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業內已經征求意見很久了,但是網絡小貸新規的發布時間還是讓大多數人覺得超出預期。
有業內人士認為,《暫行辦法》的發布直接引發了螞蟻集團IPO的暫停。165438+10月3日晚間,上交所在公告中指出,其決定暫停螞蟻集團IPO的壹個原因是“金融科技的監管環境發生了變化”。
《暫行辦法》在剛出現的時候“叫停”了全球最大的IPO,但其影響並不僅限於螞蟻。在壹些業內人士看來,大科技及其與螞蟻集團類似的聯合貸款業務受《暫行辦法》影響較大。
嚴格牌照監管,在金融風險控制的規則下,充實資本、收縮杠桿是《暫行辦法》的壹個突出原則。這將重塑小貸行業的運行規則和商業邏輯。業內多方將承受合規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大型科技平臺推廣的聯合貸款業務還算是好業務嗎?網絡小貸牌照會不會被消費金融搶風頭,甚至產生新的監管套利?剛剛經歷生死劫,走在小貸轉型路上的P2P們,又壹次受到了政策的打擊,路在何方?
《暫行辦法》將小貸公司網絡小貸業務外部融資杠桿率限制在5倍,即非標融資余額(銀行貸款、股東貸款等。)的網絡小貸公司不得為凈資產的1倍;標準化融資余額(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不得超過凈資產的4倍。同時,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此前,由於聯合貸款未納入杠桿範圍,因此不通過資產支持證券(ABS)計算杠桿率。因此,壹些網絡小貸公司利用低註冊資本來撬動過高的貸款規模,螞蟻集團也是如此。
螞蟻集團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螞蟻集團微貸科技平臺貢獻信貸余額2.1.5萬億元。其中,以柏華、白潔為代表的消費信貸(主體為重慶螞蟻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螞蟻上城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余額合計1.73萬億元。值得註意的是,在小額信貸科技平臺貢獻的信貸余額中,金融機構實際發放貸款或實現資產證券化的比例合計約為98%。
“我們的業務模式是不使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開展信貸業務,不提供擔保。”螞蟻集團在招股書中強調。
按照《聯合貸款暫行辦法》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放出1萬億的貸款,螞蟻集團需要拿出3000億的自有資金來發放貸款。據業內人士初步估算,按照目前的信貸余額規模和監管要求,螞蟻集團需要將旗下小貸公司的註冊資本提高到1000億元,兩家小貸公司中只能保留壹家(在股權管理方面,《暫行辦法》要求同壹投資人及其關聯方、壹致行動人為大股東的不得超過兩家,或者跨省經營的控股小貸公司不得超過壹家)。
“核心是提高自有資金的比例,這樣如果出現風險,螞蟻自己也要承擔很大的風險。這樣,像螞蟻這樣的企業就可以更加謹慎地開展業務,減少金融機構可能的損失。”有金融行業資深人士認為,這對螞蟻的直接影響是降低資金使用效率,放貸規模越大,資金要求越高,而資金利潤率會維持在壹定水平,不會隨著規模放大而改變,賺錢效應會大打折扣。
小額信貸專家季表示,暫行辦法也將對開展類似聯合貸款業務的大新科技造成壓力。“《暫行辦法》的草案其實已經醞釀了好幾稿了。這次是未等《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等上位法出臺就提前公布。真的是因為金融科技跑的太快了,監管有壹定的顧慮,有必要。”
值得註意的是,在6月6日165438+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銀監會在支持金融業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進行合理創新的同時,堅持創新要服務和貢獻於實體經濟。根據金融科技的金融性質,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統壹的監管範圍。
隨著《暫行辦法》的出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網絡小貸牌照的“含金量”縮水了,不如去申請壹張小額網貸的牌照。
根據《暫行辦法》,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應當主要在其註冊地省級行政區域內開展;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小額貸款公司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對少數需要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審批、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
這意味著,監管將收網上小貸牌照在全國範圍內運營的審批權。此前,權限在地方金融監管手中,但由於地方監管尺度不壹,市場亂象頻發(如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
2017 165438+10月21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緊急下發《關於立即暫停互聯網小貸公司審批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省暫停互聯網小貸牌照審批。
據網貸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 11、21,市場上共有249家網絡小貸牌照,其中229家已完成工商登記,20家已過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登記。從區域來看,網絡小貸牌照數量主要集中在廣東、重慶和江西,這三個地區獲得牌照數量分別為54張、43張和20張。
“網絡小貸在壹個省開展業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而網絡小貸想要在全國展,需要銀監會審批,也就是說這個牌照和消費金融公司壹樣,是由銀監會直接審批的,門檻和難度全面提高。”顏直言不諱地說道。
根據《暫行辦法》,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且為壹次性實繳貨幣資本。相對於消費公司3億元人民幣的註冊門檻,以及消費公司資產通過ABS(資產支持證券)上市後只要不持有不良就可以釋放,不在杠桿率的計算範圍內,獲得互聯網小貸牌照的意義已經弱於消費公司。
紀進壹步指出,互聯網小額貸款對於全國展業來說只會是極少數,不會是普遍許可。需要壹次性實收資本50億,基本上全國都不多。而且由於杠桿率的限制,套利空間消失,拿到這個牌照意義不大。這意味著互聯網小貸牌照將可能成為極少數牌照,大部分公司將面臨轉型、轉讓或退出。
在上述背景下,網絡小貸和消費公司的牌照可能會出現“冷熱不均”,有業內人士擔心會出現新的監管套利。
在季看來,消費金融公司壹直在銀監會監管之下,是持牌金融機構。如果取消資金通過聯合貸款無限加杠桿,銀監會肯定會采取行動,比如可以通過補充規定或者窗口指導等方式加強。
“監管部門有必要考慮適當放寬小微企業互聯網小貸的準入門檻。這種業務和註銷牌照之間不存在監管套利空間,也符合國家扶持小微企業和幫助產業的政策方向。”顏對說道。
此前,最高法將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每月20日公布的壹年期貸款市場牌價(LPR)的4倍。小貸公司是否屬於民間借貸定義中的“金融機構”,在當時是有爭議的。
小貸公司地位的確定還將取決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
今年9月16,銀監會發布《關於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範圍、對外融資比例、貸款金額、業務區域、貸款利率等提出了要求。銀監會表示,下壹步將不斷加強小額貸款公司行業監管體系建設,與《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的實施相銜接。
隨著《暫行辦法》的出臺,申請轉型小貸公司P2P平臺陷入尷尬境地。
根據2019發布的《關於開展點對點借貸中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83號文”),在合規、股東、轉型方案等方面符合要求的網貸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經營範圍選擇申請轉型為單個省級區域經營或者全國經營。
單個省級區域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是指在公司住所地省級行政區域(省級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開展線上或線下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全國範圍內經營的小貸公司是指開展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83號文”指出,擬轉型的網貸機構擬設立的單個省級區域內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擬轉型的網貸機構擬設立的全國性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6543.8+0億元,首期實繳貨幣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同時,申請轉型為單壹省級區域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的,由具體地方組織轉型試點工作;申請轉型為全國性小貸公司,報經點對點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規評估意見後,具體由各地組織實施轉型試點工作。
今年9月14日,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在銀監會新聞通氣會上強調,各地要加快落實機構轉型試點工作。“目前,已有部分地方網貸機構獲批轉型為本地區小貸公司,相關部門也已批準部分地方網貸機構轉型為在全國範圍內經營的小貸公司。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各地要加快改造進度。”
9月16日,銀監會在《關於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中也強調,嚴格審查按照83號文轉制的機構資質,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但是現在這些正在申請轉型和已經完成轉型的P2P平臺都處於壹個尷尬的境地:剛剛符合83號文的要求,要不要按照暫行辦法重新申請?但《暫行辦法》對註冊資本的要求,恐怕會讓很多尋求轉型的P2P平臺望而卻步。
金融科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畢直言,《暫行辦法》中6543.8億+0億的實繳註冊資本只是“入門級”,要“升級”做全國性業務真的太難了。目前大部分轉型的P2P公司都是轉型為主要幫助貸款的金融科技公司。但從市場定價趨勢和監管來看,大家都想拿到“牌照”。說白了,每個人都想要壹個“名分”。
“沒有進壹步明確的政策,P2P轉型可能還是按照83號文執行..這次《暫行辦法》提出的要求,可能更多是針對大型互聯網公司背景下已經在做這件事的金融科技機構。”上述接近地方監管的內部人士表示。
邵認為,小貸公司根據83號文申請轉型為P2P平臺之前,還必須符合《暫行辦法》的相關要求,不能有差異化監管。
“其實這個車牌最後並沒有多少‘含金量’。最多是增加展業的便利性,而不是‘生死象征’。當然,如果能拿到,至少能代表平臺的合規狀況。”上述P2P平臺負責人透露,未來將向純借貸平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