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緊急情況識別和預警
2.應急計劃、應急小組和應急演習
3.應急聯合組織和應急指揮平臺
4.應急物資和資金
5.應急培訓、應急聯動和應急響應
應急管理的內涵:
預防: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分析和調查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然後采取措施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
具體措施:
通過管理和技術手段,盡可能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假設意外事件必然會發生,可以提前采取壹定的預防措施,降低或減緩其影響或後果的嚴重程度。
準備:指針對特定或潛在的突發事件所做的各種準備,以便快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
具體措施:
(1)利用現代通信信息技術建立重大危險源、應急隊伍、應急裝備等信息系統;
(二)組織制定應急預案,並隨時修訂和完善;
③按計劃組織演練和訓練;
④建立應急響應級別和響應級別;
(5)與政府部門、社會救助組織、企業簽訂應急互助協議,落實應急處置現場的設施設備使用、技術支持、物資裝備供應、救援人員等事項。
應對:指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開展的各類應急處理和救援工作。
具體措施:
(1)報警和通知,啟動應急預案;
(2)進行滅火和工程救援;
③實施現場警戒和交通管制;
(4)緊急疏散事故可能影響的區域人員;
⑤提供現場急救和醫療轉運;
⑥評估突發公共事件的發展,並向公眾通報進展情況。
恢復:指突發公共事件得到初步控制後,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正常狀態的各項善後工作。
具體措施:
①評估損失;
②調查事故原因;
③清理事發現場;
(4)提供意外險理賠。
什麽是應急演習?
生產經營單位針對特定突發場景,按照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前開展的培訓和演練活動。
應急演練有三種類型: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和綜合演練。
桌面演練:參與者根據預先假設的演練場景,利用地圖、沙盤、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討論和推演應急決策和現場處置的過程,促進相關人員掌握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高指揮、決策和協調能力。
職能演練:針對某項應急職能或某些應急行動的演練活動可分為單項演練和聯合演練。壹般需要調用有限的資源進行現場演練,並形成書面報告。
綜合演練:是指針對應急預案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應急功能,測試和評估應急組織的應急操作能力的演練活動。壹般來說,綜合演練應該持續幾個小時,並以互動的方式進行。演練過程要盡可能真實,調動更多的應急人員和資源,進行人員、設備等資源的實戰演練,檢驗協同應急能力。與功能性演練類似,演練結束後,除了口頭評論和書面報告外,還要提交正式的書面報告。
應急演練的工作流程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鍛煉計劃——鍛煉內容:根據實際需要和現實條件。
演練形式: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演習頻率:適度和分散。
演練時間:在高危期到來之前演練。
鍛煉區:滿足時間和情境的需要,防止擾民。
演練準備——成立演練準備工作組,啟動演練準備,分析演練需求,確定演練範圍,確定演練目的,安排準備工作日程,確定演練目標,設計演練場景,編寫演練控制指南,編寫演練評估指南,編寫演練手冊,編寫演練腳本,準備資金物資,準備人員和技術安全。
演習實施-首先,進行動員演習,包括動員評估員、演習員和管制員;其次,我們應該適當地控制練習的過程。
評估總結——總結包括演練的實施情況;計劃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參與者的可支配性;鉆井設備的先進性和適用性;應急物資、通訊、交通、安全等保障是否充足;演習的成本效益。
跟進-在演練總結和評估過程完成後,計劃小組安排人員督促相關應急組織繼續解決突出問題或事項。為確保演練中發現的不足得到有效解決,策劃組應對演練中發現的不足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確定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行糾正並落實預防措施,指定專人負責跟蹤。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