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狀況、資金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對理財和壽險的需求也不同。個人成長的生命周期、家庭的生命周期以及個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都與個人理財規劃的制定密切相關。
總的來說,“346”理財法是指理財規劃師要根據客戶不同的家庭、收入水平、年齡段,為客戶提供科學、客觀的理財規劃指導。具體來說,“三四六”理財法中的“三”是指“三個收入”:高收入人群、中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四”是指“四種家庭”:形成型家庭(從結婚到生孩子)、成長期家庭(從孩子出生到完成學業)、成熟型家庭(從孩子工作到夫妻退休)、老齡化家庭(從夫妻退休到去世);“六”是指“六個年齡段”:探索期(15-24歲)、建立期(25-34歲)、穩定期(35-44歲)、維持期(45-54歲)、空巢期(55-64歲)、養老期(65歲)。
二、運用“346”理財方法進行個人壽險規劃。
(壹)“六大”年齡階段與壽險購買
人是家庭的組成部分。在個人成長的生命周期中,不同年齡階段的個人收支狀況差異很大,當然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我們以十年為壹個年齡段,將個人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六個年齡階段,分別對其理財需求進行討論和分析,從而確定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理財規劃。
1.探索期
探索期在15-24歲之間,約10年。在探索期,個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高等教育階段的院校選擇,畢業後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出國深造的費用需要提前考慮。財務方面:這個時期個人壹般是單身,生活狀態是和父母住在壹起或者在學校宿舍。
這種短期的個人收入通常比較單薄,可能來自兼職或者父母的零花錢,還有學校的獎勵和助學金。所以在壽險規劃中,由於收入有限,主要考慮保費較低的意外險和醫療險。學生可以考慮為學生購買綜合保險,單身青年可以考慮購買保額為65,438+00-20萬的定期壽險或保額為20-40萬的意外身故保險,受益人為雙方父母。
2.成立時期
成立期在25-34歲左右。此時個人剛剛步入社會,工作和事業剛剛起步。他們的財務特征非常鮮明:低收入高支出(“月光族”基本都出現在這個年齡段),大多數人都會在這個階段選擇擇偶、結婚、生子的人生路線,因此往往因為資金匱乏而不得不向父母求助。建議年輕夫婦現階段努力提高銀行儲蓄;並且註意積累資金,準備好買房的首付。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保額為年收益5-10倍的定期壽險,以配偶為受益人。(2)購買保額為年收入2-5倍的定期壽險,以子女為受益人。(3)根據實際情況購買少兒教育保險。
3.穩定周期
穩定期在35 -44歲左右,大家基本都有10年左右的工作經驗。過了這個階段,個人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個人經濟準備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人,首先孩子已經進入小學或中學,所以家庭要積極為孩子的高等教育積累足夠的教育資金;其次,很多人在這個年齡已經買了自己的房子。如果是貸款購買,需要準備足夠的資金來償還住房貸款。再次,此時人已步入中年,在退休養老方面也要有初步的準備意識。
壽險規劃方面,除了前幾個階段購買的保險,由於綜合財力的增加,還可以增加購買保險的品種:(1)購買定期壽險,保額始終等於所欠房屋貸款的金額,是保額遞減的壽險。它的意義在於,如果還款人因為壹些意外原因不幸身故,房屋貸款可以由保險公司償還,而在世的家人也不會因為銀行拍賣而失去房子。(2)購買教育保險,繼續為未來教育階段的孩子規劃教育費用。
4.保養周期
保養期大概在45 -54歲。個人經過20年左右的努力,會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此時經濟實力最強。理財規劃方面:孩子基本處於高等教育階段(本科或研究生),之前已經準備好了孩子的教育經費;貸款買房,住房貸款已基本還清;所以這個時候個人理財的主要目標就是準備足夠的養老金。在壽險規劃上:(1)購買足夠的健康險,以滿足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增加的醫療費用和護理費用;(2)買養老保險,越早買越好。買的越早,同樣的保險費就越少。當然,由於此時個人經濟實力最強,有條件購買保險的個人,在考慮其保障功能的同時,也可以考慮保險的投資功能。
5.空巢期
空巢期大約在55 -64歲,這個階段大部分人都處於退休前後的時期。從職業生涯來看,這個階段大部分管理者應該是高級管理者;並且技師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從而成為高級技師或高級工程師;子女壹般都有工作,可能繼續和父母住在壹起,也可能在外生活。理財情況: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采取穩健的理財策略,減少投資產品的購買,增加存款金額,增加穩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金額。壽險規劃:(1)購買養老保險的,要繼續繳納保費,如果覺得金額不夠,可以適當增加保額;(2)考慮遺產規劃的問題,可以買終身壽險,因為保險具有法定的避稅功能。
6.養老金期限
領取養老金的期限是65歲以後。如果公司再就業,可以繼續發揮余熱,也可以做顧問。這個時候孩子基本都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理財規劃:領取壹份養老金,平安度過晚年,理財產品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壽險規劃:領取養老保險金直至身故。
(二)“四無”家庭人壽保險的購買
個人理財不僅要分析個人成長的生命周期,還要考慮家庭的生命周期,因為理財規劃是按照整個家庭來做的。家庭生命周期可分為四個時期: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形成期是從結婚到孩子出生,成長期是從孩子出生到完成學業,成熟期是從完成學業到夫妻退休,衰老期是從夫妻退休到去世。壹般來說,在形成階段,家庭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強,然後高風險投資的比例逐漸降低,儲蓄、養老、醫療的儲備逐漸增加。
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財務需求
循環
家庭變化
風險容忍
主要家庭支出
保險安排
形成期
結婚到生育子女(1-3歲)
很強
購買
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加,增加人壽保險的保額。
生長階段
從出生到完成學業(18-22年)
強烈的
高等教育
以教育年金的形式儲備子女教育費用
成熟期
子女工作到夫婦退休(10-15年)
較弱的
為退休做準備
用養老保險或遞延年金為退休做準備
熟化期
夫妻退休,直到都去世。
無力的
生活和醫療費用
投保護理險或將養老保險轉為即時年金。
1.形成期
形成期是指從夫妻結婚到孩子出生的時期,壹般為1-3年。這壹時期的財務狀況:從單身時期的不穩定性來看,很多夫妻會自己買房,所以要準備好首付,規劃好未來孩子的教育資金。壽險規劃:(1)購買醫療保險和意外險,防止因重疾或意外導致財務狀況大幅波動;(2)購買定期壽險,以配偶為受益人,防止自己死亡和配偶生活狀況下降;(3)購買定期壽險,壽險的保額等於按揭金額,避免因還款人死亡導致房子被拍賣。
2.生長期
成長期是指從孩子出生到完成學業這段時間,壹般持續18-22年。家庭狀況方面,夫妻雙方工作經驗不斷提升,工作技能不斷加強。與此同時,孩子們的年齡逐漸增大,他們的經濟狀況:家庭收入逐漸增加,教育費用不斷增加。隨著家庭收支逐漸進入穩定狀態,投資理財產品的購買數量也要逐漸增加。壽險規劃:(1)購買教育保險,為孩子積累教育保障;(2)購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解除夫妻年齡增長帶來的後顧之憂;(3)購買新的投資型保險,包括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
3.成熟
成熟期是指從孩子工作到夫妻退休這段時間,壹般是10-15。此時家庭已進入完全穩定期,子女經濟獨立,家庭收入穩步增加,支出不斷減少,總資產不斷增加,負債逐漸減少,事業也進入高峰期,但夫妻雙方年齡漸長,身體狀況下降。財務安排:主要任務是為養老金增加做準備,風險投資比例逐步降低,穩健投資比例要有所提高。壽險規劃:主要是購買養老保險,退休後增加退休養老金。
4.熟化期
衰老是指夫妻退休到死亡的這段時間。隨著整體收入的下降,生活和醫療費用不斷增加,家庭抗風險能力逐漸下降。在財務安排上,要強調資金的安全性,降低風險投資的比例,安排好後半生的資金和善後的安排。壽險規劃:從養老保險中領取養老金。
(三)“三”收入水平與壽險購買
根據經濟收入,消費者分為高收入階層、中高收入階層和中低收入階層。[4]通過分析自己的主要風險,制定合適的人壽保險計劃。
1.高收入階層
高收入階層是指那些經濟收入水平極高,在國內名列前茅,抗風險能力非常強的人群。通常指的是先富起來的人,比如成功的企業家、老板、體育明星等等。這些人的財務狀況有壹個特點,就是收入和支出都很大。壽險規劃:(1)購買終身壽險,為妳的巨額遺產合法避稅。雖然我國遺產稅的征繳還在規劃中,但開征大額遺產稅是遲早的事;(2)購買意外險時,高收入人群發生意外後的財務波動較大,對家庭影響較大,因此意外險可以使高收入人群的意外支出更加穩定;(3)買健康保險。高收入人群出現健康問題後,收入損失大於其他階層。所以需要購買高端的醫養結合型健康險,解除健康問題的後顧之憂。簡而言之,高收入人群可以購買保險、健康險、終身壽險等保險,保費占其年收入的20%左右。
2.中高收入階層
中高收入人群是指生活優越,收入水平高且穩定,但不再享受國企福利制度的人群,如外企高級職員、中高層管理人員、高級技師等。這部分人購買保險的能力強,對保險的需求大,對保險的認可度高,所以是保險銷售的主要對象。在壽險規劃上:(1)購買養老保險和終身壽險,為退休和身故解除後顧之憂;(2)購買健康保險和醫療保險,避免因身體健康問題導致收入大幅下降;(3)購買新的壽險,中高收入人群生活相對富裕,購買基本保險後往往有結余資金。可以考慮購買分紅型、萬能險、投連險,實現資產的穩定增長;(4)投保意外險,以家庭成員為受益人。簡而言之,中高收入人群可以購買養老險、終身壽險、健康險、投資險、意外險,總保障低於高收入人群,總保費占年收入的10%-20%。
3.中低收入階層
中低收入階層是指收入低、福利低、抗風險能力低的三個低收入階層。因為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部分人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就買保險而言,中低收入群體分為兩類:壹類是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無力購買任何商業保險;另壹種是除了滿足衣食住行的需求外,還有盈余的收入和購買保險的能力。由於我國社會保險能力有限,很多人還是需要購買商業保險來補充。壽險規劃:(1)買定期壽險和短期意外險。由於收入低,盡量考慮保費低、保障全面的險種;(2)買醫療保險,因為中低收入者抗風險能力弱,保持健康重疾最重要;(3)如果選擇儲蓄型保險作為投資品種,生活不會富裕,儲蓄型保險出險失敗可以返還本金。總之中低收入者可以買意外險和重疾險,保費占年收入的3%-10%。
三。結論
總之,壽險是個人理財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壹,在個人理財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理財工具所不具備的優勢和特點。目前保險的概念正在逐漸深入人心,人們應該高度重視壽險理財。“346”理財法作為壹種理財方式,將個人分為不同的年齡段和收入水平,將家庭分為不同的時期分別進行理財。該方法在財務管理上更高效、更科學,並已成功應用於壽險財務管理中。因此,每個保險公司的代理人都應該熟悉“346”壽險理財方法,以便更高效地為客戶制定更好的壽險理財方案,更容易實現公司壽險產品的成功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