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擁有大量讀者的報紙,每年訂閱量穩定增長的報紙,歷年現金收益率高的基金,有可靠業績支撐和豐厚分紅收益的股票等。,這些營業收入可以像奶牛壹樣源源不斷地“壓榨”黃金。
股票中的現金牛是指長期分紅、高分紅、多次分紅,或者累計分紅最強的股票,即現金牛股票。
擴展數據:
巴菲特把所有公司分為三種:壹流的,優秀的公司;中等和良好的公司;劣質、可怕的公司股神的衡量標準是不斷增加的資本(固定資產)與不斷增加的利潤相比較計算出的投入產出比。
1)優秀公司:能夠以很少的資金投入增加利潤。比如西施糖果在1972年被巴菲特以2500萬美元收購,35年追加投資3200萬美元,卻支撐公司創造了1350億美元的累計稅前利潤。
2)好公司:能為股東創造豐厚的利潤回報,但需要持續投入更多資本。
比如巴菲特在1996收購的壹家提供飛行培訓服務的公司Flight Safety,其大部分資本支出都花在了持續購買飛行模擬器上。1996至2007年,固定資產凈值增加5.09億美元,累計稅前利潤增加65438+5900萬美元,投入產出比為31%。雖然它遠不及西施糖果,但仍然令人滿意。
3)不好的公司:雖然業務增長很快,但需要投入大量資本來支撐,利潤微薄甚至根本沒有利潤。比如1989,巴菲特曾經買過美國航空公司的優先股,差點全虧了。
有人把巴菲特對這三類公司的形象比作奶牛:優秀的公司吃草和奶;好的公司吃奶擠奶;壞公司吃奶。但是草被擠出來了。選企業就是選能創造搖錢樹的公司。
百度百科-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