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航空公司牌照、時間、飛行員等資源都是稀缺資源,很多原本在房地產、制造業的社會資本也看中了航空公司這塊“蛋糕”,希望通過機隊規模的增加提升航空公司牌照的價值,並登陸資本市場或在幾年後再次出售。
比如2020年底,連年虧損、經營困難的龍江航空被債權人申請拍賣。最終,它的債務非常高。只有順境時基本不存在的龍江航空5架飛機和98%股權被壹家江蘇企業拿走。奧凱航空,第壹家飛上天的民營航空公司,在2019經歷了多次大股東變更,通過股東外部資金的註入延續了生命。
但是現在依靠航空公司牌照的增值現金並不容易,而要維持航空公司的運營,就需要不斷註入資金。
近年來民航虧損的原因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重演。受疫情控制政策和民眾出行意願影響,民航客座率下降,需求明顯下降。與2021相比,民航旅客運輸量和營業額都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年報中的信息顯示,2022年,全行業客運量為2517132萬人,比上年下降42.9%。國內航線完成24985.2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31%。客運收入下降是虧損的直接原因。
此外,間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油價和匯率波動也導致了壹些損失。2020年,全球疫情將重創世界經濟,原油需求將萎縮。航油作為航空公司的主要運營成本之壹,其業績受航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很大。
從匯率來看,航空公司租賃負債、銀行貸款和其他貸款主要是美元、歐元和日元。假設除匯率外的其他風險變量不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使人民幣升值或貶值1%。因此,直接或間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民航業的損失在疫情發生的三年間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