)再次透露,未履行內部審批和決策程序,公司存在對外違規擔保,已卷入訴訟。
2065438+2008年9月,控股股東同濟堂的子公司同濟堂科技與聚洲資產簽訂協議投資2億元民營醫院,上市公司簽署承諾函補足差額。
目前實際擔保金額為6543.8+0.92億元。融資到期後,同濟堂科技未能按時歸還,公司被列為被告。
2065438+2008年6月,同濟堂控股與申萬宏源設立產業基金,其中申萬宏源出資6543.8+0億元作為優先級LP,君創資產出資4.95億元作為夾層,同濟堂控股出資6543.8+0億元作為普通合夥人。上述資金用於合肥腫瘤百億項目,目前仍在建設中。
作為全科醫生之壹,同濟堂控股是唯壹的供應商。上市公司、同濟堂控股與申萬宏源簽訂了《差額補償協議》和《股份購買協議》。
2020年4月,申萬宏源以未按期取得基金固定收益為由,對同濟堂控股及上市公司提起訴訟。
據了解,腫瘤醫院由新余俊凱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共同投資,同濟堂控股通過新余俊凱間接持股70%。計劃投資654.38+0.5億元,開放床位654.38+0.500張。
在違規擔保前壹個多月,公司剛剛在年度審計中發現,同濟堂控股及其關聯方通過供應商等非關聯方占用公司資金高達654.38+0.47億元。
同濟堂控股承諾2022年前分三期償還上市公司占用資金本息。
財務異常屢遭質疑。
金融異常不斷積累,最終爆發,媒體早就頻繁預警。
6月底,同濟堂披露的2019年度報告中,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會計師事務所稱,同濟堂及同濟堂藥業等子公司內部控制失效,資金活動、采購、銷售存在重大缺陷。通過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等科目,與武漢日月新、團風王新制藥等多家公司發生了大量資金往來。
據媒體報道,2018年,同濟堂食品保健品收入僅為128萬元,而當年年末,公司向武漢日月支付的新增預付款達到170萬元。
武漢日月新是什麽公司?七信寶顯示,該公司由鄭玉珠和周智慧兩個自然人出資成立,註冊資本只有50萬元,只有兩個公共社保繳納人。在此之前,同濟堂還向鄭玉珠投資的另壹家公司湖北日月新健康支付了3900萬元。同樣為M&A意向買單的,還有荊門博軒藥業的2200萬元和團風縣王新藥業的6543.8+0.27億元。
除了資金問題,媒體質疑同濟堂財報的真實性。
2012,公司第壹大供應商為a股上市公司振東醫藥物流公司,采購金額2.74億元(不含稅)。但振東制藥當年第壹大客戶交易額為5463萬元,前五大客戶共貢獻收入6543.8+0.8億元。也就是說,同濟堂並不在振東藥業的大客戶之列。
2015年,Hop以61億元的對價收購同濟堂,同濟堂借殼上市。2016至2018對賭期間,公司踩線履行業績承諾。2019年,公司業績突然暴跌77%,令外界生疑。
2065438+2009年,公司花大力氣以2.7億元收購貝爾康醫藥60%股權。壹旦收購完成,實際控制人之壹李慶的近親屬將在兩年內獲利6000萬元。在外界的普遍質疑下,收購提案未能通過股東大會。
今年4月,公司因涉嫌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7月初,上交所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詳細披露內部控制及異常資金狀況。幾經延期,詢盤函仍未回復。
實力支撐不了野心
1998,同濟堂在沙市投資改造了壹家百年老店,在湖北省荊州市航空路建立了同濟堂第壹家藥店,之後逐步向武漢及省外擴張。
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梅花曾在體制內工作,但於2001辭職全面接管同濟堂。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司依然帶有明顯的家族色彩。從上市公司來看,張梅花和李慶分別是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和總經理。
以醫藥流通為載體,張梅花夫婦的產業逐漸延伸到醫藥產業園和醫院的上下遊。
同濟堂控股投資最大的兩個項目是襄陽健康產業城和合肥腫瘤醫院。
襄陽健康產業城於2009年4月簽訂投資協議。規劃占地1.5萬畝,投資1.00億元,力圖打造華中地區健康產業集散基地。
兩年前有媒體報道,由於上下遊產業鏈缺失,資金緊張,項目建設緩慢,已成為商業綜合體。
合肥腫瘤醫院項目投資方為合肥中科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七欣寶顯示,該公司原由同濟堂控股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分別持股70%和30%。2065438+2008年2月,70%的股東成為新余君凱投資中心(有限合夥)。這個時候,同濟堂控股的資金狀況應該已經出現了問題。
至今年壹季度末,同濟堂控股及壹致行動人卓健投資持有的上市公司35.71%股份已全部質押,同濟堂控股持有的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凍結或待凍結。
今年以來,同濟堂股價從年初的4.23元/股跌至65438元+0.89元/股,市值蒸發超過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