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任刑部尚書、貴州隆昌翼城刺史、廬陵知府、贛南總督、兩廣總督等職。晚年任南京兵部官,都察院左都職。因平定陳豪叛亂等戰功而被封為建新博,後被追授為隆慶侯爵。
與孔子、孟子、朱並稱“心學大師”。王守仁的王雪學說和思想(陽明學)傳到了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並在下壹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弟子如此之多,以至於有堯江派之稱。
擴展數據
知行合壹
“知行合壹”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即認識事物的真理與在現實中應用是分不開的。
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壹個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我們不僅要知道(“知道”),而且要實踐(“做”)。只有把“知”和“行”統壹起來,才能稱之為“善”。良知和知行合壹是陽明文化的核心。
王陽明在貴陽北部修文縣龍場鎮開悟後,非常深刻地領悟到人生的道理,這是壹種苦思之後的頓悟。王陽明認為,心態決定行為方式和世界觀。從此,他與朱學說分道揚鑣,奠定了心學體系大獲成功的開端。
王守仁的知行合壹理論主要是針對朱的思想,這與朱的思想是相反的。他把知識和行動分為兩部分,認為知識必須在實踐之前被理解。王守仁主張知行合壹,以糾正薛竹的偏頗。
百度百科-王守仁
百度百科-知行合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