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印度占有較大份額的電信運營商有三家,分別是local Airtel、local Jio和全球頂級電信運營商沃達豐印度公司。三家公司都宣布了自己的5G設備測試廠商,其中:
Airtel是愛立信+諾基亞+Mavenir;
JIO是愛立信+諾基亞+三星+自研設備;
沃達豐是愛立信+諾基亞+的另壹家未公開的公司。
換句話說,三大電信運營商主要使用愛立信和諾基亞的5G設備,沒有壹家會使用華為中興的設備。
當然,中國沒有被列入印度5G設備測試工廠的結果並不奇怪,原因大家都明白。
不過,畢竟西方國家財大氣粗,同時鎮上還有愛立信和諾基亞兩家歐洲設備商,不過印度這次抵制真的有點代價太大了。
壹是網絡改造成本大幅增加。要知道,中國在印度4G設備中的份額並不低。中國沃達豐和Airtel的4G設備分別占40%和30%,而中興通訊在印度五大運營商中占據了BSNL近壹半的份額。
也就是說,如果印度最終不使用華為和中興的5G設備,將面臨不同廠商的4G和5G設備混用,甚至替換中國廠商現有4G設備的窘境。
這種大規模的網絡調整,不用說,必然會影響網絡質量。所以印度放棄華為中興可以說是無成本的。
其次,它間接幫助愛立信和諾基亞這兩個歐洲兄弟在印度形成雙頭壟斷,這使得設備價格很難保持在低位。
雖然電信設備市場並不是壹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但至少華為、中興、愛立信和諾基亞已經爭霸多時,而中國電信設備企業因為相對較低的成本優勢,在價格戰中壹直略勝壹籌,導致整個電信設備市場價格不斷降低。
這壹次,華為中興走了,給愛立信諾基亞留下了不討價還價的資本。
據印度主流媒體報道,沃達豐已經開始與印度本地及國際電信軟硬件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在非傳統電信設備領域進行談判,旨在打破愛立信和諾基亞“雙寡頭”的不利局面。
從印度三大電信運營商的5G設備測試廠商名單可以看出,不僅是沃達豐,另外兩大電信運營商為了避免諾基亞和愛立信的雙頭壟斷,也不得不引入壹些不知名的非主流設備商。
Airtel從美國引進了Mavenir。與其他幾十年前成立的電信設備公司相比,Mavenir成立於2005年。由於當時設備市場已經被瓜分,Mavenir壹開始主要面向通信網絡軟件市場。
憑借Open RAN的概念,即開源基站(基站設備軟硬件分離,基站的通信功能由獨立軟件供應商實現,相當於把基站變成了筆記本電腦硬件廠商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結合體),Mavenir依靠自身在通信軟件方面的積累,迅速切入了Open RAN的軌道。Mavenir已經成為美國主導的Open RAN產業聯盟中的絕對主力,並在多家美國公司的支持下,推出了相對成熟的4和5G Open RAN商用產品,也彌補了美國目前沒有主流移動通信設備廠商的空白。
Jio甚至比b更勝壹籌,除了愛立信和諾基亞,它壹方面引進了三星這個電信設備市場的小眾玩家,另壹方面又單純的想開發自己的設備。。
先說三星。三星在電信設備市場壹直占據不到5%的份額。除了韓國本地訂單,基本都是壹些小訂單,但Jio壹直是三星的老客戶,這也符合Jio的精彩發揮。
Jio的自研設備更讓人無語。電信運營商Jio沒有按套路出牌。Jio成立於2016,三年時間從零成長為印度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但Jio並不是無所事事的壹代,其創始人是印度首富信實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由於不缺錢,也沒有歷史包袱,Jio采用超低價格(甚至初期免費)+只建4G(沒有23G網絡維護和多次網絡優化的壓力)+推出自有品牌超低價4G終端的策略,處處擊敗了印度競爭對手。
Jio成功後,也浮上來了。2020年開始喊發展5G,振興印度的口號。。
要知道,Jio之前幾乎沒有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通信行業是壹個技術路線固定,基本沒有創新空間的行業。
所以,就算大家都知道Jio在吹牛B,畢竟Jio有錢有野。如果5G基站最後真的粗制濫造出來,有很大概率也會采用Open RAN的方式,但是核心技術當然要靠買,所以很有可能會搞出壹個貼著5G標簽的偽自研。但是,對於印度人來說,用它,想要什麽樣的自行車,都是可以的。
雖然印度抵制華為中興不可避免的是壹記耳光,但是如果印度幾大電信市場繼續集體倒戈,電信設備市場是否會出現壹些轉機,就很難想象了。畢竟在殘酷的商業世界裏,技術和市場是唇齒相依的。沒有市場的技術,將寸步難行。
比如在強力推動下,美國主導的Open RAN真的能上手嗎?比如本身就有壹定積累的日韓廠商三星、NEC、富士通會不會“趁火打劫”崛起?
最近美國組建了包括美日韓歐頂尖科技公司在內的6G聯盟,但只排除了通信行業前兩位的華為中興,企圖在3GPP(全球移動通信技術標準制定組織)之外再造壹個3GPP。
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警惕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