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ISP扮演的是中間人的角色,是用戶與外界的橋梁。據說“上網”這個詞在1996的所有熱門詞匯中排名第三(前兩位是“炒股”和“1997”)。在過去的壹年中,北京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迅速增加到30多家,大大小小、專業或非專業的媒體推波助瀾,使互聯網和上網的概念更加繁榮。國內知名的ISP有:北京電報局的Chi.naNet、國聯、中國網通、宏碁實業、東方網景、創聯、奚仲、Intenet、吉通、世紀、麥智科、瀛海威等,以及中國科學院網絡信息中心,也可以提供基本的互聯網服務。都是在不斷擴大的中國互聯網市場尋求發展。
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其業務對象是所有試圖獲得互聯網服務的個人、企業和政府機構,主要提供幫助用戶接入互聯網的技術和程序服務,提供在線信息增值服務和數據庫開發服務,從軟件、硬件和基礎知識等方面解答和幫助用戶解決接入互聯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ISP根據業務特點可以分為三類:A、B、c。
A類:從事營銷工作,負責開發客戶,安裝整合用戶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不同深度的業務培訓。
B類:主要從事網絡接入服務,包括信息增值服務。
C類:數據庫及信息增值服務。
在國內近30家ISP(包括處於正式運營和籌備階段的ISP)中,A類ISP有7家:北京東方網景數據通信有限公司、北京英特網絡技術發展中心、北京中西電子工程技術發展公司、北京藍盒貿易公司、北京西城華飛通信貿易公司等(中西公司也可以提供B類服務)。
B類ISP 22家,包括宏碁實業發展公司、國聯公司、北京世紀互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東方環迅網絡公司、北京國網信息有限公司、北京易邁電子郵件有限公司、北京薩努電子科技公司、北京山源行科技發展公司、北京新海科技發展公司、北京訊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賽貝爾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上公司已正式投入運營)。還有壹些B類ISP也準備好了。分別是:北京實華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騎士通信技術發展公司、北京實達信息公司、北京神威並行計算機工程公司、天津正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三鑫時代信息公司、北京華飛通信技術發展公司等。
已知的C類ISP有:中國計算機軟件和技術服務公司和北京金橋網絡數據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也提供B類ISP服務。
ISP向用戶收取的門票是初裝費,壹般包括分配IP地址、域名、註冊、設置等費用。ISP收取的服務費取決於用戶要求的服務項目。服務費也叫月租費。
安裝電話時,不僅要向安裝公司繳納安裝費,還要每月向電信部門繳納電話費。當然,安裝費包括把電話引入妳家的服務,電話費是月租費。
訪問互聯網類似於安裝電話。即使離開了ISP,也只能寄希望於互聯網。
ISP就像無數的海浪,以滔天的潮水湧向市場海岸,中國的ISP發展非常迅速。影響較大的ISP有:郵電部Chi-naNet、中網NetChina、東方網景、ICNET、宏碁興業、訊和科技、北京集通、瀛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