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借錢有三種方式:都不容易。

借錢有三種方式:都不容易。

“商業模式可以建立,但監管風險和輿論風險無法避免。”曾經在某銀行信用卡中心工作的陸萍(化名)想開辦現金貸業務。經過壹個多月的研究,他最終選擇了放棄。

雖然,在接受《遇見財經》采訪時,他也承認自己貪戀資本青睞、賺得盆滿缽滿的現金貸公司。

“如果我做現金貸,擺在我面前的有三條路。”魯平豎起三根手指,把手抽了回來。“但這不是什麽好辦法。有些路現在走太晚,有些路現在走太早。”

高利率帶來高風險。

"要麽高利率帶來高風險."這是魯平觀察到的第壹條路。

他大致規劃了壹下,如果做發薪日貸款,定價必須在年化利率100%以上才能覆蓋高風險,如果做現金分期,定價應該在50%左右。魯平這裏的定價或利率指的是EIR(實際有效利率),即必須支付的利息和服務費的綜合成本。

壹般來說,現金貸其實是可以分類的,比如風險更高的發薪日貸款模式和更接近消費信貸的現金分期模式。前者可能是“1萬元7天”,後者可能是“1年1萬元”。

但魯平的模擬定價,顯然已經觸及了監管和輿論給出的底線。

但在陸平看來,發薪日貸款應該計算日利率和總成本,而不是折算年化利率,與36%的所謂高利貸警戒線進行對比;現金分期是在每月還款壓力可承受的前提下,讓借款人提前使用資金滿足生活需要。這是這些產品的出發點。

美國學者王茂林·莫爾斯指出,即使在美國,發薪日貸款的綜合定價按年化計算也可能達到300%。因此,這種形式的現金貸款在美國也有爭議。

但是,如果監管的最終重點是對各種現金貸模式統壹定價紅線,那麽風險最高、因此定價也最高的發薪日貸款模式很可能最先成為炮灰。魯平的想法沒有壹個能實現。

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加漫不經心和復雜,讓陸平原本自信的語氣變得曖昧的,是市場上正在收高息的現金貸,但並不是所有的都有清晰的模式,甚至有很多平臺弄個票就走人。所以這些平臺收取的高額利息,本質上並不是平衡風險的計算問題,而是在監管真空期獲取超額利潤的工具。

如果說,落地靴子的強力監管,可能需要給試圖探索現金貸行業發展道路的平臺適當的彈性,那麽這些以現金貸為業務的高利貸平臺,應該是“亂世所用”。

據業內觀察人士介紹,這類公司的貸款申請率極高,且不分層、不區分用戶。所謂“黃賭毒可以放,利息高得嚇人”。這些平臺還通過借款人違約後收取高額罰息或違約金的方式“另賺壹筆”,並可能輔以更激進的催收方式。催收中還隱藏著壹套“收”的玩法,即通過語音引導,把高風險客戶扔給下壹個現金貸平臺。

魚龍混雜的灰色地帶,有發展空間和套利機會,但魯平認為現在入市為時已晚。不管妳想做“魚”還是“龍”,如果36%的年利率壹刀切——

“什麽都不會發生。”

降低利率的可能性

有什麽辦法可以達到36%以下的EIR?路平想探索第二條路。

曾經在魯平工作過的某銀行信用卡部也有網貸審批的現金貸業務,內部綜合利率年息18%多壹點。陸平的創業公司可以翻譯這種模式嗎?

他搖了搖頭。資本成本、客戶獲取和客戶細分以及客戶數據積累...這些和市場化公司、商業銀行的現金貸業務不是壹回事。

壹個大概框架的計算問題是:貸款定價=資金成本+獲客成本+風險成本(壞賬和可能的撥備)+運營成本+利潤留存(不排除公司階段性補貼利潤來追求獲客)。

資金成本始終沒有跑出最終貸款定價“面粉貴,面包貴”的邏輯。

在魯平工作過的股份制銀行,卡中心主要從總行獲取資金,市場化定價可以比照AAA級債券,即成本4% ~ 5%。這是現金貸公司趕不上的優勢。

現金貸平臺的最低成本來自股東的支持,但這部分資金顯然無法增加;個別有現金貸業務的頭部消費金融公司走了發行ABS(資產證券化)的道路,成本在6% ~ 7%左右,但其ABS發行仍處於試點階段,總量較小,流程較長;目前最好的選擇是與商業銀行的助貸模式,資金成本在7% ~ 9%左右,但只有少數公司能獲得這壹資源;剩下的,很多公司選擇P2P模式。從壹些頭部平臺來看,P2P終端的資金成本高達12% ~ 15%。

對於壹些有牌照的行業龍頭企業來說,就像銀行壹樣,是普惠金融,也希望像銀行卡部壹樣獲得低息資金。他們甚至認為資金成本是行業發展的瓶頸。

業內有壹種說法,對於現金貸平臺的生存來說,資金成本是壞賬率之後的第二道坎;但對於現金貸公司老板的生死來說,資金來源是第壹道坎。

鮮為人知的是,包括剛剛登陸紐交所的P2P借貸平臺,壹開始就面臨著資金成本極高,資金無法拆解的問題。現金貸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老板要對資金承擔無限個人連帶責任,以至於有業內人士調侃說,任何壹個現金貸老板,不承擔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擔保,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現金貸。

極為緊張的是,當現金貸(或包括現金貸)的頭部企業排隊去紐交所敲鐘的時候,這個行業的融資環境似乎應該逐漸改善,但輿論風暴才剛剛掀起,外部形勢趨緊導致資金成本不斷上升。據某現金貸平臺人士透露,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已經“口頭”通知地方銀行,控制資金進入市場化的現金貸平臺。

陸平的理性,不僅來自於知道自己拿不到低成本的資金渠道,更來自於清醒地去尋找優質客戶,平衡風險。在“風險成本”和“獲客成本”上沒有優勢。

在該行信用卡部的模型中,對於在央行征信中有良好信用記錄,在該行各項業務中使用銀行卡或留下可追溯交易記錄的,現金貸分期定價為18%。魯平的創業公司即使挖來了銀行系的風控團隊,也要面對全國6億沒有征信記錄的“小白戶”去發掘優質借款人,還要“年化”利率。

比個人違約更兇猛的是網絡黑產,更多沒有經驗的現金貸平臺陷入陷阱。據Talking Data首席金融行業專家鮑忠鐵介紹,大部分互金平臺70%的貸款損失來自詐騙,其中70%是團夥詐騙。

從邏輯上講,值得信賴的現金借款人之所以支付較高的利息,是為了支付不可控的欺詐行為。

魯平表示,無證的現金貸平臺無法接入央行征信,他們沒有基本的用戶數據積累。昂貴的第三方數據不是他的投資人願意承擔的;而單個客戶獲取客戶的成本,在業內已經幾百元,實際上會讓客戶首筆貸款貢獻的收入根本無法覆蓋成本,這也是很多現金貸平臺會發展現有客戶回購的原因。

他意識到,除非用天價利率賺錢,否則在壹個現金貸平臺的最初幾年,即使沒有癱瘓,也會燒錢積累客戶和數據,用真金白銀面對詐騙買教訓來磨煉平臺自身的數據和風控模式。而這些,也是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

魯平引用點融創始人郭宇航的話。如com所說,在發展初期,現金貸的規模效應不足以攤薄成本。所以,如果提高總利息費用,堅守36%的紅線,這個行業就會被迫轉入地下。

魯平表示,在信貸牌照市場化、社會信用體系完善之前,在反欺詐技術進步之前,如果利率不是畸高的話,進入現金貸行業為時尚早。

改變行業的先鋒?

但魯平也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他觀察到,當行業內領先的頭部公司已經完成了初期的客戶和數據積累,已經上了幾個版本並逐漸貫穿了自己的風控模型,前期投入的征信和獲客成本也開始被攤薄,他們就有能力在嚴格監管到來之前逐步降低定價。

“如果監管最終明確了36%的紅線,我們可以應對。我們算過,現金貸分期降到36%,這個業務可能會縮水,但還是可以做的。”壹家壹直在排隊上市的平臺向《遇見財經》透露。

雖然,這還是無法擺脫他們,他們也走過了高息之路。

業內也有對借貸平臺實行“持牌經營”和“牌照監管”的呼聲。壹旦其進入持牌經營,借貸平臺的資金成本有望進壹步降低,這將進壹步降低其對外借貸利率。

再者,當未來的現金貸逐漸像現在的POS消費階段壹樣進入行業的充分競爭格局,競爭本身也會迫使各家降低利率。

此外,魯平還提到了借助支付寶獲得大量流量的趣店。盡管受到輿論的猛烈抨擊,但魯平依然難掩羨慕之情。在他看來,如果任何壹家現金貸都能像BAT壹樣利用線上資源,業務進化路徑都將被重構。

但這些途徑都是路平力所不及的。

  • 上一篇:五行水的貿易公司的名字,財富的企業的名字。
  • 下一篇:小公司股權轉讓流程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