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是中華民族的四大發明之壹,幾千年來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自1867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研制出震驚世界的炸藥後,西方炸藥工業迅速崛起,古老的“火藥之鄉”沈寂了。然而,由於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中國現代工業炸藥的發展水平已經領先於世界,王旭光院士就是其中之壹。為這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炸藥之王”、“中國的諾貝爾獎”。
20世紀70年代初,王旭光開始研究工業炸藥。當時我國工業炸藥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從1971到1978,王旭光等人先後研制了鋁鎂粉硝銨油炸藥和田菁10漿狀炸藥,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8年,當王旭光得知12年,美國研制出壹種高爆速、高威力、高抗水性、無汙染的新型炸藥——乳化炸藥,並提出以15的價格賣給中國時,個性創新、雄心勃勃的王旭光決心在中國研制乳化炸藥。
研制成功BGRIMM乳化炸藥。
從65438到0979,王旭光作為項目負責人,和其他正處於科學青年時代的科研人員壹起,在實驗室設備相對簡陋的情況下,克服了種種困難。經過夜以繼日的探索、努力工作、篩選乳化材料、摸索合成條件,本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重要成果。首先,他們利用薄膜稀釋技術在國內外首次觀測到了乳化炸藥基質顆粒的分散狀態和油膜厚度,建立了內部顆粒多面體堆積的結構模型和穩定性理論,揭示了氧化劑和可燃劑精細而緊密的液液接觸的本質,提出了提高穩定性的技術途徑。同時,他們還研究和觀察了這類炸藥的爆轟特性、影響因素和合理使用技術。然後,遵循既定的理論,利用表面活性劑技術改變漿狀炸藥的內部結構,改善漿狀炸藥的性能,並將表面活性劑和乳化技術成功引入含水炸藥體系。經過1000多次爆破試驗,我國第壹代油包水乳化炸藥於1979年研制成功。1980年,中國第壹條乳化炸藥生產線在他們手中誕生,並在河北建成投產。此後,王旭光等人利用多年時間,突破了大量無機鹽乳膠體系的貯存穩定性、敏化技術和材料、耐低溫耐酸水、密度對爆炸性能的影響等壹系列關鍵技術,形成了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BGRIMM乳化炸藥技術和原料,且成本遠低於西方國家。僅在中國就建了30多家工廠。BGRIMM乳化炸藥技術的推廣應用,滿足了我國工業企業對工業炸藥的需求,為提高我國工業炸藥的科研制造水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了克服乳化炸藥的軟態,王旭光在1992年首次提出了乳化制備粉狀炸藥的創造性設想,並在1995年研究成功了ML粉狀乳化炸藥。粉狀乳化炸藥的研究突破了高內相比無機鹽乳化液的連續乳化輸送、高粘度乳化液的霧化、室溫幹燥、硫化混合等壹系列關鍵技術。它是壹種流動性好、適合機械裝藥、不結塊、藥卷密度高、抗水性強、爆轟性能優良的炸藥。ML粉狀乳化炸藥於2000年進行了改造,國內已有十余家廠礦應用該技術新建生產線。後來又研制出MZ型和P型煤礦許用粉狀乳化炸藥,每年可為國家增加近4億元產值,每年創造利稅4000多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參與深圳漁村爆破評估
2005年5月21日,隨著幾聲巨響,深圳河邊壹排排8層以上的高樓轟然倒塌,被譽為“中國爆炸第壹股”的深圳河邊福田漁村總面積* * * 5.1萬平方米的16高樓正式進行定向爆破。
當時漁村改造過程中的超級爆破,被中外媒體戲稱為“中國第壹爆破”。當然,這樣的行業活動也需要王旭光的參與。作為中國工程爆破協會主席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旭光是爆破專家組成員。王旭光等7位國內爆破專家簽署了《深圳市漁農村改造大型控制爆破拆除工程設計評審意見》。
爆破當天,王旭光不僅在現場觀看了爆破,還參加了爆破組織者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作為專家評審組成員,他與福田區領導和實施爆破的爆破工程公司共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王院士在發布會上表示,如此高難度、大規模的爆破在國內尚屬首次,壹些先進技術可為今後的爆破提供借鑒。雖然這次爆破有些遺憾,但還是成功了,並不影響“中國第壹爆”的稱號。
三峽圍堰爆破與評估
2006年6月6日,被譽為“天下第壹爆”的三峽圍堰爆破成功。在三峽工程三期圍堰爆破的前壹天,5日上午9時,中日爆破技術委員會暨第壹次學術交流會在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召開。80多名國內外爆破專家齊聚三峽大壩,共同探討水下爆破技術。
並觀看6號圍堰爆破。
在這些專家中,有壹位專家不得不提。他就是中國工程爆破協會會長、中日爆破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旭光。被譽為中國炸藥之王。
他的身份不僅僅是“壹名觀察爆破專家”那麽簡單。三峽工程三期圍堰拆除設計方案專家評審欄的簽名中,就有他的名字。
2006年2月27日至28日,由長江委設計、模型反復檢驗的三峽上遊三期圍堰拆除設計方案,經過多次論證,通過了專家評審。作為專家組的壹員,王旭光對這個驚人的爆破工程提出了許多建議。
對於這壹“天下第壹爆”,由於拆除工程量大、工期緊、堰體大部分在水下,長江委設計院對其拆除爆破方案進行了反復研究設計,最終推薦了爆破傾倒方案。三峽總公司初步決定采用長江委科學院推薦的三集中藥室爆破方案。2005年,長江委科學院在試驗基地進行了1: 100圍堰傾倒試驗和1: 10圍堰模型傾倒爆破試驗,並咨詢了專家。在此基礎上,三峽總公司組織各方對爆破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作為國內著名爆破專家,王旭光院士等人組成專家評審組,對長江委員會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評審。
王旭光等專家認為,在三峽三期上遊碾壓混凝土圍堰拆除中,“圍堰中間380m預埋洞室(孔)傾倒爆破與兩端深孔爆破相結合”的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可以在不影響主體建築物安全的情況下實現圍堰拆除。建議按起爆順序標定上述藥室的最小抵抗線,並適當調整其裝藥量。為保證爆破效果,應選擇抗壓、抗水性好的大威力炸藥。對使用的炸藥進行防水試驗,施工時做好密封防水工作,確保裝藥質量。
王旭光等專家還建議,堰內水位應高於堰外水位,同時盡可能縮短堰內充水時間,使爆破後的堰體落到遠離大壩的壹側。昨天的爆破實踐也證明了這個建議的智慧。
“諾貝爾”買了他的專利。
在工業炸藥領域,王旭光等人率先研制成功EL等九大系列乳化炸藥,逐步形成了以“北京礦冶研究院(BGRIMM)”命名的完整乳化炸藥技術。形成了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BGRIMM乳化炸藥技術和原料,成本遠低於西方國家。僅在中國就建了30多家工廠。炸藥技術多次在國內外轉讓建廠,使我國工業炸藥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成功走向世界。
1985年,發明第二代炸藥,擁有乳化炸藥100多年的諾貝爾公司買下了他們的技術專利。第35屆尤裏卡發明博覽會授予他們壹枚金牌。標誌著中國的工業炸藥技術從此走向世界。
為了克服乳化炸藥的軟狀態,王旭光在1992年首次提出了乳化制備粉狀炸藥的創造性設想,並在1995年研究成功。ML粉狀乳化炸藥於2000年進行改造,該技術已在全國十余家廠礦得到應用。後來又研制出MZ、P兩種粉狀乳化炸藥,可為國家增加年產值近4億元,創造利稅4000多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致力於讓中國的工業炸藥技術走向世界。
65438年至0985年,以現代炸藥技術著稱的瑞典Nietro Nobel公司購買BGRIMM乳化炸藥技術,標誌著中國工業炸藥技術從此走向世界。此後,王旭光先後在蒙古國主持建設了年產1萬噸多品種乳化炸藥廠,在贊比亞主持建設了年產6000噸多品種乳化炸藥廠,並成功成立了境外投資企業BGRIMM炸藥(贊比亞)有限公司..
1992年,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與蒙俄合資企業額爾登特礦業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建設年產1萬噸多品種乳化炸藥微機控制生產線,由王旭光負責這項交鑰匙工程。這家炸藥廠是蒙古的第壹家。額爾登特礦業公司是蒙古國和俄羅斯的合資企業,也是蒙古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公司擁有的露天礦為超大型銅鉬礦,為世界十大礦山之壹,亞洲第二。年產654.38+10萬噸多品種乳化炸藥微機控制生產線的建成,結束了公司進口炸藥的歷史,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還帶動了我國炸藥生產的原材料和配套設備向蒙古、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出口。
2002年,鑒於中國銅資源嚴重短缺,需求量大,為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中國與贊比亞在1998簽署了共同開發贊比亞謙比希銅礦的政府間協議。為了滿足謙比希銅礦采掘爆破作業的需要,降低生產成本,NFCA(中色非洲礦業有限公司)決定在贊比亞謙比希銅礦的基礎上,應用BGRIMM工業炸藥生產技術,成立BGRIMM(贊比亞)炸藥有限公司,建設生產能力為6000t/a的多品種乳化炸藥工廠,在王旭光的主持下,成功成立了境外投資企業BGRIMM炸藥(贊比亞)有限公司。是中國民族炸藥行業第壹家產供銷合資企業。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持有60%的股份,王旭光為公司董事長。公司成立後,王旭光親自組織、指導和帶領科技人員努力工作。該炸藥廠於2003年5月成功投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公司的成立為我國乳化炸藥技術的發展進步和民用炸藥技術裝備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海外投資和管理經驗。
王旭光院士還擔任過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爆破協會的領導,工作異常繁重。他始終以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在工業炸藥和工程爆破領域孜孜不倦、奮力拼搏。出版專著5部,乳化炸藥英文版銷往世界90多個國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