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不禁覺得目前的情況還可以接受。現在互聯網都在裁員。這不是結局。至少大量的選拔,科研院所,國企,央企還在學校招聘,不是嗎?妳怎麽看31-34歲不能晉升P7,17的大齡程序員現在都在忙什麽?我忙著回憶當初招聘時的遺憾,然後在科研院所、國企、央企、銀行、券商四處尋找難得的社會招聘機會。截至目前,校友被搶大紅包數次,均為大廠老員工,成功落地國泰君安、人民銀行、招商銀行信用卡、上海電信研究院、浦發銀行、交通銀行、28、國電南瑞、移動物聯網正式員工準備的校友。
我之前提過壹個大慈大悲的理論。大慈大悲論是指部分985、211本科碩士在25 -65年齡段(大於等於P7、17等)不夠強大,無法立足。)在嚴峻考驗業績和產出的體制外民營經濟環境中。堅決放棄壹個人壹生中唯壹壹次進校園招聘的機會,比如轉、國網、煙草、中石化、中石油、四大行、國有投行、券商,把機會留給其他在自己學校實力較弱或者在其他機構學歷較弱的同學。那我願意稱這個群體為好人。
如果真的要跳槽,哪些機會最適合互聯網人?下面根據我的經驗和判斷來說壹下:電動車行業,SaaS/PaaS,軟件行業國內替代,機器人行業,AI大數據等。這裏的重點是電動汽車。相對於燃油車,電動車是革命性的物種。核心是電動車不僅僅是壹輛車,還是壹個數字中心+娛樂中心+新生活方式。這壹切的基礎都依賴於電動汽車搭載的軟件系統,會有無數的工作需求。既然有好男人,就要努力去發現。所有國企和央企科研院所等單位都將參加秋季和春季招聘洽談會,包括國企和央企轉崗在內的壹切機會都將投入。不要給自己片刻的放松。即使即將拿到offer,也要註意自己的體檢數據,確保萬無壹失。
從現在開始苦練還不晚,秋招前至少可以刷40天,面對各種機考和筆試。未能落地的,工作前後積極考取體制內認可度較高的各類證書,如軟考、各種網絡或雲工程師認證、FRM、CFA、PMP,參加國考、省考,探索國企、央企的規律和實時咨詢,積極投簡歷。但是不要放松壹件事,那就是英語。我說的不是妳讀研時的技術文獻和科研論文的寫作和閱讀能力,而是妳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退壹萬步講,中國計算機行業真的有海外機會。基本上英語就夠覆蓋了。雖然有能力輔修日語是最好的,但是考慮到妳是23屆的畢業生,還有很多我上面提到的證書需要拿到。如果妳用日語工作五六年,等妳30歲或者31歲再學也不遲。
我壹直堅持的觀點是,國內體制內或者岸上都有可能選擇這條路。這是壹條通往底層和底層的路。如果這麽香,周公為什麽不出門?就算被二代嘲笑,也要想盡辦法擠進國控、金鐘這樣的單位,因為只有周公配得上嘲笑妳,這已經很不錯了。在我回答中小學教育這個話題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在評論區“教育我”了。那個班沒有高考,直接出去了。但我看到的是,那個階層的家庭都想盡辦法給孩子安排國內的教育資源,國內的學歷背景更容易讓孩子進入壹些好的單位。
找工作真的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送8個字給題主:降低期望值,全力出擊。不要想著去BATTMD。妳能得到什麽就能得到什麽。18-25年齡段的失業率已經達到19.8%。這個時候就不要挑剔了。先開啟事業人生最重要。先不說全力進攻。正規的招聘網站,學校組織的企業校園招聘,兄弟姐妹的人脈,親戚朋友的關系都用上了。不要猶豫,子彈都是擦亮的,不要想著不要臉。在今年這種環境下,羞恥壹文不值。接下來,我再對所有互聯網專業人士說幾句。如果現在的公司還能做,那就努力堅持下去。前幾年那種今天走明天加入,甚至挑幾個Offer的情況,真的不存在了。我有幾個導演級別的朋友,找工作找了好幾個月了。
互聯網時代,人要小心。互聯網高速成長時期,很多人恨不得壹年跳兩次,但因為公司急需人,還是能拿到不錯的Offer。新時代的農民工。穩定性極其重要。建議妳最多2-3年跳壹次。每壹份工作都要積累足夠的職場資本,最好在公司的成長觸及天花板後再考慮跳槽。事實上,互聯網行業並不是突然不可用的。我感覺傳統的消費互聯網必然會衰落。判斷因素很簡單:手機出貨量已經到了達賴高峰,很快就會由盛轉衰。畢竟軟件格式是建立在硬件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