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9就有媒體報道稱,監管正在醞釀互聯網小貸統壹管理辦法。壹年半後,征求意見稿出臺,條件苛刻。
在註冊本金方面,《征求意見稿》顯示,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6543.8+0億元,且為壹次性實繳貨幣資本;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且為壹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僅此壹項,絕大多數的網絡小貸業務都會受到影響。同比來看,消費金融公司最低註冊資本要求為3億元,杠桿率約為10倍。
“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 * * 551家網絡小額貸款相關企業,近三年註冊企業數量呈下降趨勢。2065,438+08年新增企業204家,2065,438+09年減少到80家,2020年減少到1-65430家。從地域分布來看,陜西(179)、重慶(107)、江西(59)是網絡小額貸款相關企業分布最多的省份。
據消費行業不完全統計,網絡小貸公司近30家,註冊資本6543.8+0億元,而註冊資本50億元的只有5家,連螞蟻都達不到標準。
“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信息顯示,重慶螞蟻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螞蟻花唄運營主體)註冊資本為6543.8+02億元;重慶螞蟻上城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螞蟻借唄的主要運營方)註冊資本為40億元,尚未達到《征求意見稿》的要求。
此前,網絡小貸牌照因不受註冊範圍限制,可跨區域展業而備受青睞。現在意見稿出臺,如果拿不出50億的實收資本,就要做區域性網貸,或者退市。同理,網絡小貸的牌照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獨立研究員郭大剛對消費行業表示,《征求意見稿》最重要的是屬地經營原則,這反映了背後的管轄問題。比如之前重慶杠桿率低,西部地區監管相對寬松,容易滋生套利空間。現在從監管的角度來說,統壹的系統監管可以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在貸款額度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個人單戶網點小額貸款余額原則上不超過30萬元,且不超過其最近三年年均收入的1/3;對法人或其他單戶網絡的小額貸款余額原則上不超過654.38+0萬元。
在聯合貸款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招股書信息顯示,螞蟻集團目前的信貸規模為22540億元,其中20470億元來自“與銀行合作方的同壹貸款安排”,而在這90%的聯合貸款中,螞蟻的貢獻比例僅為1%-2%,最大化了杠桿。
根據《征求意見稿》,如果螞蟻金服出資比例提高至30%,其表內放貸和註冊資本將在原有放貸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大幅增加。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將把網絡小貸公司的自營貸款業務和助貸業務合並計算杠桿率。雖然這壹政策沒有實施,但未來螞蟻小貸的杠桿率和聯合借貸業務規模將受到很大影響。
“金融從來都是壹個高門檻的行業,從那以後,草根金融就沒有生存空間了。”壹位銀行家這樣感慨。
有人認為意見稿是為借花量身定做的。有人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的演講只是壹個觸發事件,但不是主要因素。
總的來說,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如何在推動創新和控制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對於包括螞蟻在內的金融科技公司來說,仍然是壹條很長的路。
值得註意的是,有從業者認為,屬地化監管原則有利於引導P2P網貸向小貸轉型,原則上安全退出,但背後的風險依然存在。如果還是用以前的思維經營業務,可能會帶來新壹輪的監管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