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測算,兩市封閉式基金整體折價率已超過450億元,折價率達到40%的高位。
在這些高折價率基金中,基金童生以46.84%高居榜首。基金被投資者“拋棄”似乎並不無辜。由於最新凈值尚未公布,我們只能對比其4月28日至5月26日的凈值表現。同期上證指數上漲13.92%,而童生基金凈值增長率僅為9.18%。可見,性能不理想是老百姓對其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之壹。
盈利能力普遍較弱。
從凈值增長率來看,基金繁榮的情況並非個例。記者在統計過程中驚訝地發現,54只封閉式基金中,只有兩只跑贏同期大盤。分別是興安基金和興科基金,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4.99%和14.92%。
54只封閉式基金的算術平均增長率為10.91%,低於同期大盤3.01%。
投資者購買封閉式基金,可以從兩個方面獲得收益,壹是折價率逐漸收窄帶來的收益,二是基金凈值增長帶來的收益。
54只封閉式基金中,規模在15億以下的中小盤基金有28只,其折價率大多在15%-20%之間。其余26只中小盤基金的到期日均在2008年底之前,除基金金盛和基金玉澤的到期日分別為165438+2009年10月30日和2065438+5月31。
投資者在購買這些中小型封閉式基金時,可以采取持有到期的策略。即使基金凈值不增加,預計每年也能獲得七八個百分點左右的折價收益。
除了折價收益,基金凈值增長的收益也很可觀。今年以來,吉金科翔、基金安久、基金景陽凈值增長率分別為57%、565、438+0%、50%,位列前三。投資者在選擇近兩年到期的中小型封閉式基金時,考察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非常重要。吉金科翔、基金安久、基金景陽的管理人分別是易方達、華安、大成基金公司,都有很強的投研能力。
大盤基金潛在收益大。
大盤基金折價率大多在40%以上,其套利空間占450億元總折價率的大部分。而大盤基金的到期日主要在2013至2017年之間,剩余久期多在7年以上。高折價率是對大盤基金剩余久期長帶來的不確定性的補償。
由於折價率相差無幾,投資者在選擇大盤封閉式基金時,主要考察自己的投研能力。今年以來,26只大盤封閉式基金中,九家凈值增長率最高,為52%;基金漁陽凈值增長率最低,為25%,第壹名與最後壹名相差超過1倍。