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五寨縣詳細資料大全

五寨縣詳細資料大全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位於忻州市西部,總面積1379平方公裏,總人口10.8萬(2010)。五寨縣轄3鎮9鄉。縣人民* * *在硯鎮。地勢東南高,西低。東南部為洛基山區,主峰蘆芽山海拔2736米,為全縣最高峰。中部為D型盆地,三岔為最低海拔1300m。北部和西北部是黃土丘陵。五寨縣的主要河流有朱家川河及其支流青蓮河。年平均氣溫4.3℃,壹月零下14℃,七月零下19℃。年降雨量500mm,無霜期120天。

五寨縣是山西省的富水區之壹。境內河流眾多,被稱為“坐擁水庫”。南山生態自然旅遊區,北方叫“五寨溝”,有蘆芽山等景點。

2018年9月25日被商務部授予“2018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 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批準五寨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中文名:五寨縣行政區類別:縣轄區:山西省忻州市轄區:鹽城鎮、三岔鎮、小河頭鎮* * *駐地:鹽城鎮電話區號:0350郵政編碼:036200所在地:忻州市城西區面積:1379平方公裏人口:108,000 (2010)。方言:晉-五臺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4.3℃1月-14℃7月19℃火車站:五寨火車站車牌代碼:晉H行政代碼:140928組織沿革、地理環境、位置與邊界、地形、氣候、水文、行政區劃、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經濟概況、第壹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城建、交通周,春秋屬並州。戰國時期是趙國的北地。秦朝屬雁門郡。漢朝是雁門縣的麻煩之地,後漢是梧州的南疆。三國時期,是新興的魏郡。北魏時,為泗州秀榮梁軍岢嵐縣之地。隋屬縣、瑪依縣。唐朝屬朔州,河東道,唐末建五州。五代以後,漢朝屬於克蘭軍。在宋代,它是蘭州顧嵐縣,它位於寧遠村,屬於克蘭軍隊。廖崇禧九年,宣武府定名為宣威軍,隸屬西京道,統壹神武縣,有寧遠鎮。金被五洲邊的刺史引到寧遠縣。元朝為五州,大同道,元二年,半從屬於伐寧邊。四年,寧遠縣入省,我公司入州。明洪武七年(1374),設為鎮西衛理山西首府。嘉靖十六年,修建五寨城堡。清雍正三年(1725)。西圩鎮第五站大寨堡:前所、右所、中所、左所(今城關)、上所(今萬和)改為五寨縣,並入三岔堡,隸屬寧武府。民國時期,五寨屬雁門路。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山西屬第二次世界大戰區,五寨屬第二行政區管轄。民國二十九年(1940),建立五寨郡人。1941年8月後,隸屬晉西北行政公署第二機構。民國三十四年(1945)解放後,五寨為晉綏第二專署駐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興縣的壹個派出機構。1952年劃歸新縣社。1959年4月,新縣社與雁北社合並為晉北社,五寨隸屬於此。1961年10月,新縣地區機構恢復,五寨隸屬其中。五寨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於1967年,隸屬於新縣地方革命委員會。1979年起,五寨為新縣行政公署。地理環境和位置:神池縣界在古今坪以東10公裏處。南至寧武縣前樹坡22公裏,北至塔子會60公裏,東北至神池崔官莊35公裏,東南至寧武縣塔兒溝15公裏,西南至岢嵐縣黃土坡15公裏,西北至花嘴60公裏。五寨縣地圖地形五寨縣東南高,西北低。南面荷葉坪山海拔2783米,西北面韓家樓村海拔1300米。東、西、北為黃土丘陵區,南部為石質山區。地勢東南高,西低。東南部為石質山區,主峰位於寧武縣蘆芽山,海拔2736米,為最高過境峰。中部為D型盆地,三岔為最低海拔1300m。北部和西北部是黃土丘陵。氣候五寨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無酷暑,全年沙塵暴大,雨雪少。年平均氣溫4.9℃,平均降水量478.5毫米..平均日照2872小時,無霜期110-130天。主要水文河流有朱家川河、仙川河、嵐漪河、青蓮河、鹿角河,是晉西北富水縣之壹。較大的水庫有南豐水庫、白草莊水庫和郭家河水庫。境內主要河流有朱家川河及其支流青蓮河。年平均氣溫4.3℃,壹月零下14℃,七月零下19℃。年降雨量500mm,無霜期120天。行政區劃2007年,五寨縣轄三個鎮15個鄉:鹽城鎮、三岔鎮、小河頭鎮、前所鄉、井塘辦事處、孫家坪鄉、梁家坪鄉、杏嶺子鄉、劉臺辦事處、胡慧鄉、李家坪鄉、新寨鄉、韓家樓鄉、東秀莊鄉。人口現狀截至2010,五寨縣總人口為1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9萬人。截止2010,五寨縣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黎族、滿族、壯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自然資源和土壤資源五寨縣土地總面積208.7萬畝,其中耕地60萬畝,占五寨縣土地總面積的28.7%。宜林地面積74.7萬畝,占五寨縣總面積的36%。適宜放牧面積50萬畝,占五寨縣總面積的24%;居住和工業用地4萬畝,交通用地8.3萬畝,水域面積654.38+0.5萬畝,暫時難以利用的土地654.38+0.2萬畝。五寨縣人均土地22畝,人均耕地6.4畝。生物資源五寨縣植被良好,類型復雜,其中藥用野生植物豐富,主要有黨參、黃芩、黃芪、麻黃、豬苓等70余種。野生動物資源有麅山羊、狐貍、野兔、雉雞、褐馬雞等100余種,其中褐馬雞是國家壹級保護的珍稀鳥類。礦產資源五寨地下礦產資源匱乏,但石灰巖、花崗巖、粘土資源豐富,面積約183.3平方公裏,總庫容5000萬立方米。而且五寨縣的花崗巖質地,如花冰綠、觀音綠、京唐紅等,被國家質檢部門鑒定為甲級。經濟形勢概述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88億元,比2011增長10.5%;財政總收入6.45億元,比2011增長20.8%;壹般預算收入1.8億元,比2065.438+0.1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5億元,比2065.438+065.438+0增長265.438+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43.8+0.59億元,比2065.438+0.1增長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億元,比201增長11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934元,比2011增長15.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38元,比2011增長19.1%。五寨縣2012的第壹產業主要是山藥、燕麥粉、豆類等雜糧種植,其中山藥雞蛋的種植和生產是全區第壹大縣。五寨縣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有馬鈴薯、玉米、亞麻、黃牛、香菇、茴香(白菜)、藥材、葵花及其炒貨。五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每年穩定在20萬畝以上,占總種植面積的三分之壹。2012年,五寨縣實施種植面積74.4萬畝,建成玉米高產配方15份,小雜糧高產配方12份,萬畝玉米高產示範區1個,馬鈴薯集中壟作播種示範區1個,馬鈴薯良種網棚40個,高山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654330個。五寨縣玉米、馬鈴薯和小雜糧種植面積分別達到36萬畝、20萬畝和654.38+0.5萬畝。2007年,第二產業五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654.38+059.86萬元,當期工業銷售產值654.38+056.88萬元,工業增加值565.438+0.79萬元,銷售收入654.38+047.76萬元,利潤423萬元,利潤249萬元。工業經濟只占全市的0.7%。從2006年到2010年,五寨縣的任務是能耗減排26%,年均減排5.2%,五年減排1.2萬噸標準煤。2005年,全縣工業消耗標準煤29763噸,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6.39噸。2006年,五寨縣工業消耗標準煤27659噸,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5.56噸。2007年,五寨縣工業消耗標準煤271,31噸,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5.25噸2012,新實施工業項目13個,總投資103億元。六千萬甜糯玉米加工、萬興制粉公司雜糧加工、檸條飼料加工、百合澱粉加工等七個項目建成投產。煤炭物流產業升級步伐進壹步加快。完成了鄉鎮煤炭運銷公司鐵路專用線改擴建、五寨至小河頭鐵路專用線電氣化改造、小河頭煤站擴建、李家坪集裝箱站建設、龍泰煤焦300萬噸選煤、654.38+0.8萬噸選煤廠技術改造等5個項目。社會科技2012五寨縣* *取得國家、省、部、地區科技成果35項,其中稭稈高蛋白飼料、細菌蛋白的研究與試驗分別獲得國家星火計劃博覽會金獎、銀獎,在全國18個省區推廣。瘦肉型豬試驗研究與推廣、山區牛產品技術開發、絨山羊開發分別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高寒地區果樹栽培試驗獲區級科技推廣獎,脫毒山藥高產研究試驗取得良好社會效益。教育2012五寨教育局直屬學校有:五寨縣東秀莊聯校、五寨縣第二小學、五寨縣第二中學、五洲縣第四小學、五寨縣第三中學、五寨縣第壹小學、五寨縣韓家樓聯校、五寨縣三岔聯校、五寨縣三岔小學、忻州市五寨縣。五寨縣中學文化續建,2012年投資1.87萬元建成文化圖書綜合樓。完成鹽城、三岔、韓家樓等8個鄉鎮文化站。完成70個農家書屋及配套圖書設備。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投資30萬元修復南街古戲臺。實現全縣8000戶、18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2012,縣第壹人民醫院醫技樓、韓家樓衛生院業務樓竣工。新建27個村衛生室供企業使用。12鄉鎮衛生院全部零差率配備、使用、銷售,衛生監督所辦公樓開工。社會保障2012新建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投資96萬元建設三岔、小河頭、韓家樓、杏嶺子四個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投資400萬成立應急分隊。完善青蓮移民新村敬老院,完成烈士陵園改造。城市建設2012年,在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和東城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實施了旅遊路、青蓮路拓寬改造、萬通南路、北豐臺公園、西城區公園建設、青蓮河綜合治理、縣城13街巷管網改造、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等20個市政建設項目,建設廉租房、公租房、亮化。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民生改善取得新成就。2012年,組織實施了160項重點工程,其中省市重點工程64項,總投資近50億元,規模和數量比2011年翻了兩番,保障性住房、農村電網改造、街道硬化、農村危房改造等44項工程全部完成;工業園區、生物質發電、沈河高速等壹批重大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96個縣級重點項目全面推進,部分項目提前完工,完成投資3.5億元。交通五寨縣位於晉西北中心,山西省12二級經濟區之壹的晉西北(五寨區)中心,山西兩大經濟軸和兩大能源基地之間,即黃河軸和同蒲軸之間。東部有安靜的煤炭能源基地,西北有神華能源基地和河南、保山、標誌煤炭能源基地,是西煤東運和晉西北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之壹。三岔鎮是南大縣,向北通往新洲、偏關縣,西北通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河曲縣、保德縣,過黃河進入陜西省,平均每天有50多輛公交車、6300輛機動車經過。是晉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壹。韓家樓鄉高家堰村、韓家樓村先後成為全省有名的汽車專業戶。2001年,韓家樓村新建韓家樓運煤平臺,年配煤1.2萬噸,三漢公路經濟發展迅速。五寨縣境內有三條過境鐵路:伊寧(寧武)-克蘭(克蘭)鐵路、神池河(河曲)鐵路和神朔-朔州鐵路。四條幹線公路:伊店(店二上)近(臨界縣)、新(忻州)包()、沐陽(水泉)、韓(韓家樓)河(河曲),橫貫東西,縱貫南北,與縣鄉公路相連,交通便利。五寨古城,風景名勝區,位於五寨縣硯城鎮。明嘉靖十六年(1527)建土城,萬歷九年(1581)擴建城舊址,用磚砌城墻。原名五寨堡城,清雍正三年(1725)更名為五寨縣(左、右、前、後、中大寨統稱五寨),墻高11.6m,底寬5m,頂厚1.67m,周長2000。城墻頂上有八座建築,東門是彭輝門,南門是迎勛門,西門是誌成門,與外界有關。青蓮河環繞東南、南北三面流淌。城內有五街八巷,東西南北,小東。東南西南現存土墻1.400米,城磚大部分已拆除,但南門口保存完好。城門的天花板上鑲嵌著石碑。南禪寺南禪寺城晉北名寺,位於五寨縣城東南5裏的南峰臺,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魏,唐代擴建。金大定二十九年和清道光十二年兩次重修。歷代多次修繕,與舉世聞名的大同雲岡石窟屬於同壹時代。它是北魏建築的傑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南禪寺將成為繼高寒草甸荷葉坪之後的又壹旅遊勝地。這座佛教寺廟背靠名山,面對著清代美麗的水域和高聳的古松。該寺雄偉壯觀,建築精美,極具佛教和考古價值。它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毀。五寨民風淳樸,人心善良。自從佛寺被毀後,人們惋惜的聲音越來越大,重建的意向越來越多。1997年夏天,社會各界人士和村民紛紛捐款捐物。經過五年的努力,寺廟重新建成,氣勢更加宏偉,現在已經成為五寨的壹個旅遊景點。還有五寨開平王墓,是壹座著名的墓,即明朝將軍常遇春之墓。位於三岔鎮六合村南,高約33米,周約500米。它被樹木環繞,景色宜人。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五寨經堂寺鄉南莊窩村的僧墓磚塔、三岔鎮的古木牌坊也極具建築文化價值。南莊窩古塔南莊窩古塔位於五寨縣原經堂寺鄉南莊窩村西南1.5km處。建於明代,密檐磚結構,高8.6米..底座是六角形須彌山,直徑2米。塔身由三部分組成,頂部為略呈拱形的圓柱體,頂部為凸檐,頂部為六邊形三檐塔。離此塔50米處,有1座石塔,分布面積東西30米,南北15米,零星有幾塊石碑,上面隱約有“明成化”字樣。南莊臥古塔是2001年全縣人民公布的3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壹。三座關帝廟五寨三座關帝廟(吳楠區蘇維埃舊址1932)位於平和縣東南部五寨鄉梅辛村夏店自然村旁,五寨沈龍山腰間,省道牛九線(現改為山九線)旁,交通便利,距平和縣、漳浦縣26公裏,土地面積780。具有古建築風格,正殿分為上下兩廳,穿過井門亭,配有四問警衛室、兩座古琉璃瓦門樓,正門和東門樓配有壹排石馬、石獅等設施;寺前綠草如茵,平地面積5000平方米。寺後有200多畝果林,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五寨有許多古城遺址,離縣城20公裏的吳王城遺址是最古老的。吳王城,又名齊魯城,出版九年,唐乾福(1178)用了五年。李和李克用聯手掩護了路軍。五寨還有五洲古城、防城古城等遺址。五寨寺廟遺址眾多,有南禪寺遺址、雪山瑞雲寺遺址、大寺遺址、五指寺遺址、馬家寺遺址、龍王寺遺址、天元寺遺址,其中以南禪寺最為著名。亮亮東西部五寨縣的旅遊景點主要包括南山生態自然旅遊區和東西部亮亮狩獵旅遊區。縣城以西12公裏有西雪山,山頂有唐貞元12年修建的雪山瑞雲寺。建於1997的東西向亮亮狩獵旅遊區,可看到56萬畝綠色狩獵場。它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狩獵場。兩梁上長滿了錦雞兒,每到春雲初夏,金花盛開,成為壹片金色的海洋,野雞、野兔等40多種動物出沒其中,別具壹格。五寨縣南山生態自然旅遊區被譽為北方的“五寨溝”、“高原上的翡翠”等景區,全溝集山、水、樹、巖、泉、寺於壹體,景色優美。五寨縣還有華北最大的天然狩獵區。荷葉坪五寨縣荷葉坪旅遊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亞高山草甸,位於五寨縣城南30公裏內,海拔2783米。它是寧武、五寨和克蘭三縣的交界處,也是五寨旅遊的主要目的地。山上古樹參天,濃蔭蔽日,與五臺山並稱清涼勝地。從青蓮河源頭,經蘆芽翠谷,向西拐至荷葉坪,距縣城30公裏。因形似荷葉而得名,海拔2784米的荷葉坪亞高山草甸是管涔山的最高峰。五寨八角白,名優特產,久負盛名。有“五寨八角白,克蘭洋蔥”的美譽。它不僅大而緊,而且甜而脆,營養價值很高。其維生素C含量僅次於辣椒,但高於菠菜、蘿蔔等普通蔬菜。多年來,它壹直被當地人用作冬季蔬菜。此外,大東溝的芥菜、李家坪、蘆芽山的銀盤菇都是忻州地區有名的。蘆芽山荷葉坪景區廣闊的原始森林中盛產銀盤菇。它在潮濕涼爽的空氣中叢生生長,傘狀蘑菇蓋,肉質細嫩。從根部到頂部呈乳白色,大如盤子,故稱“銀盤”。蘆芽山銀盤菇不同於壹般的蘑菇,只生長在蘆芽山草叢中的“圈道”上。清代傅山在《蘆芽銀盤》詩中寫道“秋雨蘆芽銀盤,香貼天花板,牙冷”。五寨粉條山西省西北高原的五寨縣盛產優質土豆。幾百年前,土豆粉是由土豆制成的。與水稻、小麥、玉米、高粱壹起被稱為世界五大農作物,營養成分齊全,易被人體吸收,在歐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稱號。五寨豆腐五寨豆腐已有數百年歷史。此外,清廉的河水順山而下,蘆芽山的黃芪、黨參、靈芝等野生植物流入河中,水質甘甜純凈。這水用來加工豆腐,豆腐白嫩,富含各種營養。據有關史料記載,清朝雍正年間,每壹個住在五寨的縣令,都必然要派差役日夜往香京運豆腐。

  • 上一篇:全國私募基金排名(原5篇)
  • 下一篇:乙二醇上市公司業績好的股票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