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的金融危機使鋼鐵行業進入20世紀以來的最低谷期。隨著國家宏觀調控,4萬億投入到鋼鐵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中,多家鋼鐵企業在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1季度扭虧為盈。鋼鐵企業老總紛紛表示,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然而,在2010年,鋼鐵行業的發展仍然充滿困難。鐵礦石定價機制轉型、房地產市場調控、淘汰落後產能目標實現、兼並重組進展緩慢...各種不利因素使得國內外鋼鐵工業發展舉步維艱。如果說2009年是最難熬的壹年,那麽2010就是變數最大的壹年。
雖然全行業籠罩在鐵礦石長協價漲幅100%的陰霾中,但從鋼鐵行業上市公司年報和季報來看,鋼鐵企業盈利能力較2009年明顯回升。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寶鋼股份2010季度凈利潤高達40.7億元,幾乎占到所有上市鋼企凈利潤的壹半;此外,華菱鋼鐵虧損3億元,成為1季度上市鋼企中唯壹虧損企業。在這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
壹是行業利潤有所恢復,利潤分配集中。
2010,1季度,鋼鐵企業逐步走出前兩年的低迷,行業利潤同比增長33.8倍。以寶鋼為例,1季度的利潤水平已經達到2009年全年的67%,而鞍鋼和馬鋼的利潤均超過去年全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65438+5億和5.4億。然而,這壹利潤仍然無法與2007年相比。可以看出,2007年鋼廠利潤水平遠高於2008年和2009年。就2010的情況來看,在3、4月鋼價持續上漲的推動下,鋼企有可能延續樂觀的盈利態勢。但由於加息、鐵礦石漲價、刺激政策退出等不確定因素,下半年能否保持這壹趨勢尚不明朗。鋼鐵制造商擔心下半年的盈利能力。
利潤分配方面,2010季度前三名的寶鋼股份、鞍鋼股份、馬鋼股份,占全部鋼鐵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64.8%。如果考慮到沙鋼集團、日照鋼鐵、河北鋼鐵集團未整體上市等因素的影響,這筆利潤的集中度可能需要調整。但總體來看,中國鋼鐵行業的利潤集中度仍處於較高水平。另壹方面,2009年中國粗鋼產量排名前10的鋼鐵企業僅占全國粗鋼產量的43.4%。兩者結合可以看出,占我國粗鋼產量絕大部分的中小鋼廠盈利能力較弱,既反映了中小鋼廠生產效率低、成本高,也拖累了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同時,盈利能力低的企業占用了大量的生產資源,降低了鋼鐵行業的資源利用率,不利於我國節能減排和綠色經濟發展的目標,也不利於鋼鐵行業整體效益的提高。這提醒我們,鋼鐵行業的整合不能只著眼於產量的合並,簡單的產量相加並不能提高行業的盈利能力。大型鋼廠有必要同時向中小型鋼廠移植先進的技術水平、優秀的企業文化和管理能力,以實現整合的最大效益。
二、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鋼鐵上市公司2010季度平均毛利率為8%,略高於2009年7%的平均水平,但低於2007年的13%。與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的平均毛利率相比,鋼鐵行業在工業企業中仍處於較低水平。具體來看,西寧特鋼、攀鋼等產品有特色的企業毛利率較高,分別達到17%和16%,高於寶鋼的15%。寶鋼憑借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毛利率居綜合鋼廠之首,基本回到2007年的水平。其他大型鋼廠的情況也是喜憂參半。WISCO的毛利率從2007年的23%下降到2008年的65,438+05%,今年又下降到8%。鞍鋼2007年的毛利率為26%,是所有上市鋼鐵企業中最高的。2009年跌至最低9%,今年1季度回升至14%,但與2007年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銷售利潤率方面,2010季度行業平均水平為2%,高於2009年的1%,低於2007年的5%,也低於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5.4%的水平。寶鋼銷售利潤率9%,國內最高水平。同樣值得註意的是,這壹比率自2008年以來迅速上升。在整個行業不景氣的2009年,其銷售利潤率比2008年增長了50%,2010年繼續增長33%。這壹增長主要得益於中信泰富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大幅提升高檔和超高檔軸承鋼、齒輪鋼、高標準彈簧鋼等產品的比重,不斷優化工藝流程,完善營銷策略。同時,也有不樂觀的壹面。大多數大型鋼企的銷售利潤率遠未從危機中恢復。與2007年相比,鞍鋼和武鋼是銷售利潤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公司,WISCO從12%下降到2%,鞍鋼從12%下降到5%,包鋼從2007年的7%下降到1%。
從噸鋼銷售額來看,2009年的水平是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主要是受2009年上半年宏觀經濟的影響。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低位運行,導致噸鋼整體平均銷量較低。2009年,每噸鋼材的平均銷售收入為4274元,低於2008年的5949元。噸鋼銷量高的企業主要是撫順特鋼、太鋼不銹鋼、大冶特鋼和寶鋼,其產品附加值高。從結構上看,只有9家企業噸鋼銷售收入在平均水平以上,18家企業在平均水平以下。低於平均水平的18家企業噸鋼銷售收入相差不大,平均為3543元。如果2009年Q235鋼坯均價為3213元/噸,與上述3543元僅相差300元。這還包括各種鋼材的加工、運輸、銷售成本,所以估計鋼廠的利潤空間相當有限。
2009年各鋼廠噸鋼利潤充分體現了這壹點。2009年,行業平均噸鋼利潤僅在35元,遠低於2007年的242元。鋼鐵行業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包鋼股份、本鋼板材、攀鋼鋼釩合計虧損分別為162元、163元、226元。如果排除這三家鋼廠虧損對噸鋼利潤的影響,其他鋼廠噸鋼平均利潤只有62元,盈利能力相當有限。而超過這壹平均水平的鋼企只有6家,大部分都在虧損的臨界線上掙紮。2009年僅有少數鋼廠實現噸鋼凈利潤增長,其中最突出的是大冶特鋼的噸鋼利潤從197元漲到303元,超過寶鋼的272元,為全國最高。大冶特鋼逆勢上漲,成為2009年鋼鐵行業最搶眼的企業。有分析師稱大冶特鋼為夕陽行業的朝陽企業。
三。代表性企業的比較分析(略)
1,生產技術指標對比分析
2、產品結構分析
3、財務分析指標
四、中國鋼鐵行業的盈利特征
總的來說,對中國鋼鐵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分析和對代表性企業所選指標的分析可以總結出以下特點:
1,鋼企利潤水平較2008、2009年有所恢復,但較2007年仍有較大差距。雖然2010大部分鋼企連續扭虧為盈,但仍受到鐵礦石價格飆升和產能過剩的困擾,下遊行業的消費能力和高成本消化能力也有限。雖然部分企業仍實現良好增長,但整個行業仍難以完全復蘇。
2,利潤分化嚴重,利潤集中度遠大於產出集中度。鋼鐵行業的利潤集中在少數大型鋼鐵企業手中,而產量分布很廣。大量鋼鐵產品的產能處於低利潤水平,不僅浪費了大量的生產資源,也增加了原材料供應的緊張程度,不利於我國倡導的環保節能的發展戰略。鋼廠整合如果只是簡單的增加產量,並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先進經驗的共享,優勢互補,重復資源的再開發利用,落後產能的淘汰,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效果。寶鋼整合粵鋼剛剛進入實質性階段。如果這次整合能夠提高廣東鋼鐵企業的盈利能力,將為中國鋼鐵行業整合提供很好的借鑒。
3、大多數鋼鐵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大大降低了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大多數鋼企噸鋼銷售價格處於較低水平,反映出其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有限,競爭相對激烈。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水平,我們必須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優化產品結構,從而提高每噸銷售價格,提供更大的利潤空間。
4.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和自身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代表性企業的產品結構分析可以發現,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產品,關鍵是如何將這種優勢最大化。沒有特色的大而全的發展方向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市場,專門的專業人才是獲得未來市場的有效途徑。此外,鋼企的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借鑒行業標桿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嚴格控制各項費用,也是提高利潤的有效途徑。
企業的目標首先是盈利。只有盈利的企業才能生存,進而實現其他社會功能。當然,利潤的提升是有不同程度的,量的提升所帶動的效益終究不會長久。只有升級產品結構,提高工藝水平和技術水平,改善管理,不斷了解市場的質量,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