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豐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的成功設立和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政策引導、服務支持和模式創新。基本經驗和體會如下:
第壹,加強協調、引導和支持是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快速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從最初籌備到開業運營,始終加強與市、區黨政部門和當地企業的協調溝通,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宣傳,爭取政策,尋求支持。在籌建階段,西峰區政府專門組織召開了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村鎮銀行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區財政撥付654.38+0.5萬元用於前期工作,建委、工商等相關部門專門做了選址、辦證等相關事宜的配合。公安、消防、工商免收3500元註冊費,國稅部門批準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享受與農村信用社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開業運營中,區政府協調相關單位將農村的資金盡量存入村鎮銀行。市、區黨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村鎮銀行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第二,依托城市、面向農村是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基礎。從慶陽的情況來看,農村經濟比較薄弱,農民收入水平低,相當壹部分農民進城經商務工,農村資金流入城市的現象比較嚴重。如果單純從服務農村經濟的角度出發,將村鎮銀行設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偏遠鄉村,必然導致存款來源少、業務發展慢,最終影響村鎮銀行支農成效。有鑒於此,他們提出了依托城市、面向農村、服務農民、輻射農業的理念,在慶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峰市創辦了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正是這種區位優勢,使得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有了吸收存款的來源,有了拓展業務的市場,業務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支持三農奠定了資金基礎,發揮了城市資金流向農村,依托城市反哺農業的作用。
第三,多元化的資本註入和科學的組織架構是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西豐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由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其中銀行資本占25%,非金融機構法人資本占23%,自然人資本占52%。這種資本組合和結構有利於避免銀行機構作為發起人持有過多股份的負面影響,將村鎮銀行視為自己的分支機構控制決策和幹預經營,促進形成民主管理、科學決策的公司治理結構,幫助更多的企業法人和自然人股東關註村鎮銀行的經營,支持其發展。法人股東中部分企業註銷了原來在其他銀行機構開立的結算賬戶,在村鎮銀行重新開戶,部分股東將自己的錢轉到村鎮銀行,並積極向親友宣傳村鎮銀行業務,吸引存款,介紹貸款,對村鎮銀行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引導和推動作用。
第四,堅持創新、註重管理是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壹是創新信貸品種。在充分分析了地方國有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信貸產品的優劣勢後,研究推出了“單筆最高2萬元滿足農戶小額信貸需求”、“單筆最高20萬元滿足城鄉結合部個體工商戶需求”、“單筆最高50萬元滿足微型企業需求”三種貸款。二是創新擔保方式。主動去包頭市商業銀行學習他們的小企業貸款管理經驗,及時調整信貸策略,推出等額本息每月還款方式。與慶陽眾信擔保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擔保公司開設擔保資金賬戶,按存入資金的兩倍發放貸款,有效緩解了銀行貸款和客戶擔保抵押難的問題。與天安保險公司聯合推出貸款意外險,辦理貸款保險業務36筆,保費收入3520元。三是創新管理方式。嚴格貸款“三查”制度,制定了《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信貸操作指南》,從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設計了壹套操作方案,制定了信貸風險管理操作細則,有效規避了道德風險。四是創新服務方式。人民銀行不批準開戶時,充分利用農村信用社的網絡進行結算。為解決跨行結算問題,及時與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協商,開通了“瑞士瑞信銀行網上銀行”業務,解決了開戶企業的跨行結算問題。
第五,加強監管和服務是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為確保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各項業務的健康運行,設計了3種基礎報表和8種輔助報表,重點關註存貸比情況、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率、支農貸款占比、不良貸款占比等65,438+00項監管指標,加強監測分析。建立了每周報告制度。每周向分局匯報業務開展、監管指標落實、新業務開展、制度建設、安全管理、高管活動等情況,並全程跟蹤監控。我們建立了發起行、監管部門和村鎮銀行共同參與的有效監管機制,研究制定了《瑞士瑞信銀行村鎮銀行監管實施辦法》,建立了長效監管機制,為其健康平穩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