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估值可以分為兩類,相對估值和絕對估值。
即“比較法”是對公司進行“粗略”估值的壹種快速簡單的方法。我們在其他具有類似特征的公司中尋找比較對象。這些特征包括風險、增長率、資本結構、現金流和時間節點等。
有兩種主要方法:
可比公司分析(簡稱“貿易公司”)。
先例交易分析(簡稱“交易公司”)
前者以二級市場上市公司為參照,後者以M&A過往案例為坐標。
在選擇標桿企業時,我們通常註重比較以下數據: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到這些公司之間的壹些倍數關系,進而計算出公司的大概價值。
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在某些情況下,兩家公司的指標非常相似,但其中壹家的杠桿很高,此時需要調整市盈率。同時,上市公司在與私人公司進行比較時,應考慮資本的流動性。因為私企的股權流動性差,需要降低估值。
但是比較法有幾個重要的方面:
1)需要考慮是否存在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特別是當公司準備出售給他人時,還要考慮其未來的供銷風險,收購後是否會失去大客戶。這裏需要更詳細的盡職調查和實地考察。私企往往有家族企業或者地方巨頭,要仔細考察。
2)人才結構和薪酬福利的對比需要考慮。內部管理、技術能力、產品創新或者營銷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
3)關於民營企業還有壹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就是創始人對企業的影響。如果是在收購案中,創始人的離職與公司員工的狀態密切相關。
因此,基於財務數據的比較法很難適用於初創企業的估值,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初創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都不多,但增長迅速。這些初創企業用壹些財務數據來估值是沒有意義的。以移動互聯網行業為例,或許用戶註冊量和活躍度才是更重要的指標。用行業相關倍數對初創企業進行估值,可能比用財務數據更實際。
這裏有壹個市盈率法的例子:
絕對估值比較復雜,因為需要建立模型,預測的細節很多。
有兩種主要方法:
貼現現金流分析(DCF)。
杠桿收購分析(“杠桿收購”)
(1)現金流量貼現
DCF是對估價對象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其優點是受市場影響小。
最後,我們可以得到現值:
其中r = WACC
其中,re:
然而,凈現值法並不完美。例如:
1)很難找到同類公司的β。
2)談到初創公司的估值,也很難用凈現值法,因為這些公司歷史不長,盈利前景不確定。前幾年往往是負現金流,正現金流遙遙無期。因此,大部分公司價值保持在最終價值,對可持續增長率和折現率特別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