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過程
1986年5月,山東省政府以魯[1986]56號文件專門向國務院、中央軍委請示,要求使用空軍文登機場開展民用航空運輸。
1988年2月9日,解放軍總參謀部以[1165]號文件批準威海使用空軍文登機場開展民用航空運輸。
1992年7月5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空軍文登機場轉為軍民合用機場,決定按照4D標準進行擴建改造。
1995年8月,用了三年。在全市的大力支持和建設者的辛勤努力下,投資3.4億元的威海機場擴建工程竣工。6月365438+10月31日通過民航局等相關部門的普檢,符合民用機場通航要求。民航局向民航運輸企業頒發威海機場開放許可證。當日,東航山東分公司使用麥道82客機在北京試飛成功。
1996 65438+10月,威海機場正式投入運營。
發展歷史
威海機場自1996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硬件設施不斷完善,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它已經無差錯地飛行了10年。自開航以來,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沈陽、哈爾濱、長春、延吉、成都、Xi、濟南、大連、杭州等城市的航線。航空客貨運輸保持穩定增長,在民航總局“藍天振興”計劃評審中獲得壹等獎。特別是2004年以來,各項運營指標增幅超過100%,客座率在華東36個機場中排名第三。航空運輸質量得到根本改善,顯示出強勁的發展潛力。
硬件設施
威海機場為國際4D標準,現有跑道2600米,停機坪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航站樓1.4萬平方米,空管樓1.7萬平方米,通信導航、照明、盲降、消防、電力、各類地面保障車輛等設施設備先進。空管、維修、安檢、運輸服務、治安、後勤等服務保障體系十分健全。可起降波音767、空客300等同類飛機,機場設計旅客吞吐量654.38+0.4萬人次/年,其中國際旅客50萬人次/年,貨運能力5萬噸/年。
2003年底,以口岸開放和國際航班保障為重點,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機場進行全面改擴建,改造工程於2005年7月竣工。6000㎡國際廳和13000㎡國內廳改造相繼完成,新增建築面積3000㎡,完成航站樓整體外觀改造。改造後的航站樓通透、明亮、典雅,成為了能代表威海特色、體現城市品位的標誌性建築。它已成為機場壹道亮麗的風景線,極大地改善了服務條件和綜合環境品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機場路及機場周邊道路的綜合改造也已完成,進壹步強化了交通功能,做到了綠化、美化、亮化。在改造工程中,堅持高標準設計、高水平建設,改造後的機場路成為連接市區和機場的景觀大道。
在建設改造的同時,機場設施設備全面升級,引進了壹批國際領先、技術先進的機場保障設備,包括登機橋、電梯、客梯車、加油車、牽引車、除雪車、氣源車、供電車、汙水清掃車等。2004年,根據民航華東局安全適用性檢查要求,積極籌措資金,對機場飛行區安全設施進行了全面整改,更換了助航燈光系統,增設了飛行指引標誌,整修了部分跑道、滑行道和連接道路,更新了機場所有圍欄,完成了1.5萬延米的道面嵌縫材料更換工作,全面提升了機場安全水平和飛行保障能力。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