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民黨軍隊做夢也沒想到,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解放軍就有了這麽大的炮兵部隊,還以為蘇聯壹定是偷偷給解放軍提供了武器裝備。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當時日軍留在東北的坦克、裝甲車、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都是蘇軍繳獲的,而蘇聯紅軍與解放軍關系密切,自然會提供武器。
據有關資料顯示,蘇軍收繳步槍80萬支,輕機槍2萬挺,重機槍5000挺,其中迫擊炮5000門,戰車1.5萬輛,坦克600輛,飛機800架,艦艇數艘。
即便如此,當時的蘇軍也沒有顯得大方,為解放軍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包括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是趕回國內準備煉鋼。
後來,前四野參謀長劉亞樓也在公開講話中作了澄清。
至於解放軍的炮兵部隊是如何建立的?說起來也是壹個苦。妳可能想不到,我軍第壹炮兵部隊是在破衣爛衫中成長起來的。
說到解放軍炮兵部隊的組建,不得不提另外壹個人。他就是朱瑞,毛主席寄予厚望的“中國炮兵元帥”!
1945年9月,壹支不起眼的小分隊從革命聖地延安出發,匯入十萬解放軍的鋼鐵洪流。
誰也沒想到,他們都是延安炮兵學校的師生和幹部,但都是高材生。此前,他們接到中央軍委命令,隨解放軍出關,趕赴東北組建炮兵。
帶領這支軍隊闊步前進的,是延安炮兵學校校長朱銳!
朱瑞帶領炮兵學校的學生到了沈陽,卻發現蘇軍已經把日軍的坦克和火炮等重武器運到了火車上。朱瑞親自登門拜訪,希望蘇軍能支援壹些武器,卻接二連三被拒之門外。
朱銳和學生們信誓旦旦:“壹切都是不求人的,壹切都要靠自己!”蘇軍不給武器,我們就自己“抓”。
朱瑞定下方針:“分散人員,收集物資,建立家業。”
炮兵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收集武器裝備。從延安帶來的資金全部是1錢297兩,黃金7分錢,應該遠遠不夠收集和修理武器。
1946年冬天,朱瑞和炮兵學校的學生幾乎走遍了整個北滿,尋找日軍曾經駐紮和戰鬥過的地方遺留下來的火炮、炮彈等武器彈藥。
他們的足跡,東起綏芬河,西至滿洲裏,南至長春,北至虎林、愛輝,都留下了炮兵學校師生的足跡。
零下40度的天氣,他們還在寒風中,在黑山白水的曠野裏尋找火炮武器。他們經常迷路,甚至遇到當地的土匪。艱難險阻並沒有嚇倒他們。
在鏡泊湖,壹次性拉起三門大炮,在旁邊的秘密倉庫裏,發現了654.38+0.5萬發日軍炮彈,還留下了壹塊木牌,上面寫著20年後再來,侵略者的野心顯而易見。
到1947年2月,炮兵學校已經收集了700多支大小不壹的槍。其中火炮榴彈炮49門,野戰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300門左右,高射炮137門,坦克和拖拉機65輛。
與此同時,解放軍的炮兵建設也逐漸步入正軌,在經費上得到了支持。東北局壹次性向炮校提供6000萬東北幣,折合黃金3300兩。
在當時的條件下,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隨後,朱銳帶領學生加緊火炮修理廠的建設,對收集的殘缺火炮進行加工再利用。隨著解放軍作戰規模的擴大,炮兵工廠壹度擴充到9個,下屬工廠提供物資保障。
從1946年9月到1947年3月短短半年時間,朱瑞已經在北滿建立了73個炮兵連,包括壹個戰車連、壹個自動車連和兩個高射炮連,在南滿也有27個連,總共有100個炮兵連,加上60個步兵迫擊炮連。
就這樣,我軍歷史上第壹支現代化炮兵部隊初具規模。經過江南三戰,解放軍炮兵作戰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東北戰局成為解放軍必勝的定局。
但是,炮彈和大炮的數量仍然有限。如果要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就需要大炮的幫助。所以,僅僅依靠泄密甚至是不可能的,妳需要蘇軍的直接援助來解燃眉之急。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瑞於6月1947再次前往朝鮮,與蘇軍商談武器支援事宜。因為東北戰局的變化,蘇軍最終同意向解放軍提供日偽軍遺留的武器裝備和彈藥,但需要在夜間運輸,以免被國民黨軍察覺。
當時為了表示對蘇軍的誠意,在東北局的支持下,以折扣價交換農產品。
在隨後的兩個月裏,蘇軍向解放軍運送了10多列車的日軍舊武器、大炮和彈藥,極大地改變了解放軍炮兵的資源困境,為解放軍的城市硬戰提供了強大的重火力支援,並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