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早在新石器時代,即先民就在這裏發展,到了至夏時代,這裏就居住著三苗部落。
周朝時,王分封為諸侯,湘陰屬楚國。
文王將洛子國遺民移至響水以南,郡為洛子國。
秦始皇廢封而去郡縣,改洛子國為羅縣,隸長沙縣。
西漢高祖劉邦遷衡山王為長沙王,吳改長沙為長沙國。東漢建武七年,恢復長沙郡。
無論是壹個國家還是壹個郡,羅都是它的領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劉備跑到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羅郡歸劉。
劉備和孫權以響水為界分荊州後,羅郡歸孫,仍劃歸長沙郡。
到了晉代,隸屬關系還沒有改變。
南朝宋二年(474),襄州刺史為安置壩下(在本縣葦田墊州中部)流民,設新縣,名湘陰,屬長沙內史。
南朝梁元年(502),縣城遷至黃花城(今龍湖鎮黃花嶺)。
湘陰風光(20張)隋開帝九年(589),湘陰入嶽陽縣,縣遷至長樂(今汨羅市長樂鎮)。
開帝十壹年(591),嶽陽縣改為湘陰縣,縣治遷至春秋都城洛子縣,秦代洛縣統治古洛城(今馬頭草,屈原行政區)。
唐武德八年(625),羅先入湘陰。
此時縣域遼闊,轄湘陰、汨羅、平江三縣(市)。
唐中宗神龍三年(707),疆域遼闊,難以治理。所以湘陰縣東部位於昌江縣(今平江縣),屬越州。同年,湘陰縣遷至江城(汨羅市船山坪鎮長弓村)。
五代以後,周三年(953),縣令遷到(今汨羅市穿山坪鎮)。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湘陰改潭州(今長沙)。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縣城遷至瓦歲灘(今文興鎮)。
元成宗元稹統治時期,湘陰升為州,屬潭州道,文宗時改為田林道。
明洪武二年(1369),江州為郡,屬長沙府。
古城景區(6片)清代時,湘陰縣仍屬長沙府。
民國初年,湘陰縣直屬湖南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在湖南設立行政督察署。
民國二十九年(1940),湖南設立行政監察區,湘陰為首區。
建國初期,湘銀是長沙的壹個機構。
1952,湘陰縣隸屬湘潭機構。
1964,湘陰縣隸屬嶽陽社。
65438年至0966年,湖南省劃出湘陰縣以東五區,建汨羅縣(後升為汨羅市)。
1983年2月8日,嶽陽市升格為地級市,嶽陽區撤銷。國務院批準,嶽陽地區撤銷後的湘陰縣、瀏陽縣、寧鄉縣劃歸長沙市管轄。同年7月3日,恢復嶽陽區,國務院批準將長沙市管轄的湘陰縣劃歸恢復後的嶽陽區管轄。
1986年,湘陰縣境內改為嶽陽市。
2015 165438+10月20日,湖南省民政廳批準湘陰縣調整鄉鎮區劃,將文星鎮、石塘鄉、白坭湖鄉、袁家鋪鎮、常康鎮合並成立文星鎮。青山島鎮和唐三鎮合並為唐三鎮。
湘陰工業園是省級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2平方公裏,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2011年,湘陰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業和光伏電子信息產業為主,裝飾建材、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精細化工為輔的產業集群,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件,中國名牌產品1件,湖南省著名商標65438+件。
2012年,湘陰縣實現生產總值232.6億元,同比增長13.6%。
分產業看,第壹產業增加值39.9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291億元,同比增長1.4%;第三產業增加值63.6億元,同比增長14.6%。
第壹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2%,比上年降低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5.5%,比上年提高65438±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7.3%,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第壹、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5、8.5、3.6個百分點。
2014年,湘陰縣地區生產總值2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45.78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63.89萬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82.33億元,增長121%。
第壹、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36、6.45和3.2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3%、58.1%和29.6%。第壹產業貢獻率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結構為15.7: 56.1.28.2。與上年相比,第壹產業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646543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98%。
2015年,湘陰縣地區生產總值31071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39.4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8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2.67億元,分別增長2.7%。壹、二、三產業結構比為12.7∶57.5∶29.8;全縣財政總收入654.38+0.232億元,增長654.38+00%。
全縣有社會福利院1所,敬老院25所,享受民政社會救助5.6萬人,五保戶集中供養941人,五保戶分散供養6947人,農村低保救助22730人,城鄉大病醫療救助4052人。
全縣* * *硬化鄉(村)路330公裏,硬化率85%以上;年末農村安全飲水達標人口52.2萬人,農村居民安全飲水率達75.3%以上。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為97.42%;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率達到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8%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4.4%。
湘陰縣第壹產業
2012年,湘陰縣農業總產值60億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8.83千公頃,增加1.44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83千公頃,增加0.1.3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09千公頃,減少0.24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58.79萬噸,增產654.38+0.5萬噸,同比增長2.6%。其中,早稻產量22.4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秋糧產量31.1萬噸,同比增長2.9%。
全年棉花產量0.1.2萬噸,同比增長1.5%;石油產量654.38+0.68萬噸,同比下降5%;茶葉產量2200噸,同比增長5.2%;全年肉類總產量7.5萬噸,同比增長4.6%,其中:豬肉產量6.6萬噸,同比增長4.5%;牛肉產量3600噸,同比增長3.6%;羊肉產量390噸,同比增長4.8%。
禽蛋產量1.1.3萬噸,同比增長4.7%。
全年水產品產量116000噸,同比增長12%,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107000噸,同比增長12.9%。
湘陰東湖夜景2014年,湘陰縣農林牧漁總產值68.75億元,同比增長7.8%。
其中,農業產值308084萬元,增長6.6%;林業產值22343萬元,增長11%;畜牧業產值163159萬元,增長2.2%;漁業產值183626萬元,增長14.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254萬元,增長12%。
2014年末,全縣實際擁有耕地66.27萬畝,全年糧食產量600200噸,增長3%。
稻谷總產量57.99萬噸,增長3%;全年蔬菜種植面積23.2萬畝,比上年增加0.76萬畝,蔬菜產量57.7萬噸,增長10.9%。茶葉產量2361噸,增長2.1%;水果產量6.6萬噸,增長3.6%。
全年生豬出欄99.3萬頭,比上年增長2.4%。
肉類總產量7.6萬噸,增長2.4%。
其中,豬肉產量6.7萬噸,增長1.5%;牛肉產量3840噸,增長5.9%;羊肉產量425噸,增長6.5%。
水產品產量132600噸,增長9.6%。
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336家,省市級龍頭企業35家,其中省級8家,市級27家,產值超億元。
規模以上企業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314億元,同比增長10.2%。
大力實施品牌興農戰略。全縣8個農產品獲中國馳名商標,16個省名牌產品,3個省著名商標。近年來,河龍湖鎮2006,5438+0註冊的“祥和牌”大閘蟹在2065,438+00+00舉辦的華中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在充分利用萬畝大湖資源和螃蟹養殖優勢的基礎上,陸續發展了70余家餐飲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食品餐飲業,稅收貢獻300萬元/年。
“樟樹港椒”成功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
2015年末,該縣農林牧漁總產值94.56億元,增長7.7%;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3.0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63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37千公頃。糧食總產量61.1.7萬噸,比上年增加1.1.4萬噸;生豬97.08萬頭,家禽352.2萬只,水產品654.38+046.5438+03萬噸。
湘陰縣第二產業
2012年,湘陰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37億元,同比增長17.8%,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21%。
湘陰縣規模以上工業達到168個,同比增加19個。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3億元,同比增長17.4;實現利潤總額1億元,同比增長18.2%;實現利稅4.3億元,同比增長16%。
園區現有企業4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543.8+06.7億元,同比增長28.5%。
2012年,湘陰縣建材工業工業總產值9.3億元,同比增長43.4%,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22.8%。食品加工業工業總產值6543.8+045億元,同比增長8.6%,占湘陰縣工業總產值的33.3%。機械制造業總產值58億元,同比增長47.6%。
遠大科健、福祥木業、長康實業等12家企業完成總產值超10億元;新增超億元企業有富士電梯、金剛混凝土、砂石公司、陸毅光電、項星混凝土等。
湘陰縣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施工企業33家,實現施工總產值30.66億元,同比增長17.3%。
2001年,房屋建築面積24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8%。
2014年,剔除42家殼規模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49億元,同比增長12.5%,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5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建立省市級創新平臺3個,授予專利185件,新增省著名商標6件。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8億元,同比增長1.7%。
園區現有企業4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83.3億元,同比增長21%。
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47.6%。
2014年,全縣建材工業工業總產值221億元,同比增長41.1%,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33.2%;食品加工業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同比增長25.7%,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0.1%。機械制造業總產值83億元,同比增長14.2%。
遠大科建、建華管樁等5家企業繳納654.38+00萬元,長康實業、東亭生物科技等654.38+09家企業繳納654.38+00萬元,產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加強園區建設,整體推進“壹園三區”發展,啟動綜合服務區建設,完善水電、管網、供氣等基礎設施,推進園區綠化亮化,力爭引進項目15個以上,竣工項目10個以上。
加強輕工園區與上市公司奧信控股的合作,切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力爭開工建設10以上項目,促進輕工園區發展。
201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732億元,增長8.4%。
全年引進各類項目3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4個。
全年新開工項目36個,竣工投產項目19個。20多個項目紮實推進,“135”項目建成標準化廠房48萬平方米。
湘陰縣第三產業
房地產和建築業
2014年,全縣房地產企業38家,房地產開發投資7.93億元。商品房新開工面積381.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0.3萬平方米,銷售商品房1.807套,繳納房地產稅2.3億元。
全年,* * *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6個,780套,總投資51.6萬元,總建築面積38704㎡,占年度實際目標任務的1.07%,其中公租房項目5540個,總投資3380萬元,總建築面積26704㎡。改造棚戶區974個,總投資9800萬元,總改造面積68100㎡,占年度實際目標任務的156%;發放了380份新的租房補貼。
全縣有資質建築企業22家,其中四級以上建築安裝企業20家。
建築業總產值34.45億元,增長8%。
其中完成產值28.04億元,裝修產值654.38+0.2億元,其他省份產值5.08億元。
建築面積202.84萬平方米。
其中,今年新開工面積1,71,1,800平方米,合同工程面積1,423,700平方米,建設工程完工率52%。
商業、貿易和旅遊業
2012年,湘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2.7億元,同比增長161%。
從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6.4億元,同比增長18.1%;農村消費品總額6.3億元,同比增長10.5%。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總額331億元,同比增長22.5%;住宿零售額3.8億元,同比增長15.5%;餐飲業零售總額9.2億元。
蓮花公園(6);同比增長20.4%。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中,糧油零售增長36.5%,肉禽蛋增長37.6%,服裝增長24.1%,生活用品增長41.4%,文化辦公用品增長31.4%,通訊設備增長47.7%,家用電器和視聽設備增長47.7%。
旅遊業繼續發展。湘陰縣有3家旅行社,7個旅遊景點。2012年旅遊業總收入8.23億元,同比增長57.2%。總接待遊客654.38+0.82萬人次。
2014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4.9億元,同比增長13%。
從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9.6億元,同比增長72.3%;農村消費品總額6543.8+0.53億元,同比下降27.7%。
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總額33.4億元,同比增長33.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限額3.2億元,同比增長54.8%;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中,糧油類零售額增長40%,肉禽蛋類增長37%,服裝類增長31.7%,日用品類增長-40.3%,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4.7%,通訊器材類增長36.4%,家用電器和視聽器材類增長38%,家具類增長40.2%。
旅遊業繼續發展。全縣有旅行社2家(旅行社服務網點5家),旅遊景點7個。
2014年,旅遊業總收入165438+4500萬元,同比增長24.8%;總接待遊客253.4萬人次,旅遊天數6943天。
投資,吸引投資
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410項目,完成投資2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4.1%。
其中項目20個,總投資26.4億元,占總投資的65,438+02.09%。
工業項目投資231,完成投資135.2億元,同比增長25.7%;工業技術改造146項,完成投資921億元,同比增長10.3%;房地產項目38個,完成投資7.9億元,同比下降6.9%。
2014年,招商引資取得良好成效。全縣* * *引進各類項目34個,協議投資365438+8800萬元,到位資金40.06億元(含續建項目),完成目標任務的110%,其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65438個。新開工項目38個,新投產32個。
廣信鑄造、元亨科技二期、春雲科技、善緣生物、龍飄飄動漫玩具、西木西焊材、鉑標準件、湖南盛迪、智宏科技、奧莎電梯等項目加快推進。
引進湖南智星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湖南智多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左飲料有限公司絞股藍飲料項目、湖南君豪中藥飲片科貿有限公司、湖南爾康藥業集團藥用明膠項目、湖南金屯印刷機械有限公司等6個項目入園。
該協議吸引了3.8億元。
同時,切實加強與湖南環球集團糧食深加工項目、湘陰雲峰服裝項目等兩個擬入園項目的後續洽談。
君豪中藥、左飲料、智多星能源科技、智星機電設備、富源貿易、華龍重工、華磊水泥、百達等10個項目正在加快辦理手續,預計年初進入省國土資窗口。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
2014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73億元,同比增長10.7%。
2014年末,縣級公路、鄉級公路、村級公路分別達到270.2km、931463km。
全縣汽車客運量200萬輛,客運周轉量23986萬人公裏。
全縣行政村客運(公交)線路通達率為95.1%,有431個行政村通了客運(公交)線路。
全縣郵電業務總量251.43萬元,同比增長9%,其中移動業務總量1.7086億元,同比增長8.3%。
2014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24.9萬戶,中國聯通業務總量突破41萬元,同比增長11%;郵政業務總量2242萬元,同比增長9.7%。
2014年,中國電信累計移動用戶25037戶;累計18766寬帶用戶;累計發展固定電話用戶7990戶。
金融、財務和保險
2014年,全縣預算收入165438+2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國稅收入20584億元;地方稅收5401.2萬元。
地方公共財政壹般預算收入8.26億元,增長25.6%,其中各類稅收7.3億元。
全縣公共總支出3151.2萬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壹般公共服務支出22026萬元;農林水支出64409萬元;教育支出46236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3886萬元;醫療保健和計劃生育支出43746萬元。
2014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221.68萬元,同比增長5.4%,其中:個人存款696427萬元,同比增長13.4%;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664593萬元,同比增長3.9%。
全縣12家保險公司保險收入38274萬元,同比增長6.7%,其中壽險業務收入24244萬元,財險業務收入140.30萬元,各類賠付7022萬元,其中壽險業務收入3894萬元,財險業務收入589654.38+0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