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公共服務費收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物業管理費;
物業管理費有兩種收費方式:“合同制”和“約滿酬金制”。合同制是指業主向物業管理企業交納固定的物業服務費,利潤或虧損由物業管理企業享有或承擔的方式。承包責任制是指物業管理企業按照雙方約定的物業管理收費標準收費,無論管理質量和經營利潤如何,都由物業管理企業承擔,與業主無關。約滿酬金制是指從預收的物業服務資金中,按照約定的比例或金額向物業管理企業支付約滿酬金,其余用於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費用,余額或不足部分由業主享有或承擔的物業服務收費方式。?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雙方協商確定的預算預收基本費用,並在壹個會計年度結束後進行決算,多退少補給業主。在這種模式下,物業管理企業只拿業主事先約定的那部分報酬(報酬可以預先設定提取比例或固定金額)。
二是物業公司提供的綜合多元化收益。
這裏的多元化業務包括:媒體資源管理、場館資源管理、經營性物業和其他業務。媒體資源的開發和運營包括框架、數碼、電子屏、燈箱、路牌、大門、戶外、宣傳欄、電梯門、內墻等固定區域媒體運營,以及橫幅、海報、傳單等臨時媒體運營。場地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包括:社區內外的場地管理,如展會,固定區域的長期運營,如銀亭、ATM、酸奶機、物流櫃、飲水機等。經營性物業,包括倉庫和門面,負責體育場館、遊泳池、俱樂部和娛樂設施的經營管理。
三、物業公司提供有償服務管理(增值服務勞務費收入)。
包括但不限於房屋維修、家政、快遞代收代發、房屋代理交易、牛奶報送、兒童接送、室內裝修、印刷、商務服務。
目前國內大部分物業管理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是物業管理費和多元化經營收入,但政府價格部門對物業管理費的收取壹般會給出定價或指導價,這是業主或業主大會接受的價格。當壹個物業管理區域的物業管理費確定後,物業管理費的收入基本上就成了壹個固定值。所以物業管理費基本在控制範圍內,這就限制了利潤率(比如壹般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最高利潤率大概是10%),所以物業公司不可能從物業管理費中獲取高額利潤。與此同時,許多物業公司設立了增值服務,以彌補利潤的不足。然而,由於自身資源、能力和人員素質的限制,服務水平低(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和服務項目少,增值服務的利潤空間沒有被物業管理公司充分挖掘。作為房地產產業鏈的末端,80%的物業管理公司由於盈利模式簡單、渠道單壹、人力成本上升而處於虧損狀態。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4-28。目前的購房政策請參考實際情況。)
點擊查看更全面、及時、準確的新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