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車何苗苗
牙醫收入的區域鄙視鏈
3月22日,國內口腔連鎖醫療企業瑞爾集團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市場首家口腔專科連鎖企業,中國口腔行業首家民族品牌連鎖上市公司。
它的上市使私人牙科診所和高收入牙醫進入公眾視野。財報數據顯示,專註高端牙科的瑞爾齒科全職醫生平均收入為128.79萬元,而口腔修復科主任牙醫黃健生在微博中表示,瑞爾最高薪酬為60.07萬元。
這是壹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在以高薪著稱的互聯網上,阿裏P7的最高年薪(總承包收入)只有654.38+0.2萬。
乍壹看,牙醫似乎是壹個比互聯網更值得年輕人從事的行業。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和國內很多行業壹樣,基於城市和工作年限,牙醫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是存在的,但牙醫之間的收入差距高達幾十倍。
以四線城市為例,普通牙醫收入約65438+萬,最高的主任只有2030萬,而壹線城市的牙醫收入可以輕松達到百萬以上。
和四川四線城市的牙醫聊天。在她的故事中,我發現壹二線城市的牙醫和四線及以下城市的牙醫就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消費群體、本地市場甚至是賺大錢的方式。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月薪1萬英鎊仍然不是壹份好工作。"
宋媛媛在四川壹個人口僅200多萬的四線城市當牙醫。她其實有兩份工作:壹份是公立醫院的全職,壹份是私人診所的兼職。前者壹個月能拿七八千,後者壹個月兩千,加起來壹個月壹萬左右。
這是壹個小於上壹個收入,大於下壹個收入的收入。
在當地,城市居民月收入才3000出頭,她的收入在當地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了。雖然和壹線城市有差距,但是因為城市發展速度不同,這種差距必然存在。
“那為什麽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呢?"
宋媛媛頗為無奈地說:“因為學醫投入大,產出少。”
完整的醫學教育需要八年,本科生五年,研究生三年。但是對於很多小城市的人來說,八年的學習太長了,持續的學費投入會太多,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本科五年後嘗試去醫院工作。
在四川,因為華西口腔這塊招牌,整個醫生行業,尤其是口腔領域,參與度非常高。
我從宋媛媛畢業的時候,壹個比較順利的路徑是申請三年的西部扶貧項目,然後用這段經歷的加分加入成都當地比較好的醫院。宋媛媛走了這條路。
宋媛媛參加副業項目時,醫院外的風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但在她支撐的三年裏,內卷之風從東向西吹,成都三甲醫院的學歷要求從本科提高到研究生甚至博士。在宋媛媛的支持下,很難留在成都,於是壹層壹層往下走,最後在壹個四線城市的公立醫院找到了工作。
想要找到更好的工作,至少需要本科+研究生學習,再加上2、3年優質醫療單位工作經驗,整體需要11年。
“11年,妳在其他行業積累了很多東西,收入翻了壹倍,但做醫生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要想漲工資,需要擠破腦袋才能升職。這個過程通常需要6,654,38+00年。在小城市,大家都盯著這個位置,無疑難度更大。很多晉升甚至需要654,38+00年以上。
“可是妳當了幾十年的導演,壹個月能拿三萬塊,也就頂了。這還是壹周工作6天,每天都很忙的情況。”
所以在壹線四線城市,壹個公立牙醫的官方收入大多在654.38+萬到30多萬之間。雖然底線有保障,但是向上的上限低,基本屬於收益壹目了然。
“私人診所會好壹點嗎?”
“私人診所要想生存,需要多年的用戶積累,否則很容易破產,這和公立醫院發展需要的時間和收入沒有太大區別。”
在大眾點評上,搜索成都口腔診所有7600多條結果,競爭異常激烈。
同時,醫生也不是壹個輕松的行業,病人多的時候容易忙不過來。每個醫生晚上都要上夜班,從晚上8點到早上8點。雖然所有醫學生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是每個做醫生的人都要熬夜。
忙碌,經常上夜班,雖然收入穩定但變化不大,這些因素導致了宋媛媛對學醫的幻想破滅。她在聊天中多次重復:“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小城市的牙醫不得不通過講課和賣書來賺錢."
小城市的醫生如何致富?
但聽了宋媛媛的解釋後,兩個問題出現了:
第壹,為什麽壹線城市的牙醫能賺這麽多?很難把幾十倍的價格差直接歸結為“城市發展速度不同”。
第二,為什麽大家平時接觸的小城市牙醫看起來都挺有錢的?
正是在這兩個問題上,宋媛媛指出了壹線城市、新壹線城市和低線城市所面臨的市場條件和職業發展路徑的差異。
牙醫的收入差距主要來源於收費和患者數量。
在成本構成上,由於90%的耗材來自國外,沿海和內陸地區的耗材成本差別不大;在設備方面,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會有壹定的成本差異,但這種差異會在費用方面得到補償。使用好設備的醫院和診所面向中高端人群,整體收費會高壹些。
私人診所內部通常包括牙椅、拍片機等設備,但進口和國產差別較大。
然而,真正擴大這壹費用差距的是技術。
在壹線城市,技術高超的牙醫壹顆牙可以要價上萬。當地人願意為技術買單。但這種支付意願基本只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壹線和新壹線城市。
在宋媛媛工作的四線城市,大多數消費者還沒有“牙齒很重要”的概念。
他們壹般會等到牙疼到無法忍受的時候再去看醫生。此時壹般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根管治療壹套耗材的費用通常是400 500元,加上設備的使用,醫生的時間和精力,最低手術費用是1500 2000。這是大多數當地人無法接受的。這筆錢甚至可以支撐壹些家庭壹個月的開銷。
讓宋媛媛印象深刻的是,十五六歲的孩子經常來看病,牙齒都壞了。她告訴父母,需要做根管治療,大概需要2000元。很多家長的第壹句話是:“能拔嗎?”
“在很多內陸小城市,口腔科不是剛需。對很多本地人來說,就算沒牙吃軟粥也能活下去,所以這不是個事兒。”宋媛媛總結說,“不同線的其他城市面對的消費群體完全不壹樣。”
這直接導致許多牙科業務在低線城市滲透力不強。
“比如定期檢查、洗牙在這裏很少;比如壹般的牙齒治療、根管治療、牙髓手術、義齒修復等。,大部分也會拖下去;至於願意花錢做正畸和種植的就更少了,因為很多人覺得這錢貴,沒必要。”
十幾歲的青少年
牙齒保健和牙齒護理觀念的缺失以及當地平均收入水平的限制,最終導致來看牙的人越來越少,願意花大價錢買牙的人也越來越少。
在牙科社區內,實際上對這種情況有清楚的認識:
“想做好嘴裏的工作,壹線和新線都可以。二線看城市,三線看個別城市。沒錢再賺了。”
“那麽看起來很有錢的牙醫是怎麽賺錢的呢?”
宋媛媛擺了擺手,“現在,那是另壹個辦法。往上爬,爬到教授,出去講課,講課,教學生,開輔導班,賺取其他收入。這些才是大頭。”
“小城市的普通醫生就沒有出路了嗎?”
宋媛媛沖我笑了笑,搖了搖頭。那眼神好像在說:妳在做夢嗎?
在口腔江湖中,大小城市間溝壑分明。
“牙醫要想發財,就得靠* * *發財。”
在牙科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壹線城市、新壹線城市、低線城市之間有著明顯的差距。
在經濟發達的城市,當地居民對牙齒保健和美容有需求,並願意為此付費。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也是如此:牙科行業的發展與收入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
以美國為例。1961987年,美國人均GDP從4000美元增長到2萬美元。在這個過程中,牙齒護理市場經歷了快速增長,人均牙科支出從15.2美元增長到104.5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6%。
1980左右,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00美元,口腔、正畸中的高價值、非醫保報銷項目迎來快速發展,這也證明了收入達到壹定數額後,口腔會迎來快速發展。
在美國,人均牙科支出和收入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017年中國壹二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或接近9000美元。在壹份行業研究報告中,有分析師將“種植和正畸”視為中國口腔行業未來的兩座金礦。但在低線城市,很多人對牙齒的需求還是建立在“能用”的基礎上,他們為牙齒付費的意願很低。
宋媛媛補充說:“無論是在公立醫院還是診所,賺錢的主要方式是讓更多的人看病並付費。但是我們平時看,五個人裏有壹個人願意治療就不錯了。而且壹般會選最便宜的。”
由此,經濟收入、牙科意識、支付意願的差異,最終導致壹線和新線口腔醫學、低線口腔醫學發展的差異,以及醫生收入的差距。
牙科第壹股上市能否讓整個行業受益?這個恐怕需要打個問號。
在低線城市,消費需求、能力、市場都還沒有開發出來,大概很難談賺大錢。
隨著牙科的發展,內部競爭變得非常激烈。宋媛媛所在的四川,因為華西口腔的存在,競爭激烈。目前已經發展到醫生+好的實習進入成都比較好的口腔醫院。
北上廣深這些老壹線城市,因為發展早,收入高,參與較多。
這種內卷化導致了醫療資源在不同城市間的分配不均,醫療資金的實力大於城市的需求。
華東地區的牙科行業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來源:牙科醫生說明書
這是壹個受地區影響很大的行業。宋媛媛希望口腔護理的概念和低線城市的經濟發展能夠同步發展。
起初,她進入這個行業是因為牙醫有更多的自由(無論是在醫院還是診所),只有當大眾的需求上升時,她才能更靈活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牙醫會繼續沈淪。
不同城市之間口腔醫學的發展現狀,其實是過去中國快速發展和城市之間發展速度不同的壹個縮影。
這種費率差異並不局限於收入水平,而是包括了公民的消費觀念、行業發展、就業等諸多方面。
互聯網在壹定程度上抹平了壹些地域差異,但是當行業落地到具體的城市,不同的城市氣質,不同的城市市民,會讓這個行業在當地的發展看起來完全不壹樣。
“生在淮南的橘子是橘子,生在淮北的橘子是橘子”這句話,今天依然適用。
但另壹方面也意味著機遇。
在低線城市的口腔發展潛力沒有被充分激發的情況下,誰能培養這類地區用戶的消費習慣,建立高忠誠度的用戶群,誰就能成為低線市場新的獨角獸。
-結束-
外部相互作用
和我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