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宏談中國先鋒藝術”第五講,聚焦中國當代雕塑異軍突起。深圳美術館研究員、著名藝術評論家路宏在本期繼續闡述中國影像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講堂文章
影像藝術泛指壹切以高科技手段為媒介的藝術,包括觀念攝影、影像藝術、電腦數碼藝術和FLASH等。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影像藝術的出現受到了西方影像藝術的影響:首先,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影像藝術逐漸取代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在西方的許多重要展覽中成為主流;其次,中國相當多的影像藝術可以在西方的圖畫書中找到。或許,這應該算是壹個必經的階段,或者說是模仿必須付出的代價。然而,這壹事實得到了這樣壹個事實的支持,即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各種新媒體及其制作的公眾形象大規模進入中國社會。這種客觀的現實環境使得敏感的藝術家不僅對現實有了全新的生活和藝術感受,而且自覺不自覺地開始使用數碼相機、電腦、電視、電子顯示器和投影儀等新媒體和相關技能進行藝術創作。
中國的影像藝術雖然出現很晚,但發展很快,很快就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壹個重要原因是藝術家有意識地運用現實的生活經驗和視覺經驗。從表面上看,中國的影像藝術相對於傳統的架上藝術所完成的只是媒介和影像制作方式的轉變,即從“手工影像”到“電子影像”,但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完成了創作方法論上的壹次重大轉變。事實上,後者對中國當代架上藝術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壹點也可以通過壹些中國當代架上藝術作品中找到。眾所周知,在傳統經典的架上藝術中,它的意義在於具體的故事和事件。為了準確生動地向觀眾介紹故事和事件,許多畫家壹直采用“反射”的方法論,即以非常“寫實”的手法畫出接近真實場景的畫面。另壹方面,視頻藝術是不同的。其意義在於創作者在虛擬的前提下,對各種概念和符號的任意運用和組合。可以說,影像藝術家采用的是“建構主義”的方法論。其基本出發點是:試圖從文化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切入具體的文化問題,從而推動中國當代文化的健康發展。當然,對於中國的影像藝術來說,如何在充分研究新媒體的基礎上,進壹步凸顯中國的身份——即明智地運用中國的影像和中國的方法來揭示作品的概念,仍然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在參與國際對話的過程中越來越突出。
本次講座的課件
和熊貓米圖片1999。
自5月1999起,趙半狄系列作品《趙半狄與熊貓咪》得到北京地鐵廣告公司的支持,在各地鐵站的出入口、車廂、通道、海報、站臺燈箱等處張貼。作為當時唯壹與商業廣告並列的公益廣告,趙半狄的作品不僅涉及了人們所關註的現實問題,而且以幽默的敘事意象有效地消除了作品意義的封閉傾向。
和熊貓米讓公益話題深入人心,被認為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積極參與社會的壹個顯著標誌。
趙半狄,1965年出生於北京,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在他是壹名職業藝術家,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代表作是《趙半狄》和《熊貓咪》。
相關鏈接
視頻藝術的興起
中國當代藝術家第壹次全面的、感性的接觸影像藝術是在1990。今年漢堡學院的Mijka教授帶來了壹些視頻在中國美院播放,讓壹些藝術家深受影響。然而,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國的壹些藝術家從壹開始就將視頻視為壹種表達個人體驗的新的藝術手段,這與西方壹些藝術家以政治激進主義的態度使用視頻是不同的。20世紀90年代,張培利、、、林、等人在影像藝術領域表現突出
到1996,全國各地以影像為媒介的藝術實驗已經不少,“現象影像”藝術展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策展人是邱誌傑和吳美春,展覽的作品可以分為兩類。壹個是對媒體本身的反思,往往結構簡單明了;另壹種是結構復雜的場景,以視頻圖像為工具,作品層次豐富,情感因素較多。此後,各地出現了壹些完全由影像藝術組成的個展,壹些人的作品也頻繁出現在國外的展覽中,這標誌著中國的影像藝術終於走向成熟。
電腦數字藝術,網絡藝術
藝術和閃光藝術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IT行業的快速發展,個人電腦上的編輯設備變得越來越普及。因此,影像不再僅僅被視為社會學的工具,而是作為壹種相對獨立的藝術媒體。這使得許多藝術家開始探索交互式多媒體和網絡作品。
此外,自從1999正式推出Flash版本4以來,也就是說隨著計算機圖像技術的日新月異,其動畫制作和劇本剪輯都大大加強了。所以在短短的壹年時間裏,Flash團隊發展迅速。根據當時出現的作品來看,有MTV型(姜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動畫型(齊的《傾城之戀》)、互動遊戲型(玩我吧)、...總之,電腦數碼藝術、網絡藝術、Flash藝術因其更大的靈活性和發展空間而深受青年藝術家的喜愛。
年輕柏拉圖式玩具攝影武曉軍1998
作者經常通過捏造事實來捏造壹些歷史,所以他采用了用泥塑搭配場景的方法。它的場景都是老電影形象的改編。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兩個具有漫畫特征的泥人,他們似乎處於壹種問路的狀態。顯然,作者在攝影過程中強調了思想的表達,而不是紀實。
武曉軍代表作:秘密行走的玩偶(新視頻裝置)。
喊視頻徐震1999
徐震的行為極其簡單,妳可以看到為了得到形象隨便拋出的誘餌。他在不同的公共場合大聲尖叫,當人群驚訝地回頭時,他拿起了錄音按鈕。以厚顏無恥的醜陋為代價,藝術家終於捕捉到了集體無意識和脆弱的瞬間。
徐震,1977,上海人。1996畢業於上海美術學院。現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